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缘经济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具有政治性、主导性、非暴力性和地域性特征。从地缘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地缘经济中的金融霸权、政治化倾向、贸易战、贸易壁垒和跨国公司的"攻地战略"。  相似文献   

2.
张召忠 《国防》2001,(1):5-6
影响21世纪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要素很多。就中国21世纪的国防而言,应该对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给予特别关注: 一是要注重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环境的营造。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面临美苏两个超  相似文献   

3.
从26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以毛泽东为集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活动实践紧密结合,开辟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世界地缘战略格局在百年之间发生了两次结构性变化。这两次变化承先启后,既是对19世纪地缘战略格局调整的总结,又为21世纪地缘战略格局的重组勾勒出基本轮廓。世纪末的世界地缘战略格局较之世纪之初早已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世界地缘战略格局在百年之间发生了两次结构性变化。这两次变化承先启后,既是对19世纪地缘战略格局调整的总结,又为21世纪地缘战略格局的重组勾勒出基本轮廓。世纪末的世界地缘战略格局较之世纪之初早已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6.
王慧慧 《国防》2007,(8):70-70
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在IT技术即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投资了1万亿美元.尽管投资巨大,但白领人员的生产率在整个80年代实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徐奎 《军事历史》2002,(5):50-54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曾经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全国性战备活动,史称"全国大备战".  相似文献   

8.
蒋楠  丁伟 《军事历史》2013,(1):15-18
冷战时期中国反侵略战争战略指导的演变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确立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作战指导上采取前沿防御,即将来犯之敌歼灭在前沿地区.二是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立足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特别强调坚持诱敌深入思想,将敌人放进来打,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三是20世纪80年代,在战略指导上由“诱敌深入”转为“顶住敌人”,军事斗争准备由应付全面战争转向应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地缘战略格局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冷战和20世纪的终结,对21世纪或说后冷战时期地缘战略格局前景的预测成为热门课题。20世纪地缘战略格局变迁的原因告诉人们,要正确认知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世纪地缘战略格局全貌,就必须正确分析冷战终结所引起的全球各种力量平衡关系的变化及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冷战和20世纪的终结,对21世纪或说后冷战时期地缘战略格局前景的预测成为热门课题。20世纪地缘战略格局变迁的原因告诉人们,要正确认知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世纪地缘战略格局全貌,就必须正确分析冷战终结所引起的全球各种力量平衡关系的变化及其近、中、长期演变趋势,首先是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及其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现代潜艇的起源潜艇是一种能在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早在17世纪20年代,荷兰发明家德贝雷尔就用木材和牛皮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潜艇。而谈起现代潜艇,就不能不提到著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留苏教育不仅为中国培养了革命干部,而且为中国共产党造就了一批军事人才。以往人们对前者关注较多,而对后者注意甚少。本文试图探讨20世纪20年代留苏军事教育的发展过程及其与中国国内革命形势的关系和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伊始,中国的海事业蓄势待发。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学术界一些领军人物,在国际同类会展的启迪和外方组织者的诚邀下,在上海策划举办一个大型的国际海事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展示活动,以适应和服务于中国海事产业对外改革开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历史、现状及当前任务 沙特阿拉仙,毗邻波斯湾和红海,是阿拉伯半岛的一大强国和地缘战略的积极参与者。该国于1927年获得独立,20世纪30年代大型油田的发现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如今,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原油储备量的最大份额,并且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石油输出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沙特阿拉伯一直将海军作为优先发展的军种。 沙特阿拉伯皇家海军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74年。在此之前,沙特海  相似文献   

15.
军事交通运输建设思想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脉络、国防发展战略、军事斗争准备等战略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运输建设思想在革命战争中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又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20世纪30~50年代,军事交通运输线是军队作战的生命线;20世纪60~70年代,加快构筑中国国防交通网络体系;20世纪8 0年代,军事交通运输建设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20世纪90年代至今,军事交通运输建设着力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本文在回顾与总结不同历史时期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运输建设思想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国家安全环境的特点及人民解放军担负的历史使命,提出了加强军事交通运输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掀起第一轮探月高潮起,我国科学工作者就开始跟踪研究苏、美月球探测活动的进展和成果。进入9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深空探测的先期研究,并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研究活动。21世纪伊始,随着国际月球探测活动的再次升温,我国航天技术经过50年的发展积淀,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被真正提上日程,中国探月开始迈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17.
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因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等不同导致的地缘环境的复杂性、人文环境的不确定性,重点开展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地缘环境中人文环境的风险分析,引入了云模型的理论方法,针对沿线20个国家的人文环境风险进行了定量化评估及区划.  相似文献   

18.
林怡 《军事历史》2012,(3):13-18
军事危机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军事危机管理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基本理论、历史案例研究和模拟实践等方面相继推出了大量研究成果。中国关于军事危机管理的系统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加强,相关著述大致可分为军事危机研究和军事危机管理研究两大部分,并提出了诸多学术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人出国旅行和在国外居留的"护身符",护照有其自身产生、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探讨中国护照的近代化历程,对于正确解读现代护照的深层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中国国际文件中出现"护照"一词开始,追溯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护照从形式到内容的演变过程从1689-1839年间的信函式集体护照,到1840-1911年间的中国近代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片面规定的内地游历护照与华工护照等单纸护照,再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制订出的式样、内容较为全面、与现代政治、经济发展相符的本式护照.而20世纪30年代及40年代的国民政府,由于外国的侵略以及经济、军事上严重依赖外国而不能在政治上、外交上行使完整的主权,当时国民政府颁发的护照,其"护身"功能尚不能充分体现,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与外国订立了新的平等条约、协议,此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才真正体现出了完整意义上的护照内涵.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法国社会党执政时,其内阁高级官员、身为国防部长的埃尔尼是总统密特朗的密友。可谁知道,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时,克格勃就在他身上投资了。尽管密特朗总统顾及到法兰西共和国的声誉,将此卷宗列入国家机密,但精明的法国记者热罗姆·迪皮埃和让-玛丽·蓬拖还是将此事挖了出来。这是东欧情报机构和克格勃放长线钓大鱼的最佳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