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彭俊成 《国防》2004,(5):58-58
船舶既是海防民兵生产的工具,又是他们战斗的平台。“兵船合一、兵船联动”是海上民兵建设的基本要求。健全完善民船动员征用办法、确保民船征用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预备役是相对于现役而言的,指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国家通过预备役制度,可在平时储备兵员、战时快速动员。在冷战结束后美国进行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国预备役部队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共动员了24.5万精选预备役人员,是二战以来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预备役人员按照专业对口、便于动员的原则,采取预编到现役部队、编入预备役部队、编入民兵组织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储备.国家根据国防动员的需要,建立预备役专业技术兵员储备区.国家为预备役人员训练、储备提供条件和保障.预备役人员应当依法参加训练."  相似文献   

4.
孙汉波  林齐华 《国防》2001,(12):38-39
民用船舶动员征集是指战时征集民用船舶和船员(民兵)参战支前,配合作战部队完成登陆作战任务的过程,是国防动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感到,组织民船动员征用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建立健全动员组织领导机构和顺畅的民船组织指挥关系 民船动员涉及面广、保障复杂、组织指挥难度大;民船编队在登陆作战中处于配合地位,动员和参战过程中的组织指挥与主力军团、地方各职能部门关系密切,大量的行动指挥、保障关系  相似文献   

5.
非预备役人员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必要组成和人民武装动员的重要对象。应顺应科技型后备力量的发展趋势,大力加强非预备役人员动员,拓展动员体系,建立统计制度,加强教育引导,完善补偿机制,灵活组织管理,实施精确动员。  相似文献   

6.
商庆平 《国防》2005,(9):64-66
打赢信息条件下高技术局部战争,作为预备役部队第一位的任务是实施快速动员。动员的质量和效率如何直接关乎作战的胜败。而快速动员中的政治工作,又是迅速提升战斗力的前提和保证,是由“预备”转向实战的关键环节。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中政治工作的重点有三项,即高质量地组织预备役军官转服现役、高效率地指导预设党组织正式运转、高强度地实施部队战斗精神动员。从平时快速动员的预案和准备看,这三项政治工作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值得认真研究和解决。一、下大力解决好预备役军官转服现役存在的“三个不适应”,确…  相似文献   

7.
预备役部队只有平时加强各种战备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力度,战时才能做到随时进行快速动员集结和遂行各种任务。  相似文献   

8.
杨冀平 《国防》2006,(1):45-45,46-47
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能力,是衡量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的基本指标,是动员质量与速度的有机统一。预备役部队作为战时首批动员使用的后备力量,将配合现役部队快速遂行作战任务,客观上要求其必须努力提高快速动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动员模式,坚持“以快为主、充分准备、果断决策、密切协同”的原则,突出提升动员质量和速度,努力提高快速动员能力。一、立足编组实际,简化动员层次在预备役部队平时建设中,对预备役部队组织布局通常考虑了两个因素:一是适应战时快速遂行任务需要,二是编组在交通便利、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为预备役部队快…  相似文献   

9.
彭安胜  向红成 《国防》2004,(8):30-30
由军转干部转服的预备役军官是预备役军官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战时快速持续组(扩)建部队动员的重点对象,因而平时必须大力加强其登记、管理、教育、培训,为战时动员奠定基础。重点是完善四个机制。一是教育机制。针对部分军转干部退出现役后,国防意识容易淡化的特点,在转业干部离队时、在军转办报到时、在人武部进行预备役登记时,加强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强化国防意识,筑牢服预备役的思想基础。二是监督制约机制。军分区、人武部要会同地方组织、人事、军转部门完善登记制度,制定军转干部不进行预备役登记不予接转关系、用人单位不得接收等制…  相似文献   

10.
《国防》2004,(3):55-56
努力提高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能力,是保证部队完成“打赢”使命的重要前提。为此,在平时建设中必须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建设,切实打牢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  相似文献   

