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诽谤伤人     
贾培铎 《政工学刊》2003,(10):43-43
有这样一个故事:宋朝时期,有一次佛印禅师与苏轼打坐。苏轼对佛印开玩笑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天眼看到大师是团牛粪。佛印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法眼看到你是如来本体。苏轼回家得意洋洋地告诉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实在输得太惨了,你难道不知一切外事都是内心的投射?你内心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人家内心是如来,所以看到你也是如来。”这个哲理小故事推而广之还可以这样看: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中伤别人就是中伤自己。你把别人都看成了“如来”,你就赢得了人心;你把别人看成了“牛粪”,你就背弃了人心,焉能不“败得很惨”…  相似文献   

2.
问: 我班有位战士,个性较强,又有些毛病,大家都想帮助他,又不愿自找没趣, 所以对他的缺点很少有人去说。这样,班里的人际关系就不太和谐,您说采取啥办法既能帮助他又不伤他的自尊? 答:我先讲个一群小白鼠的故事吧。罗伯特博士曾在哈佛大学主持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实验对象是三群学生和三群老鼠。他对第一群学生说:“你们很幸运,你们将和天才小白鼠在一起,这些小白鼠相当聪明,他们会到  相似文献   

3.
向远方飞翔     
一日,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周围的人只在乎我飞得高不高,却没有人在乎我飞得累不累呢?”朋友是个很有能力且事业心很强的人,每天都脚打后脑勺地不停忙碌,常常是工作到三更半夜才能睡觉。他取得的成绩自然也不少,我总是和他调侃:“别这么优秀啊,也给别人留点机会”。  相似文献   

4.
2011-7-19 15:35:42网友失衡的美丽留言:我是一名上等兵,这两年我过得特别烦,也感觉没啥收获。武器装备落后得够呛,战士素质都很差,就连班长、连干也很难说有什么真正的水平。而且这里每个人都很自私冷漠,你比别人差,别人就会笑话你,羞辱你;你比别人强,别人就会嫉妒你,攻击你。我学历、自身条件都比一般人好些,  相似文献   

5.
问:我班有个新兵,每次技术考核都拖后腿,其实他并不是那么笨,可就是对自己没信心,甚至提出要调班。您说我这个当班长的该怎样对待他呢?答:给他以期望,同时也教给全班战友给他以期望,你可以对他说:“不,我不放你走是因为你有灵气,问题出在我在教练中的方法不太适合你,说实话,我还等着你为我们班争光呢。”并且让全班同志也持有你这种态度,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角色期待”。角色期待就是说在一个群体中,当多数成员一致期待站在群体内某个地位上的人应有的行为方式时,这个现象叫期望效应也叫角色期待。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就此做过一个试验,他集中了百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测验,之后随便从中选择了20名学生,并对  相似文献   

6.
我的故事一直在梦里出现:远远的,一个大大的飞机轮毂在空中很有力量地飘着,近了,看见一双腿生在轮毂下面,正迈着坚实的步子。远处有车渐渐驶近,我听见师长说:你叫什么名字?第一个月——1991年,我来到海口,第一次知道大海的蓝色是倒影了天空的蓝色所致,所以当海风吹着海面翻卷起一片浪花白,我总以为那是不小心跌落凡间的云,美!老连长给我们新兵讲的那个故事也很美,甚至美过了那朵云。他说他当兵时,跟我们一样,兵伢子,啥事不懂,成天就知道傻乐,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的丈夫常年在海岛工作,每年探家20余天就返回部队。儿子从小跟着我长大,现在都上初一了,胆子还很小, 什么都依赖我,更让我心酸的是:他和父亲的感情一直很淡漠,寒暑假都不愿意和我一起去看望他爸爸。编辑同志, 部队两地分居的孩子是不是都这样呢?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才能增进他们父子间的感情呢? 部队家属:赵淑琴  相似文献   

8.
本期话题: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少不了被别人批评和指责,身处军营自然也不例外。受到批评后,如何应对批评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活技巧。如果我们不经过深思熟虑就回应批评,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那么战友们应当如何巧妙地化解别人的批评呢?请看本期话题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戏剧学家萧伯纳,在20岁的时候,还是一个腼腆害羞的年轻人。有一次,他有事去别人家里,为了摁这个门铃,跟人家说一句话,他很羞涩地等了十分钟,在那儿做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是摁还是不摁呢?摁了以后,别人见到我,我要说什么呀?想好的那个hello或者今天天气真好,到时候能说出来吗?可见,萧伯纳的社交恐惧心理要远远超过一般人。  相似文献   

10.
网友孤寂的帆留言:知心姐姐,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一直以来与人交往都让我困扰,以前在家的时候,只有和很熟悉的朋友或者是一个人待着时内心才会平静。同学聚会、家庭聚会我都不喜欢参加,我害怕别人关注我,害怕当众说话。来到部队以后,我觉得自己的问题更严重了,小值日讲评,只是面对班里几个人,我就紧张得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领导找我谈话,我也常常语无伦次。平时也不愿意和战友单独相处,因为我觉得气氛很紧张,很尴尬。我  相似文献   

