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爱因斯坦进了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他的办公室的第一天,管理人员问他:“您需要什么用具?”爱因斯坦回答说:“我需要一张桌子、一个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钢笔就行了。对了,还要一只大废纸篓。这很重要!”工作人员问:“为什么要大的?”  相似文献   

2.
去年夏天,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梁晓江教授带着他的学生从济南直接找到军博,在军博门口电话联系了文物部门办公室人员,办公室人员跟我说:“有一个人说他父亲是‘无名式步枪’的参与者,正在门口等着呢!”我说:“我正想找他,快请他进来”。我们聊了整整一个上午。粱教授的父亲梁松方已是百岁高龄了,是我军兵工业界的老前辈,近来老人家不小心骨折住在医院,  相似文献   

3.
杨华 《兵团建设》2009,(24):54-54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名罗荣桓为红四军前委委员并建议任命他为第二纵队党代表。毛主席说:“为什么让他当党代表呢?就是因为他老实。”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毛主席对罗荣桓的爱人说道:“还是我说的对吧.罗荣桓可是老实人呀!我喜欢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相似文献   

4.
朱国勇 《政工学刊》2013,(12):79-79
明朝有位书生屡试不第,生活穷困潦倒,整天唉声叹气。他虔诚礼佛,他常想,要是能得道成佛,摆脱困苦,该有多好啊!一天夜里,他梦见自己遇上了文殊菩萨。于是,他求文殊菩萨:“让我做你的童子吧。”文殊菩萨微笑问他:“为什么?”他说:“红尘悲苦!我早已厌倦了。”“其实红尘中,不全是悲苦,也有许多美好的事物。”文殊菩萨面色宁静如水,“要是成了我的童子,  相似文献   

5.
精神贿赂是指所赠的不是财物,而是阿谀奉承之言,吹喇叭、抬轿子。古时有位学生出去做官前,到老师处辞行请训。老师问:“上任前何准备?”他道:“什么都没有,就是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老师说:“年轻人怎么搞这一套?”他答:“世上人人都喜欢戴‘高帽子’,哪...  相似文献   

6.
一个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总是感叹自己太穷。一位老人问他:“给你一百万元,你愿意马上变成80岁的老头吗?”年轻人说:“不愿意!”老人又问:“给你一千万元,你愿意身患绝症终日躺在病床上吗?”年轻人还是回答:“不愿意!”老人哈哈大笑,说:“你不是很富有吗?你已拥有了一千万!”其实,年轻就是财富。生命如初升的太阳,充满了无穷活力,它能创造出你无法想象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苗鹏 《政工学刊》2014,(2):46-47
有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清晨,一位智者看到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于是上前问道:“你要去做什么?”死神回答道:“我要到前方的那个城市里去带走100个人。”智者说:“这太可怕了!”死神说:“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这么做。”智者告别死神,并抢在死神前面跑到那座城市,提醒遇到的每一个人:“请大家小心,  相似文献   

8.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整天不停地在家哭,人们都叫他“哭婆”。有“好事者”便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卖布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伞卖不掉;下雨的时候,小女儿的鞋卖不出去,我替他们担心。”说完,老婆婆又泣不成声。“好事者”开导她说:“您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呢?晴天,到小女儿的鞋店买鞋者多;雨天,到大女儿的伞铺购伞者多。”老婆婆觉得很有道理,破涕为笑,从此“哭婆”变成了“笑婆”。  相似文献   

9.
走进郝恩玉董事长的办公室.墙上那幅“立足黑土地,共创大丰收”的条幅格外引人注目。这位率先把中国玉米种子推广到东南亚的“泥腿子”企业家.正在和他的“郝育种业”一起响誉松辽平原。谈起20多年的创业经历,郝恩玉深有感触地说:“是部队这座大熔炉锻造了我。没有那段当兵的历史,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相似文献   

10.
参加10天集训,远离了部队,他心里就空落落的。直到集训结束,就一头扎到营连,旮旮旯旯看遍了心里才踏实。 平时亲朋好友聚会,他不是“请假”就是迟到早退。 节假日,他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他说:“抓部队自己得先吸好氧充好电!” 云南某预备役团政委黄廷志,心系预备役部队建设,官兵们都说他有股“牛劲”。  相似文献   

11.
郭福生和他的“爱心工程”杨牧华南光电仪器厂办公室的几个秘书永远忘不了那一幕:那天,年过半百的郭福生厂长走进他们的办公室问他们,假如你们的妻子生小孩时,你们是否愿意通过电视录像为她们加油?几个年轻人异口同声地说:“愿意”。听到这个回答,郭厂长连日来紧锁...  相似文献   

