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波黑和平再受挫折 在美国前总统卡特的斡旋下,波黑塞、穆双方于去年12月31日签署的全面停止敌对行动4个月的协议,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然而,时隔不久,战火又起,双方均指责对方破坏协议。波黑战争爆发39个月以来,各方曾多次达成停火协议,但往往是墨迹未干,炮声再起,协议无一得到认真遵守。国际社会在波黑问题上越来越显得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2.
波黑,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的简称,原为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共和国。1990年,南斯拉夫解体,战火随即从最北端的斯洛文尼亚燃起,经克罗地亚,蔓延到波黑境内。从1992年起,波黑成了主要战场。据估计,到目前为止,波黑内战已使13万人丧生,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或被押为人质,难民人数高达100多万,受强暴的妇女多达2万多名。联合国和欧共体对波黑冲突多次进行调解,先后达成数十个停火协议,但每次都是墨迹未干,干戈又起。有的西方舆论认为,“波黑战争是本世纪最残酷的战争之一”。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的波黑战争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而在有关这场战争的录像和照片中,最让人惊叹的是双方的武器:苏制T-34/85坦克对美制M36坦克歼击车。看着这些照片,让人觉得仿佛在看历史照片而不是一场发生在1990年的战争。  相似文献   

4.
迎接信息时代的战争国务院特区办沈伟光波黑战争是冷战结束后所爆发的持续时间最长,规模仅次于海湾战争的一场令世人瞩目的局部战争,为结束波黑战争,国际社会曾进行了不懈努力,联合国推动冲突各方达成过数十个停火协议,提出过各种各样的和平方案,和平的进程极为艰难...  相似文献   

5.
1996年,国际安全形势继续保持着冷战结束以来所呈现的基本趋势,即继续走向缓和与加速向多极化发展;但另一方面,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断发生,天下仍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继续发展,一些地区又出现了紧张和动荡。 1,和平进程有喜有忱,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烽火难熄。世界瞩目的波黑战争和车臣战争正逐步走向和平。在1995年波黑战争冲突三方在巴黎正式签署了全面和平协议之后,1996年波黑和平进程又有发展,战争硝烟已基本消失。9月,波黑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选  相似文献   

6.
1996年9月14日,波黑成功举行了自内战爆发4年来的首次大选。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对此次大选均表示欢迎,希望饱受战乱之苦的波黑人民从此真正走向和平。4年来的波黑战争为何而爆发?其间经历了哪些曲折?其前景会如何?这是人们一直十分关心的问题。 A.错综复杂的起因 波黑内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二是波黑3大民族在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对波黑的国家前途发生严重分歧。波黑共和国位于塞尔维亚共和国和克罗地亚共和国之间,面积为5.1万平方公里,人口480万。主要有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业族三个民族组成。三大民  相似文献   

7.
1995年11月下旬,关于波黑和平的代顿协议谈判陷入僵局。波黑三方和北约各国一致要求美国向波黑出兵维和。波黑内战四年来,美国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就一直在寻求制止波黑内战的途径。但是,越南的丛林战火记忆犹新,盲目出兵波黑也许就会陷入游击战的泥潭,并付出几千人伤亡的代价,因此美国一直对派兵波黑迟迟下不了决心。此时,面对国际形势的这种天赐良机,美国决定紧急出兵波黑,派出最强大的重  相似文献   

8.
当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隆重揭晓的时候,人气颇高的法国影片《天使艾米莉》竟然败北,将最佳外语片奖的小金人拱手让给了波黑拍摄的战争片《无人地带》,爆出了2002年奥斯卡的最大冷门。《无人地带》是一部反映南斯拉夫内战的黑色幽默影片。导演兼编剧的波黑小伙子丹尼斯·塔诺维奇年仅33岁。波黑战争期间,他就曾扛着机器跑到前线,拍摄了超过1.8万分钟的战地纪实。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穿插的多数情节都不是虚构的,而是他在前线采访时的一些亲身经历。“我不用演,我只是回忆。”《无人地带》并不是一部靠赤裸裸的杀戮镜头来表现战争的电影,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9.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然而,世界并不太平,冷战结束之后,战争并未冷下来。以海湾战争为开端,波黑战争、沙漠之孤行动、科索沃战争、阿以冲突,直至阿富汗战争,战火连绵不断,硝烟四处弥漫。特别是近几年来,美军战机在南斯拉夫炸我使馆,在南海上空撞我飞机;台独势力叫嚣“决战境外”,美国售台武器大幅升级;日本军国主义抬头,印度在印中边境强军;北约东扩,美国战略东移。2001年10月,美国国防部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将  相似文献   