11.
战友沙龙     
亲爱的战友们:无论您是新兵老兵男兵女兵,首先请接受我诚挚的问候,我是你们的新朋友——老兵。今天把大家集合起来,主要是讲一讲战友沙龙的事儿。我们《解放军生活》杂志历来都是以广大官兵为服务对象、也一直把大伙儿当作自己的朋友,这不,主编说了,只要这里能办得很精彩,看热闹的人多了,大家活跃起来了,以后咱们这栏目开三个版,四个版都没有问题,谁叫咱这是战士们自己的杂志呢!要说怎么把这方天地搞精彩,老兵自己说几句吧:这里不需要有多好的文采,只需要你有真  相似文献   

12.
水木 《政工学刊》2010,(6):77-77
有一年,张大千去国外办画展,不无得意地在展厅里走来走去,想听到别人的赞美。一天天过去了,却没有听到一句赞美声,他不禁在想,外国人怎么就不知道赞美别人呢?就在这时。对面走来了一位气宇不凡的观画者,他便跑了过去问人家:喂,这位先生,你觉得张大千先生的画怎么样呢?观者瞥了他一眼,  相似文献   

13.
常提醒自己     
一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已。" 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个老太太发现马路边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有快倒塌的危险。于是,见有人向那边走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离远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  相似文献   

14.
常见的怪现象一次下连队蹲点 ,通信员周到的服务让笔者感到很不舒服。他不仅帮我铺床叠被 ,洗碗刷筷 ,而且连挤牙膏、擦皮鞋、倒洗脚水这些活儿都抢着替我干了。我不让他干 ,他倒说 :“首长您别客气 ,我们都干习惯了。”就这个“习惯”现象 ,笔者在某团几个基层连队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许多官兵对此现象真的习以为常了。三连士官刘林谈道 :“在官兵们的眼里 ,通信员、军械员、卫生员就是营、连干部的‘保姆’ ,整天围着领导转 ,从来不用搞训练。”二营卫生员李振东对笔者说 :“平时很少有战士到我这儿拿药 ,他们看病一般都到团卫生队 ,所以…  相似文献   

15.
病床上,癌症晚期术后的张君显得又消瘦了许多,而此时她身上的麻醉剂药效还没消完,嘴里却嘟嘟囔囔个不停。她的丈夫俯身一听,眼泪就止不住往下落。原来她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惦记着的仍是她的那帮学员:"我要回去……娃们的单片机开发板还没换呢……让我回去……"拿命在工作的"机器"司机老陈驾驶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班车已经有5年多,学院几乎没有他不认识的。然而,在学院工作了十多年的张君,他却感到很陌生。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张君的进步总比别人快一步。同事刘宏曾评价她:"她这个人呐,简直就是一台‘机器’,太拼!完全是拿命在工作。"她经  相似文献   

16.
在军工企业进行改革脱困的新形势下,如何顺应潮流,发挥优势、抓机遇、再创新业?是摆在每个管理者、经营者面前的大问题。 有一则“钓鱼”的故事,读后颇受启发。 故事说:有一人在池边钓鱼。每当他钓到一条鱼就拿尺子量一量,只要比尺子长的鱼,他就扔回池里。有人问他:“别人都想钓大鱼,你为何丢弃大鱼呢?”那人答:“我家的锅小,大鱼装不下。” 这则故事看似好笑,但仔细想来,对于我们正在实施改革脱困、谋求发展的军工企业来说,不乏有可供借鉴之处。 其一,学会放弃。放弃是一门人生哲学,放弃的同时,也是一种得到。在别人为大鱼争破…  相似文献   

17.
班长的裤头     
班长是个山东人,家在农村,他当兵来的时候,没有将家里的一根线头带来,从里到外,全部是军用品。老班长生活很俭朴,润肤品都是最差的,其实他一开始连擦脸油也不用,由于高原气候恶劣,后来在同志们的劝说下,他才用上了雪花膏。他很温和,从来不对我们大喊大叫,所以我们经常在一块吹牛,一块到浴池去洗澡。我们第一次和班长去洗澡的时候,就发现了全班九个人,唯有班长一人穿的是军用大裤头,大家都说:  相似文献   

18.
我十三岁时,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他把所有不宜摆在外面的书都锁了起来,在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戏剧,甚至还有十日谈。柜子是锁着的,但我哥哥有捅开它的方法。他还有说服我去火中取栗的办法:你小,身体也单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但实际上,在揍我这个问题上,我爸爸显得不够绅士派,我的手脚也不太灵活,总给他这种机会。总而言之,偷出书来两人看,挨揍则是我一人挨,就这样看了一些书。虽然很吃亏,但我也不后悔。看过了变形记,我对古希腊着了迷。我哥哥还告诉我说:古希腊有一  相似文献   

19.
[案例]某部一连战士小王,入伍后,总把“革命道理”挂在嘴边,而且出了错误从来不认错,大家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常有理”。比如,组织上团课时,大家听课都很认真,他却睡大觉, 班长批评他,他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了,睡觉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不能不睡觉。”排长拿他也没有办法,只好反映到连长那里。连长在管理上有点迁就照顾,就告诉排长只要不出大事, 就算了。  相似文献   

20.
《政工学刊》2004,(1):64-64
当年,爱因斯坦曾收到过一封信,信中邀请他去当以色列总统。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爱因斯坦拒绝了这个令人艳羡的职位。他说:“我的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世界打交道,因而缺乏天生的才智,又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爱因斯坦的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