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即实现农业与相关产业社会化、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为了加快部队农副业生产产业化进程,必须搞好农副业生产的综合开发。1.加强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化的基础环节。要改变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首先,要加大投入,保障重点。重点扶持建制师旅的农副业生产设施、旅团副食品生产基地和生活服务中心建设。其次,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军委作出部队不得从事经商活动和将农场调改为副食品生产基地的重大决策后,农副业生产工作的重点将转向搞好副食品生产基地建没。驻城市部队只有搞好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才能更好地以实物和经费补助部队,提高自补能力,为改善官兵生活、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使高原部队生产生活条件有一个较大的改观,促进部队的建设与稳定,在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上要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必须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级要充分认清在高原边防建设副食  相似文献   

4.
鉴于目前生活服务中心与副食品生产基地缺乏科学的管理,有的还存在不正常的债务关系,制约了其健康发展的现状,建议组建生产生活保障连,使部队生产生活走产、供、管(销)一体化的路子。即团级生活服务中心与副食品基地合并,成立生产生活保障连,负责全团平时和战时的生产与生活服务保障。由一名懂得后勤工作的干部全面负责,统一调配人员,配备4-5名专业军  相似文献   

5.
熊华明 《中国民兵》2014,(9):F0002-F0002
7月下旬,空军某预备役地空导弹团借助现役部队资源弥补训练短板,组织30名预备役官兵全程参加“蓝盾一2014”演习,在贴近实战环境中练指挥、练技能、练协同、练机动、练战法,“借梯攀高”提升部队防空作战能力。在参加演习过程中,他们全程参与部队实弹射击、铁路输送、基地考核、部队归建等各阶段任务,与现役部队官兵同吃同住同教育同训练,全面掌握了导弹部队远程机动、阵地开设、协同训练、实弹射击等课目的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6.
抓好副食品生产基地和生活服务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对于提高部队的生活水平、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全军目前“基地”和“中心”的情况看,还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即抓认识,树信心,在长远发展上下功夫;抓硬件,打基础,在完善配套上下功夫;抓软件,求效益,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抓规范,练内功,在服务基层上下功夫;抓结合,探路子,在保障部队生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根据军委调整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指示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部队副食品基地的巩固、发展应注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功夫、真功夫。一、加强组织领导,谋求副食品基地发展的新思路1.端正思想认识,确保部队生产不滑坡。各级党委领导要用江泽民同志"把农副业生产搞得更好"的指示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三个思想:一是树立长期建设思想。真正把农副业生产作为加强新时期部队质量建设,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减轻人民负担,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战略任务来认真抓好落实,坚决克服重视不够、投入不够、检查指导不够等问题,坚持常抓不懈,克服短期行为。二是树立以生产效益为中心的思想。不断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旅(团)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对缩小市场副食品价格与部队标准经费之间的差额,减少市场对标准经费保障的冲击,改善官兵的膳食结构,提高生活水平,增强后勤保障能力,努力过好紧日子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在副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管理中,由于重视程度、经营策略等存在着差异,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基地”责任不清,存在着行政部门与“基地”生产机构“混编”现象;有的机构庞大,“闲人”过多;有的认识模糊,不知建设副食品生产基地是为基层官兵服务,对面向市场,模梭两可,结果经营效益欠佳;有的把建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后备兵员储备工作,由大办民兵师,改为建立专业技术兵储备基地,即现行的以地(市)行政区域为基本单位,以一至两个兵种专业为重点,平时结合征兵定向向相应的兵种部队输送兵员,战士退伍后又将其储备起来,逐步形成地区性的预备役专业技术兵队伍。这种储备方式,是加强预备役骨干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但它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主要是地域性预备役兵种单一,平时不利于预备役部队建设,战时不利于合成部队就地就近快速动员扩编。我们认为,建立合成兵种与专业技术兵相结合的预备役兵员储备系统,即在主要战略方向、战略要地,有计划按比例地建立合成兵种预备役兵员储备基地;在内陆和其他地区继续设立现行的专业技术储备基地。它较之现行单一的专业技术兵储备基地具有更多的益处。  相似文献   

