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何雷 《国防》2016,(10):4-7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的英雄壮举.在两年时间里,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尽千难万险,转战14个省,长驱数万里,战胜了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会师于陕甘,成功地将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长征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是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地走好强国强军的新长征.  相似文献   

2.
长征中的三支主力红军都到过哈达铺并开展重要活动,突显了哈达铺在长征中的地位和作用.1935年9月,红一方面主力先行北上在哈达铺进行了整编和为期一周的休整.哈达铺给处于艰难困厄之中的红军带来了胜利的希望,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将士夺取长征最后胜利的信心;哈达铺使艰难曲折的长征加快了进程,减少了无谓牺牲,为党和红军保存革命骨干和有生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哈达铺整编强化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为长征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哈达铺整编宣传了党的政策主张,扩大了红军在陇南的影响,为红二、红四方面军再过哈达铺创造了有利条件.哈达铺是红军长征中的"希望之地""胜利之地".  相似文献   

3.
西北红军虽然没有直接参加长征,但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和消灭大量国民党军,建立了比较巩固的陕甘根据地。创建西北根据地,为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开展军事行动,为红军长征提供了策应支援;建立群众基础,为壮大红军提供了力量源泉;培养干部骨干,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大批人才,西北红军为长征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红六军团、红二军团、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分别与黔东“神兵”、黔西北的绿林游民武装、黔川的哥老会、川康的袍哥土匪打过交道,或吸收改编或坚决斗争,为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抗日前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开展的争取西北哥老会共同抗日的工作为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静宁、会宁地区会师减少了阻力,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甘肃陇南宕昌县的哈达铺,是自古商贸较为发达的历史名镇.在红军长征史上,因红军三个方面军都经过并在这里开展了重要活动,又被誉为"红色哈达铺".哈达铺是红军长征最终落脚陕北重要决策的起始地:党中央在这里决定了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正确方向;红二方面军在这里制定了《成徽两康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将这里作为实施《岷洮西固战役计划》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长征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哈达铺整编,增强了部队的灵活性和战斗力,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为中央红军最终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力保证.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补给地,哈达铺人民为红军长征做出了卓越贡献.党的民族政策在哈达铺的制定和实施,团结了各族人民,丰富了党的民族理论.凡此种种,彰显了哈达铺在红军长征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来临之际,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特殊时刻,我们在这里举办学术研讨会,回顾哈达铺在红军长征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缅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不朽功勋、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对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凝聚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陇南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习仲勋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领导发动震动西北的"两当兵变";长征期间,三支主力红军和红25军均过境陇南.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指出:"陇南是红军长征途径地域最广的地区之一,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都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特别是党中央在哈达铺酝酿形成了"到陕北去"的重要战略决策,哈达铺也因此为决定中国革命胜利方向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长征历史、党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军事历史》2012,(5):77
2012年7月26日,中共宁夏区委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宁夏军区政治部、武警宁夏总队政治部、宁夏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固原市委和中共吴忠市委在宁夏固原联合召开"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和弘扬先进文化"座谈会。中共宁夏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宁夏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布青沪主持会议,中共宁夏区委常委、固原市委书记李文章致辞,宁夏军区副政治委员盛建华少将、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曲爱国少将和中共宁夏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傅兴国发表讲话。来自军事科学院、宁夏社会科学院、武警宁夏  相似文献   

