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伦与国民革命军北伐前的准备工作张晓波加伦是苏联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曾担任过苏联远东军总司令、远东共和国陆军部长、远东共和国军事委员会主席、彼得格勒驻军第一军团司令和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他全身18处受伤,先后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和5枚红旗勋章,1935...  相似文献   

2.
“加伦”是瓦·康·布柳赫尔元帅在中国的化名,为苏联最早授衔的5位元帅之一。布柳赫尔是苏联国内战争英雄,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任师长、集团军司令及远东共和国军事部部长兼人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1924~1927年曾奉派前来我国,化名“加伦”,担任孙中山的广州革命政府总军事顾问、黄埔军校顾问组长,参加过东征和北伐战争。他的儿子、本文作者瓦·瓦·布柳赫尔曾多次对他父亲战斗过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访问过许多和他父亲并肩战斗的战友,撰文回忆父亲在中国的片断。驻华苏联军事顾问团1924年秋,父亲所领导的那个驻华苏联军事顾问团中有好…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史学界一些人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应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或1937年“七·七”事变。虽然这两种说法在起点时间上不一致,但他们的基本论据是一致的:认为第二次世界战与第一世界战所处时代不同;二战前两大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没有  相似文献   

4.
北伐战争序幕揭开后,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授权蒋介石组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总司令部裁撤。1928年2月,蒋介石复出后,为发动旨在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二次北伐”,蒋介石第二次组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1929年春,总司令部裁  相似文献   

5.
“七·七”事变以前,中国兵器工业大多分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日本帝国主义发起全面侵华战争后,迅速攻占中国东部、中部广大地区。中国兵器工业广大职工,为了救亡图存、保证战时军事急需,经过艰苦的抢拆、抢装、抢运与抢建,将东部、中部各重要兵工厂迁移于战略后方,并迅速复工投产。在八年抗战中,他们给奋战在前线的中国军民,提供了大量的轻型武器和各种弹药,为战胜日本侵略军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与美国驻华外交官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在美英政界人员中正在酝酿一项计划,即战后把满洲留给日本或把它变成一个调整世界大国在太平洋和亚洲大陆的势力和影响的“缓冲地。”1941年12月2日,罗斯福的远东事务顾问O·拉季莫尔在和潘友新谈话中曾谈起过上述计划。当时任蒋介石首席政治顾问的O·拉季莫尔还对苏联大使说,蒋介石对把满洲归还中国持悲观态度。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后期,防止与准备对付美国可能的军事干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最为关注的问题。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美国出兵问题的准确判断和战略指导,保证了解放战争从胜利走向胜利,值得后人深思。一、客观冷静地分析形势,对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作出科学预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逐渐演化成两大社会阵营的对抗。美国为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并遏制苏联在远东的影响,对华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企图扶植蒋介石政权作为其在远东的统治工具,并通过军事经济援蒋深深卷入了中国内战。然而,与美国的愿望相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前,这是二所国共合作的革命的军事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黄埔港的长洲岛上,故適常称为“黄埔军校”。该校从1924年6月开办至1927年4月间,先后  相似文献   

9.
解决香港回归问题,近代中国有过三次机会:一次是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曾提出归还香港;一次是1942年开罗会议时,美国曾建议蒋介石收回香港但遭英拒绝。还有一次是新中国成立时,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个问题没有被提上日程。但中国政府在建国之初就声明过,香港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不属于通常所说的“殖民地”的范畴。我们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0.
1927年到1938年,曾有数批德国军事顾问活跃于蒋介石政权的各主要军事部门及中国战场。德国积极向中国派遣顾问的历史背景和主旨是什么?德国军事顾问团的性质和主要作用怎样?德国最后又为什么主动而急迫地召回其全体顾问?本文拟对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虽受到凡尔赛条约的严格限制,但却利用各种机会,秘密而又积极地加强其在远东的影响。向中国国民党政府派遣军事顾问团就是其具体行动之一。  相似文献   

11.
珍珠港事件揭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美日之间开始了生死搏斗。美国为击败日本,确立其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决定与中国结盟,共同抗日。中国早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就对美国的参战寄予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打败日本,并利用美援扩充反共势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主张联合国内外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两国三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共同利益,构成了他们之间战略合作的基础,但由于各方对打败日本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上的差异,由此便产生了战略上的分歧。纵观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尽管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时十分尖锐,但从总体上看,战略上的合作是主流,分歧则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2.
日本军国势力和沙俄两个帝国主义强盗为争夺中国东北而在中国土地上大打出手。1904年2月5日,东乡率联合舰队在对俄宣战前就突袭了沙俄远东舰队基地旅顺港。同年6月和8月,在两次黄海海战中击败俄远东舰队,将其牢牢封锁在旅顺港内。  相似文献   

