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最早对中国原子弹研制的研究来自于国外学者。而国外学者对此研究主要在两方面:中国核决策的动因;美国对中国原子弹研制的态度与策略选择。国内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主要在: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策;苏联对华核援助及其撤援;原子弹成功研制的经验与意义。研究的不足:这段历史的研究不够完整;重要历史关节点的研究过于僵化。其原因主要在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两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新中国成立70年,国家的核事业也走过了一甲子多的岁月。从1955年做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到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核潜艇下水,再到1985年大陆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以及新世纪"华龙一号"走出国门、打造中国制造新名片,核工业以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共和国70年的画卷点缀了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军事文摘     
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人1938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亲自把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授予了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克·费米(1901—1954),表彰他证实了中子袭击所产生的新的放射性元素,以及他在这一研究中发现了由慢中子引起的核反应。他领奖之后,为了摆脱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桎梏,全家移居美国,很快就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器重。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德、意科学家终于在1942年12月2日下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室内网球场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开始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纪元。接着,费米又到了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穆斯参加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7年16日参加了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原子弹试验。  相似文献   

4.
钱三强和何泽慧是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对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钱三强、何泽慧先生是世界知名的核物理学家,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们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年,他们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了满目疮痍的祖国,源于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他们深知:"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王方定院士和他的小组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点火中子源,他也曾多次参加了核爆放射化学分析测定,为核武器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王方定院士回忆,1 958年8月中旬的一天,原子能所钱三强所长告诉他说所党委研究决定派他参加原子弹研制,并征求王方定的意见。王方定当即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分配。钱先生高兴地说:"我想你也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工业》2008,(7):17-18
原子能院是我国第一个核科技研究基地。58年来,从这里走出了61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在钱三强,王淦昌等老一代科学家的言传身教下,原子能院完成了原子弹点火中子源研制、氢弹前期理论探索、关键核参数测量、六氟化铀生产工艺建立及我国第一个船用动力堆的初步设计研究等多项自主创新工作,为我国“两弹一艇”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熊杏林 《国防科技》2006,(12):92-96
31、在人们相互拥抱、弹冠相庆的时候,他却悄悄地退出人群,衣带不解,躺在床上睡熟了“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毛泽东主席及时地就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重要指示。作出这个指示,有两个依据:一是国际局势。20世纪50年代,氢弹在美国、前苏联、英国几个大国都已经相继研制成功,并装备了部队,中国要想不被人欺负,尖端国防科技就不能落人之后;二是中国国防高科技的基础。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以及中国核武器研制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激发了毛泽东主席的民族自信心。他坚信自己的科学家既然能够把原子弹搞响,他们同样…  相似文献   

8.
21、听着“十七号工地”上隆隆的炮声,他仿佛听到了中国核武器事业光明的乐章。 原子弹是由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使原子弹中的核裂变材料受到强烈压缩,由次临界状态变为超临界状态,从而放出巨大的裂变能量。从原子弹爆炸的情况可以得知,如何获取爆轰条件,是研制原子弹的关键步骤之一。程开甲负责组织炸药爆轰聚焦的原子弹内爆机理的理论研究。他率领科技人员根据原理进行运算。经过反复计算,终于在理论上摸清了原子弹内爆过程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9.
(续)21、听着“十七号工地”上隆隆的炮声,他仿佛听到了中国核武器事业光明的乐章。原子弹是由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使原子弹中的核裂变材料受到强烈压缩,由次临界状态变为超临界状态,从而放出巨大的裂变能量。从原子弹爆炸的情况可以得知,如何获取爆轰条件,是研制原子弹的关键步骤之一。程开甲负责组织炸药爆轰聚焦的原子弹内爆机理的理论研究。他率领科技人员根据原理进行运算。经过反复计算,终于在理论上摸清了原子弹内爆过程的物理规律。要解开原子弹起爆之谜,必先进行炸药爆轰实验,为有核材料的热试验提供可靠的依据,掌握原子弹的内爆规…  相似文献   

