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927年下半年,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江西省吉安县东固成功地发动了一次农民武装暴动。这是中共“八·七”会议以后发生较早的农民暴动。暴动后,即建立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它是吉安地区建立最早的一个革命根据地。东固,成为周围各地革命者聚集、学习和向往的地方,是赣西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2.
1941年5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多路围攻国民党中条山根据地,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根据地陷落。究其原因,根源在于以中条山根据地为中心的晋南各抗日武装之间矛盾日渐凸显,失去了抗战初期联合抗战的战略态势,尤为重要的是中条山根据地建设也日渐废弛,军力战力日呈颓势,根据地沦陷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斗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红七十四师,是由撤离根据地长征北上的红二十五军留下的部队和当地游击武装组建的。在中共鄂豫陕特委郑位三、陈先瑞等人的领导下,独立坚持了近两年的游击战争。直到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副主席才派李涛等人与其联系上。这段历史至今鲜为人知。对此,笔者曾访问过陈先瑞和杜瑜华等人。现综述如下。 1935年,红二十五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相继到达陕北。中共中央从红二十五军领导人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根据地的边缘地区免费给群众看病、兴学,没有吃的借给粮食,营救被日寇抓走的抗日军民,日军“扫荡”时主动庇护群众……你一定认为,这是八路军等中共武装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所作所为。其实,除了八路军,一个叫水原清的日本大特务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兴办的“水原清实验区”,在争取大众、“服务”群众方面做的不比八路军差,以致蒙蔽了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后来,这一情况引起八路军山东纵队敌工部的注意,他们通过摸排掌握了水原清的“底细”,并彻底剥开了“水原清实验区”的“画皮”……  相似文献   

5.
张盟山 《环球军事》2008,(24):56-57
2004年11月至12月,美军对伊拉克费卢杰发动第二次攻击——“黎明”军事行动。在此之前,大约有4000名伊拉克反美武装涌向费卢杰,将该城变成了反美武装根据地。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一不仅为反美武装输入了新成员,而且为其提供了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6.
古郡巨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著名的项羽救赵破秦军史称"巨鹿之战"即发生于此。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冀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河北省巨鹿县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王素平,自觉履行党管武装"第一责任人"职责,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志,团结带领人武部党委"一班人"实现武装工作新突破,在冀南革命老区奏响了新时代支持武装工作的乐章。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县级人武部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握好基层民兵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 一、要把党管武装各项制度落实到基层。县级人武部要高度重视,积极协同地方党委、政府严格落实党管武装责任制,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党管武装工作,确保党管武装工作落实到基层。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出现了跑反现象,即根据地群众为了躲避敌人的疯狂进攻而采取的背井离乡的逃难行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党的领导特别是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薄弱;根据地生产萎缩,经济枯竭,群众生活无着;国民党军队和反动地方武装对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残酷虐杀;群众信任红军,衷心愿意跟着红军进行斗争,同时依靠红军取得最低的生存需要.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群众跑反成为反"围剿"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艾如良 《国防》2012,(2):65
党管武装是我党的光荣传统,是武装工作的根本领导制度。武装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加强和改进党管武装工作,对于推动武装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管武装工作要注重克服"三种偏向",树立"三种观念"。  相似文献   

10.
李亚洲 《国防》2012,(8):34-36
要正确把握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切实认清武装工作的现实挑战.全国各地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路径、方法等虽然不尽相同,但武装工作面临的"三组矛盾"却是共性存在的,即:城市社区行政功能剥离与武装工作主要依托行政手段开展的矛盾、城市社区职能调整后精兵简政与武装工作需要专人负责的矛盾、城市社区法律地位不确定与武装工作法制性,政策性极强的矛盾.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受"去行政化"的影响,武装工作容易"弱化".  相似文献   

11.
农村民兵干部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工作热情不高,一直是困扰基层武装工作的一个瓶颈。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提高农村民兵建设质量?山东省淄博市借助"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的实施,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基层武装体系建设,同步培养成民兵干部,使他们既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又成为基层民兵建设的"排头兵"。此  相似文献   