12.
近随首长下部队,在布置任务时首长特别指出:我们不仅要看汇报得怎样,重要的是摸准真实情况,不能只听汇报,一个材料看不出什么战斗力。听后很受教育启发,不由想起一个小故事。《孟子·万章上》记载:有一次,一个人送子产一条活鱼。子产就叫手下人把鱼放到池子里去。结果手下人却把鱼偷偷地煮吃了,然后回去告诉子产说:“鱼我已经放了,刚放下时呆呆地不动;一会儿,它就显出很得意的样子,一甩尾巴钻进水里去了。”子产高兴地说:“找到合适的地方了!找到合适的地方了!”那手下人走出来说:“谁说子产聪明?我早已把鱼煮吃了,他还说‘找到合适的地方了!找到合适的地方了!””‘聪明”的子产只听下面人汇报而没有进行实地监督,受到了愚弄。  相似文献   

13.
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的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羊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羊?”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墨子又问:“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羊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羊不具备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羊,你值得批评呀!”  相似文献   

14.
说耻     
古时候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人带着100两黄金来到一位判官家里,为他犯罪的儿子求情。判官摇摇头说:“不行,我会感到可耻的。”这人以为判官嫌钱少,第二次又带了500两黄金去求情,没想到判官还是摇摇头:“不行,我会感到可耻的。”第三次,这人带上了1000两黄金,迎来的却是判官的淡然一笑:“你知道我那颗知耻之心的价值吗?”行贿者以为判官是贪得无厌,急了:“这1000两黄金买你那颗什么心,足够了吧!再想多要,我也不给了。”判官拍案而起:“我的这颗知耻之心是无价之宝,你买得起吗?”最后,犯人被依法判决。“知耻之心金不换!”故事中的判官用他的人格诠释了一颗知耻之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34年,范文澜同志在北京的一所学院当院长,当时他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国民党特务总觉得他“很像共产党员”。就把他逮捕了。这时.有人向中统特务头子求情说:“范先生一向为人正直。生活艰苦朴素。”中统特务头子霸道地说:“就凭这一点,已足以说明他是共产党员,否则怎么能这样做?”中统特务因为范先生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就推断他是一名共产党员,这表明在敌人心目中艰苦朴素已成为共产党员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厚明 《政工学刊》2013,(11):69-69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表演大师临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  相似文献   

17.
夜擒盗贼     
夜,静悄悄。河北省任丘市褚庄民兵连长胡爱国,正在华北油田执勤巡逻。当他走进一片玉米地时,突然听见不远处的一座井房里传来几声沉闷的声响。他迅速向井房奔去。从井房的小窗向里一望,只见两个幽灵般的黑影,在微弱的手电筒亮光下,正挥动锤子、钳子,偷窃油井机器零件。顿时,胡爱国怒火中烧。他一脚踢开房门,大喝一声:“不许动!”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吼声,两个正在作案的家伙吓得浑身筛糠。当他们惊恐地抬起头,见只有一个人时,贼胆马上壮了起来。一个家伙装出一副可怜相,哀求说:“大哥,饶我们这一回吧。”另一个高个子从怀里掏出一把“大团结”,嬉皮笑脸地说:“这点小意思,请收下。”他把钱一甩就要走。“站住! 跟我到油田派出所走一趟。”“哥们,放明白点,又不是拿你的东西,管你屁事! 放我  相似文献   

18.
《兵团建设》2007,(5):51-51
在一间秘密的小屋里,他对着列宁像宣誓公开的留学,秘密的派遣在科技界,人们称他为“红色科学家”请看摘自《北京支部生活》李大庆所写的这篇——  相似文献   

19.
李金宇 《政工学刊》2009,(11):79-79
据《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记载:孟尝君问白圭,“魏文侯名声超过了桓公。可功业比不上五霸。为什么呢?”白圭回答说:“文侯以子夏为师,以田子方为友,礼敬段干木。这是名声超过桓公的原因。选择相的时候说:‘季成(文侯弟)与翟璜(文侯友)哪一个可以?’这是他的功业超不上五霸的原因。相是百官之长,选择对象面要广一些。现在选相却离不开那两个人,这与桓公用仇人管仲为相相差也太远了。况且以师友为相,是公义;以亲属偏爱的人为相,是私利。把私利放在公义之上,这是衰微国家的政治。”现实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打着“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旗号,给自己任人唯亲贴金。且“亲”的外延已从血亲扩大到姻亲、宗亲、老同事、老战友、老邻居、老关系户等等。  相似文献   

20.
《政工学刊》2007,(10):64-64
“请毛主席升旗。”保存在中央档案馆的录音带上,传出当年林伯渠主持大会的声音,但林秘书长这句话不准确。在身边工作人员提醒下,他又大声宣布了一次:“请毛主席升国旗。”紧接着,话筒里传出焦急的问话:“升旗的机关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