10.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爆炸成功离不开在当时被称为"宝中宝"的高浓铀产品,生产这一产品的是当年的核工业五○四厂,现在的中核集团五○四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谱写企业辉煌篇章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举,百废待兴。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把发展我国原子能工业提上重要日程。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专门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了在我国建立核工业、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04,(3):18-19
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李定凡,在会上为核工业的发展积极呼吁、建言献策。作为第一提议人,他与其他35名代表一起联名提交了“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的议案”。为了做好这份议案,会前,李定凡代表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与有关部门、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广泛征求意见。他说,原子能事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早在1984年,有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地质队伍是工业建设的尖兵,核工业的建设也不例外。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建立不久,中华大地,百业待兴,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做出了创建新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首任原子能工业部(当时为国务院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宋任穷上将担负了这一历史性重任。他号召铀矿地质队的职工,要以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挥地质工作“侦察兵”、“突击队”的作用,为加快原子能事业建设做出贡献。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回首峥嵘岁月,作为亲历那段历史的人我深知:几代铀矿地质工作者为加快我国核事业建设,在条件艰苦的深山戈壁,献出了创业者…  相似文献   

13.
建干1 950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的综合性核科研基地,是核工业的发祥地和"老母鸡",其"一堆(重水反应堆)一器(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成为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也因其组织参与"两弹一艇"的研制在我国核军工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五十年后的今天,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刻,作为"四○一人",我们为原子能院曾经在原子弹攻关中做出的巨大成就倍感光荣。  相似文献   

14.
正"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后来将原子弹和氢弹合称核弹,另一弹则是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因此"两弹一星"现在一般指的是导弹、核弹和人造卫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就是说,仅仅十年功夫,在党中央的坚定支持下,以钱三强、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  相似文献   

15.
钱三强(1913——1992),浙江省湖州市人,核物理学家。1937年赴法国留学,师从约·居里夫妇进修镭学,获得重要研究成果。1948年,放弃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国,参加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和原子能科学研究基地的创立和组建工作,对我国研制原子弹、氢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 炸40周年、迎接中国核工业创建 5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西安核设 备有限公司再一次感受到核工业 春天的信息。9月1日,在国务院 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 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原子能机 构主任张华祝向中外记者发布: 我国将进一步加快核电发展的步 伐。在2003年核电装机容量占全  相似文献   

17.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相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间只有32个月,发展速度比美、苏、英、法四国都快。这在世界上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反响。特别是法国,当年戴高乐总统曾经把原子能总署的官员和主要科学家叫到他的办公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巴基斯坦的原子弹之父卡迪尔·汉,可算得上是世界级的风云人物.这是因为:1998年,他成功地主持国家6次核爆炸试验,他被国家授予勋章,被同胞们尊敬为国家英雄和伊斯兰原子弹之父,他到了荣誉之顶峰、风光之极.但是,时隔不久,这个全身光环的偶像,从原子弹之父的尊称,却一下子被世界称之为扩散核技术的要犯.2004年1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核交易的内幕"文章,披露了卡迪尔·汉是如何进行核交易而扩散了核武器核心技术的.扩散范围带来的潜在危险性,可能导致的重大后果,让世人震惊.  相似文献   

19.
熊杏林 《国防科技》2006,(11):94-96
第九章大漠高空中悬挂着“两个太阳”30、看到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响,他会心的笑了,一种使不完的力量流贯全身,思维也迅速地集中到《空中核爆炸方案》上。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上空爆响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路透社报道:“中国今天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闯入了世界核俱乐部。”美联社报道:共产党中国进入核国家行列一事,竟会因发生在赫鲁晓夫倒台的同时而增加影响。华盛顿的反应更强了,当时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休假,当得知中国原子弹爆炸后,如坐针毡,立即取消休假,返回白宫。第三世界国家的舆论则普遍是一片欢呼声:“中国拥…  相似文献   

20.
<正>十八大以来,原子能院以强军为首要职责,以兴核为神圣使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坚持完善体制机制,开拓进取,砥砺奋进,为核科技事业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统筹规划建设平台打造国家核科研基地十八大以来,原子能院的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