10.
美国早期有限战争理论初探(续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美国早期有限战争理论的主要内容在美国推行世界霸权主义政策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美国早期有限战争理论代表人物,以为美国国家政策寻求出路为目的,在转变全面战争观念的基础上,在猛烈抨击“大规模报复”战略的过程中,提出了建立有限战争战略的主张。在他们关于建立有限战争战略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的阐述中,包含着对有限战争的本质、地位和作用,以及从事有限战争的条件。准备和指导原则等问题的大量论述,构成了美国早期有限战争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关于有限战争的含义和本质的论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佛罗里达进行领土扩张并执行强制迁移印第安人的政策,美国从1816年到1858年,同塞米诺尔人爆发了三次战争,总称“塞米诺尔战争”。战争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它既是美国消灭印第安人的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美国内战时期的“总体战”战略奠定了雏形。在战争中,美军不但重新认识了游击战术,真正形成了应对游击战的策略,而且还促成了美国海军内陆河网地带战术的形成,有效丰富了美军的战术运用。通过塞米诺尔战争,美军更加重视正规军和后勤运输工具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的军事建设。  相似文献   

12.
波黑内战停火以来,美陆军工程兵在这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度是执行全面保障部队机动等任务本文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介绍了其中值得吸收和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震惊全球的海湾战争,步兵披挂上阵只“表演”了4天,战争结束了。在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步兵干脆就没有捞到表现的机会。一时间,“步兵及其使用的轻武器在高技术战争中已无用武之地”的论调颇有市场。但随着人们对高技术战争认识的深化,各国越来越认识到步兵及其使用的轻武器仍然是未来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从一些发达国家研究轻武器的热潮中,不难看出其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一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相继问世并投入实战,从而使现代武器装备发生了巨大变革,为高技术战争的爆发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90年代以来发生的海湾战争、波黑战争、“沙漠之狐”行动以及科索沃战争,反映了高技术战争的一些明显特点和规律,这些特点和规律不仅对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我军武器装备的发展也具有指导作用,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地雷是一种布设在地面或地面下,用以构成障碍的专用爆炸性武器。因其制作和敷设简便,对进攻一方可起到有效地迟滞和杀伤效果,而在历次战争中被广泛使用。目前,世界上因战争或武装冲突遗留下来的地雷约有1.1亿颗,而且每年还要新埋地雷约200万颗。每年因地雷而死或致残的有近3万人,大多数是平民。受害最严重的是阿富汗、柬埔寨、波黑、安哥拉、莫桑比克、索马里等国人民。为了遏制地雷危害的势头,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共同努力展开了一系  相似文献   

16.
丁伟 《军事历史》2002,(3):41-45
美国当局在侵朝战争期间,曾精心策划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的计划,做好了实施这一计划的军事准备。但随着战争的发展,美国决策者除屡次声称要扩大战争外,并没有冒险实施这一计划,却最终形成了在朝鲜打有限战争的政策。美国在侵朝战争中为什么没有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未来反侵略战争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的战略利益出现严重对立,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到朝鲜内战爆发前夕,美、苏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亚洲也处于激烈的对抗状态。美国决策者认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军先后入侵巴拿马,空袭利比亚,发动海湾战争,介入索马里、波黑战争,悍然空袭南联盟和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目前又正在进攻伊拉克巴格达,可以说是征战不息。战争是要死人的,然  相似文献   

18.
王作化 《环球军事》2005,(11):52-53
众所周知,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受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一直置身于战争之外,不愿介入欧洲的战事。尽管它在欧洲遭受灭顶之灾的同盟兄弟英国再三向其呼吁伸出援助之手,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奉行“中立主义”大获好处的美国人此时仍乐得在大西洋彼岸隔岸观火。然而,就在战争爆发两年之后,一副地图却使美国彻底放弃了孤立主义政策,投身到伟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中,从而不仪拯救了英国,而且也改变了欧洲和二战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自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以来,美国对伊拉克、前南波黑地区、苏丹和阿富汗、科索沃地区等地的军事行动接二连三,力图用高技术战争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并利用这些军事行动来促进和检验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验证军事革命研究以来提出的一些新的作战概念。从八年来的...  相似文献   

20.
《宁夏科技》2002,(12):52-52
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调100名“特种部队”的官兵进入南越,从此开始了对印度支那三国的侵略战争,越、老、柬大民也开始了反对美国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口“北部湾事件”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惨无人道的战争。在越南等印度支那人民的坚强反抗下,历经10年多的美国侵越战争打不下去了,1972年12月,美国停止了对越南的轰炸。1973年1月:美国国会作出了最后决定:“禁止再次卷入战争,停止给越战拨款。”1973年1月27日,巴黎停战协定正式签字生效。越南战争最终以美国不得不撤出印度支那而告结束。今年12月,是美国侵越战争停止轰炸越南30周年,本刊发表一组文章。以便引起世人的思索,也希望美国反省一下帝国政策、霸权政策、蛮横的单边主义政策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