8.
朱德与长征     
张军贤 《国防》2006,(3):72-75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为摆脱困境,北上抗日,各路红军先后离开根据地,举行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红军指战员共同创造的英雄壮举。为缅怀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弘扬长征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老一辈革命家与长征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红军东征胜利80周年.为弘扬红军光荣传统,盘活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人武部组织区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精心组织策划以"传承红军东征精神,同心共筑强大国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吕梁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红军事迹广为流传,吕梁英雄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0.
70年前,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万古流芳,内涵丰富。而团结精神则是其深刻内涵之一。红军长征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红军高举团结的旗帜,正确地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得红军上下之间、官兵之间、军民之间、各路红军之间和红军同少数民族之间,实现了革命的大团结。万众一心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光耀千秋的辉煌篇章。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并进而传承长征中的团结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党的旗帜下的紧密团结是长征胜利的必备前提在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11.
朱德于1934年10月随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及红军总部、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长征初期,朱德对博古、李德的瞎指挥导致红军处处被动挨打十分不满.想方设法减少红军的损失。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后,朱德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赞同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第四方面军会师后不久,由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举动,朱德被迫随红四方面军南下。其间,在处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与张国焘右倾分裂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努力说服争取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为最终战胜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取得长征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各路红军的会师,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宣告了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破产,特别是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红军长征中,到底有几次会师?有的说六次会师,有的说七次会师.笔者认为应该是八次会师:红2、6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红7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10军在江西重溪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红25军与陕甘红军在陕北永坪会师;陕甘支队与红15军团在陕北甘泉会师;红2、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万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同时,又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重心从南方移到北方,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过渡的重要里程碑.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整个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部队从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起,先后转战于川西平原、川西北、川西南、西康东部及甘南地区.广大指战员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数翻雪山,三过草地,打破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有力策应了红一、二方面军的北上,为革命武装向大西北的战略转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南下方针,也一度使这支英勇的红军队伍,遭受过不应有的挫折和损失.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历程,艰难、曲折、复杂,有丰富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发生在中国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的前夜。长征胜利将北上抗日的战略意图变为现实,加快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完成红军向抗日前线的战略集结,准备了开展华北敌后游击战争的基干力量;使陕甘苏区得以巩固和扩大,创造了红军直接对日作战稳固可靠的战略后方;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推动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没有长征的胜利,就不会有尔后国内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张帆 《东北后备军》2006,(10):12-13
前言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壮丽英雄史诗,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沿着先烈的足迹.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奋斗与奉献之歌。 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通过深刻了解我党和我国人民为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而走过的艰难历程和付出的巨大牺牲.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疑又是一场新的长征,这条托起信仰圣火的红飘带,将担得起新长征路上全党和全民艰苦奋斗谋发展的激情动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西北红军亦称陕甘红军、陕北红军,正式番号为红26军和红27军,主要创始人刘志丹、谢子长.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对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特点鲜明,既有丰富的经验,又有沉痛的教训.本文拟对西北红军的历史经验及其历史地位作一总结和分析,以期对新时期军队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中甸——誉满全球的香格里拉,曾是红军第二、六军团长征经过的地方,这里流淌过红军烈士的鲜血,矗立着红军烈士的丰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长征精神激励着高原一代又一代的官兵。迪庆军分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4周年系列活动中,组织官兵重走红军长征路,学红军精神,做红军传人的野营拉练。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作为苏区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红军反“围剿”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周恩来在实践中认识到临时中央推行极“左”路线的错误,抵制了要求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主张,与朱德等人领导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巨大胜利。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周恩来为长征作了许多准备工作,为党和军队保护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大批重要领导骨干。长征初期,周恩来与李德等人作坚决斗争,作出了红军转兵贵州的决定,并对遵义会议的圆满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胜利会师后,周恩来坚决主张北上,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倾向作斗争。在周恩来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于甘肃省会宁,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和外国许多朋友称颂的历史奇迹,成为鼓舞我国各族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去夺取胜利的巨大力量。为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和中央军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单位,要我写一篇回忆长征过程中懋功会师的文章。这段历史距今半个多世纪了,许多细节已记不清楚,只能把主要经过写出来,以资纪念,并供研究长征史的同志们参考。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省懋功(今小金)会师,是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20.
长征是英勇的红军将士冲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征服万水千山奔赴抗日前线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指战员宣传抗日主张、动员广大民众拯救民族危亡的过程.毛泽东讲: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中,红军将"北上抗日""共赴国难"的思想一路宣传,一路动员,使之既成为红军长征的动员令,也成为红军指战员共同的奋斗目标.本文围绕长征与北上抗日的关系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