11.
预备役制度是我国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备役军官是预备役力量的骨干,也是战时动员的重要对象。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预备役军官队伍工作从总体上说还很不成熟,除了编入预备役部队的那部分外,可以说还处于初始状态。鉴此,当前的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应主要做好以下"三项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陈健  罗海曦  曾克峰 《国防》2005,(9):58-58
组织学原理告诉我们,组织结构必须服从组织功能的基本要求。按照这一思路,我们认为,在动员机构中预编预备役军官,用于战时补充扩展动员机构,能有效解决动员机构目前存在的“编制瓶颈”问题,能使动员机构的组织结构更加适应平时动员准备和战时动员实施的双重需求。所谓动员机构的“编制瓶颈”,是指战时动员工作任务激增与平时动员机构编制员额缺口过大所形成的“卡脖子”现象。战争动员工作量迅速增大与平时动员编制员额相对较少,构成了动员的“编制瓶颈”。平时机构是按和平时期工作量设置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保持较大规模的动员编制。一般…  相似文献   

13.
程晓印  叶健 《国防》2002,(9):38-38
提高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与机动能力,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快速动员与机动的准备工作。预备役部队战时动员与机动能否收得拢、拉得快,关键要看动员准备是否充分,动员基础是否扎实。而大量的打基础的工作,主要是靠平时的动员建设来完成的。因此,平时必须着眼战时需要,扎实打牢“三个基础”:一是要针对长期和平环境容易滋长“和平麻痹”思想,加强全  相似文献   

14.
叶建  师玉来 《国防》2002,(6):52-53
动员民船参战支前,是国防动员的重要任务之一。民船动员必须着眼发挥人民战争的传统优势,深入研究民船动员平时准备和战时运用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其参战支前作用。 一、摸清底数,搞好民船动员潜力调查  相似文献   

15.
《国防》1995,(5)
预备役部队是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的寓兵于民的军事组织,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骨干。在现代条件下,高技术局部战争对预备役部队的动员速度要求更高,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又使成建制快速动员的难度更大,因此,如何适应“两个转变”的要求,努力提高快速动员能力,成为当前预备役部队建设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民船资源是国家海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战时或危机爆发时迅速组织民船支援海上作战行动,一直是各国关注的战略问题。国外民船动员的实践表明,未来海上战争,军方已不必再建造和储备大量的现役保障舰船,而是寓军于民,战时通过征召预备役和租用民船完成大规模的作战保障任务,从而提高战争潜力,缩短战争准备时间,节省战争成本。本文吸收借鉴了国外民船动员实践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丰富的民船资源,从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等方面,探讨了构建我国新时期强大民船动员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经过部队的培养锻炼,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军事素质,不仅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而且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骨干,是未来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补充部队的首批动员对象。因此,在兵员动员准备中,必须高度重视提高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的快速动员能力。(一)建立高效顺畅的组织指挥机制。服预备役退伍军人快速动员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个“精干、高效、统一”的指挥体系。要建立高效的组织领导机构:赋予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统管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各行业动员工作的职能,使其成为平时领导动员…  相似文献   

18.
翟英峰 《国防》2013,(12):44-44
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一样,根本职能任务都是练兵打仗。战时,预备役部队或为现役部队成建制补充兵员、或直接遂行支援保障任务。与担负作战任务相适应,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应着重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域(单位)布局和人员选配耍科学合理。遵循"便于工作、便于管理、便于快速动员、便于遂行任务"和"思想素质好的优先、复转退军人优先、文化程度高的优先、专业对口的优先、科技人员优先"原则,重点向预备役专业技术兵员储备区调整编组,向经济条  相似文献   

19.
唐斌  任丰乐 《国防》2006,(3):46-46
质量建军是时代潮流。新形势下,提高民兵预备役整体建设质量,重点应围绕“四个方面”下工夫。(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军事斗争准备质量。要从更高层次综合筹划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努力提高军事斗争准备质量。一是应急动员有准备。按照“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要求,重点抓好预备役部队,民兵专业技术分队、对口专业分队和应急分队建设,加强应急快速动员和执行任务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持续动员有能力。编实建强各类拟动员力量的组织体系,并从战略全局出发拟制持续动员计划(方案),明确各级各类组织(人员)在战争动员时…  相似文献   

20.
丁少武 《国防》2006,(10):46-47
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的组织指挥,是指在当地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领导指挥机关统一领导下,国防动员委员会、军事领导指挥机关和预备役部队指挥员、指挥机关对动员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提高快速动员组织指挥能力,是确保预备役部队动员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保证,因而必须高度重视。一、客观环境分析信息时代,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将处在敌高技术侦察系统的严密监视和作战系统的打击威胁之下。尤其是组织预备役部队动员集结,车辆众多、人员密集、目标大、时间长,易被敌人发现跟踪,将受到严重威胁。近期世界几场局部战争均表明,高技术打击兵器与完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