13.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路遥玉林1926年7月,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工农运动的猛烈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矛头直指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出师之始,蒋介石任命其亲信王柏龄代理第1军军长兼总预备队指挥官,负责指挥第1、第...  相似文献   

14.
1938年春,在台儿庄战役前线,将土云集,记者如梭。同时也吸引了外国军事人员①的注意,他们以军事家的眼光从战略战术上进行观察,他们同许多善良友好的人士一样,以同情欢愉的心肠向世界报道。台儿庄的胜利影响了他们,他们的行动和报道也影响了台儿庄大战和尔后的抗日战争,研究外国军事人员在台儿庄大战中的活动及其对尔后的影响,无疑是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内容。较早进入台儿庄战场的是英国上尉卡尔逊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arlson,EvansF0rdyce),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他曾于1927年和1935年两次来过中国。1937年春,他…  相似文献   

15.
在华德国军事顾问团主要军事工作有:改造中国军事领导体制,整编、训练与装备中国军队,帮助中国军校教育,助蒋内战,开展对日作战准备,参与协助抗日作战等。这些工作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协助巩固蒋介石政权的统治地位;二是协助建立一支新式军队;三是帮助中国抵抗日本的侵略。这三方面是互相关联的,其中协助中国抗日是其主要价值。但在整编、训练军队中也存在固守德国经验,忽视根据中国的国情而灵活变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岳恒 《军事历史》2020,(2):99-106
西安事变的发生关涉当时中国抗战两大敏感问题:一是抗日救亡政策的制定;二是国家的统一及团结。纵观1935—1937年间中国国内形势,蒋介石对陕甘一带共产党红军发动战争固然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但实际上国民政府与盘踞各省的地方实力派之间的关系也应予重视。经蒋介石几年的苦心经营,到1936年下半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政令所及仍不足十省。故单靠国民政府的军事力量应对日本侵略是远远不足的,能否得到地方实力派的支持就显得极为重要。西安事变爆发,各地方实力派反应不尽相同,他们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值得探究,这将有助于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各派势力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退踞台湾的蒋介石当局坚持其“反共复国”的基本政策,“反攻大陆”成为其念兹的行动口号和目标。维持一个反共的台湾政权,是美国敌视和遏制新中国政策之重点,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蒋介石当局在美国的军经援助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力图在各方面准备条件,图谋在对其有利时机发动对大陆的军事反攻;同时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不断进行骚扰性进攻和突袭性进攻。这就是在“反共复国”政策下的“待机反攻”和“有限反攻”,而受到美国的支持。到了60年代之初,中国大陆内部、中苏关系和远东国际关系、美国肯尼迪政府对华政策等等都出现了新的情况,蒋介石以为反攻时机来临,遂谋划在1962年夏秋之际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反攻,为此在军事、政治、财经等各方面进行动员和准备,并强烈要求美国给予支持和援助。美国政府盱衡战略全局,“保护台湾不受中共攻击”,但也不支持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美蒋双方为此在近两年时间里进行了反复的谈判与交涉,反攻大陆的计划始终遭到美国的拒绝。中国政府适时公开揭露蒋军窜犯大陆的阴谋,动员军民,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同时在外交战线实行“以美制台”策略。在内外诸方面因素的制约下,蒋介石策划的一场“军事反攻”终于在中途归于流产。  相似文献   

18.
◆临危受命1933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纠集50万兵力,对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第五次“围剿”。在“左”倾军事冒险主义的指挥下,我中央红军以一比五的劣势兵力和落后的武器装备,与蒋介石的飞机大炮死打硬拼。1934年7月,战争形势进一步恶化,中央苏区的面积由纵横千里,缩小到300余里。此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我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却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于不顾,大肆宣传“中国无力抗日”,叫嚣“攘外必先安内”,进一步加强对中央苏区的进攻。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联…  相似文献   

19.
上海战役是渡江战役的最后一役.该战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和工商业中心,是国民党统治和帝国主义侵华的重要基地,是蒋介石决心以重兵坚守的防御重点,因而具有独特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二是要把上海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其战役过程中的军事部署必须服从城市接管的大局;三是战役行动既要迅速取得胜利,又要执行保全上海的战略意图;四是上海地下党及其广大人民群众为配合战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斗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机构。 中央军委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因为对军事斗争缺乏认识,最初几年主要是开展工农运动,所以党内没有军事机构。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以后,我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广州共同创办了黄埔军校,党开始介入军事斗争。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便于开展黄埔军校的工作和加强对广东地区军事斗争的领导,中共广东区委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