12.
陈乾强  孙宗政 《国防》2001,(7):47-48
专武干部处在基层第一线,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对基层武装工作感悟最深。在当前基层和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农村费税改革的新形势下,专武干部都有些什么想法?带着这个问题,最近,我们到陕南、陕北和关中部分基层单位进行了调查。在与专武干部座谈中,一些专武干部向我们说出了他们一直想要说的话。 “基层武装工作如果离开党委、政府的支持比登天还难啊!” “基层武装工作如果离开党委、政府的支持……”这是调查中一些基层专武干部向笔者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一名  相似文献   

13.
马喜成  耿小宇 《国防》2014,(8):16-16
正基层专武干部选配直接影响基层武装工作的质效,边疆民族地区专武干部选配关系边疆地区安全稳定,涉及国家安全利益。近年来,受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影响,边疆民族地区武装工作发展遭遇人才"瓶颈",专武干部年龄老化、职责淡化、能力弱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武装工作的落实。新形势下,应坚持"三个侧重",调整交流、选好配强边疆地区基层专武干部,保障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武装工作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中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层连队就像一个大舞台,各专业的官兵共同演绎这台戏。驾驶、射击或操枪弄炮等重要专业的战士是戏曲中的"主角",但像基层理发员、卫生员、饲养员等基层连队的"八大员"也是必不可少的"配角",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他们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近日,本文作者走进南京军区某师"八大员"的"内心世界",通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观看他们的"精彩镜头",讲述他们的"闪亮片段",体验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看他们如何在连队大舞台中演绎"最佳配角"。  相似文献   

15.
改进和加强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必须把掌握官兵的思想特点和变化规律作为抓好理论武装的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启发自觉,努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把创新方法手段作为抓好基层理论武装的"桥"和"船",坚持丰富载体、拓展平台,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把提高基层理论骨干整体素质作为强化理论武装的关键,坚持着眼岗位职责需要,加强培养、练好内功;把完善制度机制作为加强基层理论武装的重要保证,坚持依法指导、按规运行,确保理论学习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当前部分人武部落实上级指示要求与武装工作“两张皮”,机关与基层“两股劲”,人武干部潜力不足、动力不够、状态不佳,基层武装部经常性工作不经常等制约和困扰武装建设与发展的问题,大兴安岭军分区积极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大胆改革,锐意创新,有效促进了武装工作的落实,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密云县人武部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坚持与基层人武部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与基层党工委争创"五好党委"结合起来,针对当前基层人武部工作检查考评不够系统、缺乏硬性标准和刚性要求等问题,把零散的制度系统化,把随意的工作规范化,把笼统的措施具体化,研究制订《基层武装工作考评实施细则》,切实把创争活动纳入基层武装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创在平时、争在平时、比在平时,促进了基层全面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兵运工作,发动兵变组织武装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我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形式之一。"两当起义"是我党策动国民党军阀部队整建制兵变,举行武装起义,开展武装斗争的成功范例。为党领导陕甘革命斗争提供了新的经验教训和宝贵启示,促成了陕甘革命斗争从组织武装暴动,发动兵变建武装,转变到兵变与农民武装暴动相结合,建立根据地,进行武装割据,走井冈山道路上来。以"两当起义"为标志,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地方革命领袖开始了创建渭北、照金、南梁等苏区根据地的探索和实践,陕甘革命斗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两当起义"为陕甘边根据地最终形成与建立,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提供了斗争指导方针转变的条件,对陕甘边革命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有着深层次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全区上下广泛兴起学习贯彻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之际,本刊向大家推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军地联手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打好占领基层思想阵地主动仗的经验,目的是希望各级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做法,更加深入扎实抓好胡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凝聚群众。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凝聚群众,必须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群众是一项重大紧迫的战略任务,关系到国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中共革命根据地史一直占有重要位置.日本学界把对中共根据地的研究作为了解近代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和中共政策形成、实践的具体现场,特别是将其作为分析、了解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制度起源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对于日本的中共革命根据地史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侧重在以下两点:首先是研究范式的演变问题,即不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