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就绕月探测工程的有关进展情况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2.
在嫦娥绕月探测工程五大系统中.测控系统至关重要。我国的航天测控网不仅轨道测算精度高,而且具备天地话音、电视图像和高速数据传输等能力.可对火箭、各种轨道卫星和载人飞船等航天器提供高精度测控支持服务,实现了“飞向太空、返回地面、同步定点、一网多星、国际兼容、飞船回收”六大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3.
“月亮上有一个广寒宫,广寒宫里住着一位漂亮的仙女嫦娥,嫦娥的身边有一棵桂花树和一只玉兔……”几千年来,这一古老的神话传说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想象和牵挂。 2004年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国防科工委召开,会议宣布了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同时宣读了关于成立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审定了绕月探测工程正、副总指挥,正、副总设计  相似文献   

4.
又见嫦娥     
牧南 《中国军转民》2010,(11):64-67
嫦娥是离地升天、渴求永生的神话人物,以其形象之美妙、寓意之深远,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21世纪,我国绕月探测工程以之命名,赋予嫦娥形象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太空探索长路漫漫。"嫦娥"奔月是中国人进军宇宙的伟大壮举中极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8月10日,在绕月探测工程进场动员会上,国防科工委主任、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张云川宣布:从即日起,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进入发射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6.
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上不断迈进的又一成功实践。虽然我国的深空探测起步晚,但发展深空探测技术,和平开发利用太空,是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追求。这里我们将对世界各国关于金星等行星的探测活动逐一介绍,以扩展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2007年,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探月梦终于实现。为满足月球探测任务的需要,"嫦娥一号"卫星上安装了称为有效载荷的各类探测仪器。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的绕月探  相似文献   

8.
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中的系统工程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指出要进行认真总结。为此,工程总指挥栾恩杰、总设计师孙家栋撰写了这篇文章,对系统工程的运行进行了总结,本刊特予刊发。  相似文献   

9.
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地面应用系统的专家们向记者介绍了该系统建设中的点点滴滴。绕月探测工程由卫星、运载火箭、测控、发射场和地面应用五个系统组成。其中地面应用系统将执行"嫦娥一号"卫  相似文献   

10.
他是嫦娥工程中最年轻的总师,2004年,中国绕月探测工程获准立项,李春来被任命为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的时候,他只有39岁。用他的导师、绕月探测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的话说:"他很年轻,正是干事业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正>"嫦娥二号"任务是我国实施的第二次月球探测,也是全世界第127次月球探测。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工程技术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担负着探月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之间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任务实施过程有五大关键点。关键点一:发射──"嫦娥"再次飞天将"嫦娥一号"卫星送上太空的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而本次发射将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高级工程师李聃说,"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包括"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  相似文献   

12.
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航天事业的成就,决不是一两个人干的,也决不是几个人干的,而是航天战线所有人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全力支持的结果。比如我们的探月工程,直接参与工程的有500多个班组,总  相似文献   

13.
飞去了,"嫦娥";飞去了,"嫦娥一号"卫星;飞去了,中国人民开展月球探测的雄心!乘着"长三甲"运载火箭,乘着人类重返月球的热浪,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风!带着20多只"火眼金睛",带着30曲华夏之声,带着中华儿女出征宇宙的夙愿!成功地进入奔月轨道,成功地进入绕月探测轨道,成功地进入炎黄子孙千百年来的梦幻境界!  相似文献   

14.
载人航天是集国家政治、军事、科技实力为一体的高难度系统工程。要真正把人送入太空乃至使人长时期在太空生活,必须要突破三大技术难题。 第一难题:研制出推力足够大,可靠性极端好的运载工具。前苏联发射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都是运载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绕月探测工程第二次工作会议近日在京召开。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主任、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做了2004年嫦娥工程工作报告,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做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2月.“嫦娥工程”的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在这一刻变为现实。从2004年立项到2007年成功发射.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其投入之少.见效之快,水平之高.都是世界罕见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是中国航天事业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在绕月探测工程实施过程中,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严细慎实、不懈探索、无私奉献、勇于创新,为我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性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授予8个先进集体和22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奖章。全国妇联决定,授予7名先进个人和3个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本刊选登其中几个先进人物的事迹报道,以展示他们的精神风貌和高贵品质,激励国防科技工业职工更加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扎实工作。  相似文献   

18.
对未知区域的探测一直是无人系统的典型任务场景,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但探测过程中各种信息通常十分冗杂,仅一次覆盖探测往往无法获取任务所需的全部信息。针对此,受人工势场法启发,提出了一种通过势场来为空地异构无人平台提供导引的探测策略。首先,将未知区域进行栅格化处理;其次,针对无人机与无人车在探测过程中的特点与优势分别为其设计不同的势场函数,使得无人机与无人车组成的异构无人系统优势互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安全无碰撞地实现协同探测;最后,搭建仿真环境对提出的探测策略进行验证,并与其他传统算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协同探测策略能导引无人系统以较短时间在任务区域内多次覆盖探测,以达到任务规定探测程度且探测完成时间相比于覆盖路径规划的传统方法降低了约41%,具备一定的时间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月球探测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起点,半个多世纪以来受到许多国家的关注。这里集中回顾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四国的探月历程,并展望其后续开展深空探测前景,以期对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我国"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的又一新成就,标志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新进展,为新中国成立61周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令国人振奋,向世界展示出一个古老民族在现代化的征途中,勇于将奔月神话变为探月计划实施的不懈追求和坚实脚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