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观,承认"需要"是人们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邓小平通过对中国现实的分析,在肯定物质需要的第一性的前提下,发展人民的精神需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需要的同时,要做到个人需要服从集体和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2.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具体体现和基础性工作;过去我们在引领方面不够积极有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视野;培养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视野,需要进一步确立科学实践观,掌握历史辩证法,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3.
《政工学刊》2010,(8):13-13
《文汇报》登载了王若水《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哲学》的文章。文章的内容提要如下: 长期以来,人们一提到马克思主义,首先想到的是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因此马克思主义被蒙上了一层严酷的色彩。人们还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要什么有什么”的社会,这是普遍存在的误解。共产主义社会将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一切文明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为所有的人所享受,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个思想实际上就是要从社会发展理论的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也就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化。这个新的理解对于我们在现实历史条件下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更好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有机融合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深刻解读、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金钥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推动历史前进与加强党的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推动历史前进中加强党的建设,在加强党的建设中推动历史前进。  相似文献   

7.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最高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中国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中国化进程的历史经验,给我们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由南京政治学院科研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最近在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还特别邀请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侯树栋等专家教授出席会议。与会同志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及其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历史的研究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历史地、逻辑地连接起来 ,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纵观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使我们深深感到,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自身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
90年历史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边疆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并总结历史经验创立了屯垦戍边理论;在这纵贯90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就有融会其中的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壮大屯垦戍边事业的边疆建设发展道路。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时刻,兵团人更加需要珍惜自己独有的历史资源,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到了党的旗帜上,这不仅充分说明我们党是一贯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而且还表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科学地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揭示的共同本质,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12.
正《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和精髓。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深刻而生动地体现在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实践活动中。历史雄辩地证明,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和生命的源泉,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不论过去、现在和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是代表历史发展趋势的实践主体自觉推进历史进步的特定的历史转折时期.这个时期,不仅社会的新旧机制处于交替更换的过程之中,而且也是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等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因此,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最重和大有作为的时期.但是,值得提出的是,我们过去对转型期人们思想变化的研究是很不够的,而且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人们以为,同社会正常发展的时期相比,转型期是一个特殊的、短暂的历史时期,其间所发生的种种社会现象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没有普遍长远的意义,因而不屑一顾,认为不需要也不值得下力研究;社会转型期又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现象光怪陆离,无规律可循,不易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因而无从着手研究;有的把转型期和转型目标实现后的理想时期混同起来,以对后者的超前、预测研究代替对前者的现实研究,因而造成对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我们党的历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十年前邓小平就把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前提。江泽民同志继邓小平之后,继续坚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他在十五大报告和纪念邓小平逝世一周年时两次指出,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三个着眼于”反映了我们党对理论和实际、认识和实践关系的高度重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实际运用。1“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强调的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与…  相似文献   

15.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指导教育发展轨迹和方向的行动指南。人们在教育实践中忽视了人的教育需要和价值,一昧地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造成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严重偏离以人为本的初衷。通过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角度去探讨教育中的人,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与人的关系、加深对教育与人的需要、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既可以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寻找理论支撑,也为重塑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韩亮  田力 《政工学刊》2011,(11):58-58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思想纽带和精神动力。封建社会,人们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邦兴国的理念;资本主义时期,人们把"自由、平等、博爱"奉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人类社会构建了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党的事业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依赖于我们党的不断提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能力。我们党在80多年的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党性追求是党的性质、宗旨和本色的集中体现 ,关乎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成败。在新时期 ,我们党必须把与时俱进自觉上升到党性追求 ,不懈努力 ,开拓进取 ,确保党的领导符合并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把与时俱进上升到党性追求 ,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动力与源泉。党 80多年来的实践有力地说明 :正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坚持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才不断开创了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的局面。新时期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 ,必须要解放思想 ,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19.
<正>和历史上众多的思想家一样,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十分庞杂.这里面既有对天人关系的思考,又有对社会治乱,伦理道德,人性善恶的分析.尽管这些思考、分析有些是错误的、荒谬反动的,但它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了人们的思想,显示了人们对世界与自然认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党中央着眼于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特别要用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实践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文件学习辅导》,7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十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