10.
预备役高炮部队大多驻守在重点城市或重点地区.所在地科技、人文资源丰厚.发展空间广阔。因而,预备役高炮部队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强化小调发展的理念,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和编兵单位融为一体,同频共振、和谐双赢、发挥效能,实现预备役高炮部队的全面发展、稳步推进、整体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李树学  房红韬 《国防》2002,(11):54-5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参加预备役部队的社会适龄青年呈现出多向流动和多元结构等新特点。为此,改革预备役部队编组工作必须落实好“四项举措”。一是要不断更新兵员建制信息。要把一年一度的整组统计分析,改为团每季、营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做到信息灵、情况明、有分析、有对策,并据此对兵员编组方案及时进行调整。二是要把编兵重点由农村转向城镇。由于城镇兵员集中且素质普遍较高,因此,应把编兵的重点转  相似文献   

12.
滚滚铁流驰骋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卷起阵阵弥天烟尘。2006年9月5日,我陆军部队首次跨区远程机动作战演练烽火乍起,这次演练的参演部队分别是沈阳军区某机步旅和北京军区某装甲旅,演练分为战备等级转换、远程机动和实施交战等阶段,这是我军首次组织陆军部队进行跨区远程机动对抗演练。这次跨区演练,以成建制远距离机动,进入生疏地域摆兵布阵,贴近实战设置复杂电磁环境和组织实兵实装"红蓝"对抗为主要特点,旨在检验和评估部队作战能力,重在发现训练问题、破解训练难题,这一开先河式的探索实践,为我陆军机械化部队训练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时期制约部队农副业基地良性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强化领导,明确定位,把农副业基地建成现代农业示范点、城乡统筹先头兵;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着力增强农副业基地发展后劲;依法管理,健全制度,切实维护农副业基地合法权益;科学生产,注重效益,扩大农副业基地对驻地农村经济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桂生 《国防》2006,(11):19-19
高原高寒地区实施战场机动,是消弭边境军事威胁,凝聚反击作战力量的前提条件,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甚至影响战略全局。在高原高寒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交通条件差且处于敌监视和打击威胁的情况下,部队机动和兵力部署面临更加严峻而复杂的局面。实践证明,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动员并发挥地方支前力量的作用,是部队顺利实施机动的重要保证。在未来应急作战中,做好高原高寒地区战场机动地方支前力量动员,除了扎实做好平时动员准备外,还应在战时动员的科学控制上下工夫,确保动员效益。扎实做好动员准备。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  相似文献   

15.
正部队野外驻训期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副食品价格,特别是生、鲜食品价格涨幅较大,增加了部队野外驻训生活保障的难度。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副食品价格上涨,保证官兵生活水平不下降,保障部队圆满完成训练任务显得尤为重要。1副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据调查,造成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6.
王满  许文彬 《国防》2007,(2):30-30
漠北冰雪狂,部队演兵忙。严冬季节。内蒙古某预备役师官兵行程数千公里,进入大青山某地预设战场,借助险要地形和冰雪环境摔打部队,苦练硬功。部队先后进行了战备转级、快速动员、隐蔽伪装、边境反击等课题演练,探索总结了夜间长途奔袭、机动反空降等课题的训法战法,提高了首长机关谋战能力,培养了部队顽强作风。  相似文献   

17.
今冬征兵期间,有7个接兵部队点名要接辽宁省北宁市赵屯镇的兵,最后赵屯镇20名新兵被陆、海、空、武警在内的5个部队接走。赵屯镇的兵如此"抢手",这与镇武装部长吴明礼是分不开的,因为他--  相似文献   

18.
民兵训练基地建设的规模,除了取决于民兵训练这一主要特性外,还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土地征集、经费筹措等诸多因索的制约。一般说来,基地建设的规模,应与所赋予的训练任务成正比。城市以专业技术民兵为主体,民兵训练已由分散训练发展为在综合性训练中心集中训练。这种训练中心应以能够适应各种专业技术兵的承训来确定建设规模、这样,既可减少土地征集量,又能节约经费。农  相似文献   

19.
在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一些单位率先实行了饮食、商业等保障社会化,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但与此同时,一些官兵也产生了疑惑:部队伙食要逐步交给社会去办,官兵还需不需要自己动手来发展农副业生产?产生这种疑惑,主要是没有认清农副业生产与饮食保障社会化的关系。笔者浅见,要让官兵正确认识两者的密切关系,必须准确把握“四性”,促进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工兵部队空中机动的必要性。德国工兵通过装备可空运的抛散布雷车、可空运的固定桥和可空运的多用途土工机械达到空中机动,以对空中机动部队遂行工程保障,文章还介绍了德国工兵部队实施中机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