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军攻占武汉以后,掌握了长江的控制权。长江成为了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补给线,为了减缓日军向中国内地的推进速度,中国海军决定在长江展开敌后水雷游击战,切断日军侵华战争的后勤补给线。 1940年初,中国海军成立长江中游布雷游击队,以刘得浦上校为总队长,下设5个中队,11个分队,在湖口至芜湖段开创第一布雷游击区。之后,根据斗争需要,又组织4个挺进布雷队,在鄂城至九江段开创了第二布雷游击区;组织2个挺进布雷队,在监利至黄陵机开创了第三布雷游击区。一场控制与反控制、消耗与反消耗的殊死斗争即将在长江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2.
自从人类有了战争,兵家就开始充分利用天时的自然条件为战争服务。这方面最著名的战例莫过于我国汉代的赤壁之战,孔明利用长江大雾草船借箭,又借东风火烧赤壁,大破魏军。随着科技的进步,到了近代,兵家已不满足于只利用天时的自然条件,而采用人工  相似文献   

3.
1937年8月,日本决定扩大侵华战争,并在淞沪地区蠢蠢欲动。此时,中日双方海军在淞沪地区的力量相差悬殊,海军部长陈绍宽就无奈地说:“就海军物质而论,敌强我弱,敌多我寡,无可讳言。”“我国海军力量微弱,以经费言,不及敌寇五百分之一;以实力论,不及敌寇二十五分之一。”有鉴于此,国民政府决定将海军开进长江,同时在长江建立阻塞线,与日本海军决战长江。  相似文献   

4.
遵义会议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恢复了红军作战的正确原则。遵义会议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央红军在云贵川三省边界的赤水河上往返四渡,创造出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最终实现北渡长江的战略计划。  相似文献   

5.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的晋灭吴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江河进攻战,也是一次突破长江天险的成功战例。它在军事上的意义,值得我们探研。一、吴国长江防御体系的形成吴国沿长江天堑的设防,自周瑜、鲁肃、吕蒙,到陆逊、陆抗父子,逐渐形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孙权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六郡,然根基并不稳固。他采纳了谋士鲁肃的战略构想,“鼎足江东”,夺占荆州,控制长江中游,以图天下。当荆州牧刘表一死,鲁肃便力主联合刘备,控制荆州,共同抗曹。然而,在曹军赤壁大败后,荆州遂  相似文献   

6.
彭况 《环球军事》2011,(19):14-16
武昌这座城,把自己的来源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名字之中。“因武而昌”——没有战争,就不会诞生这座城市。这里是长江——中国最大的江河——和她最大的支流——汉水的交汇处,说她是“兵家必争之处”已不足以形容她的地位,对于任何意在中原逐鹿的豪杰枭雄,拿下这里,几乎是心中神圣的图腾,是足以笑傲一生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论文界定了战争成本与战争收益概念,分析了其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战争成本与战争收益的对比分析,并提出了战争净收益与战争净成本的概念,以此来解释战争发生与终止的原因。最后,探讨了战争成本与收益对战时军事财力保障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8.
40年前的北平和平解放,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的一个伟大壮举,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北平解放的当天(1949年1月31日),新华社发了一则电讯,赞扬“北平的解放是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军事发展和政治发展之一”,“是执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所宣布的八项和平条件以和平方法结束战争的第一个榜样。”毛泽东欣喜地称北平解放为“北平方式”,希望当时还占领着长江以南地区的100多万国民党残余军队,仿效此方式结束战争。“北平方式”的产生顺应历史潮流,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不久,长沙、昆明、新疆等地区的国民党军纷纷响应,走上和平道路。  相似文献   

9.
程群 《军事历史研究》2006,78(1):115-122
本文简要论述了南非战争(1899-1902年)的战争起因与战争进程,就战争的力量对比、战争的结果、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历史影响作了简要的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0.
赵晓冬 《国防》2002,(10):17-18
现代高技术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调整、规范人类战争活动的战争法,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认识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战争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现代高技术战争使战争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现代高技术战争改变了战争法的适用条件,战争法适用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现代高技术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的质变,与传统战争相比,在军事思想、军事战略、战争样式、作战方式、指挥手段、作战原则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从传统战  相似文献   

11.
战争评估工程是战争工程重要内容.本文重点探讨了信息化条件下战争评估工程的概念、内涵,在比较分析传统战争评估与信息化条件下战争评估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战争评估工程的作用意义以及战争评估工程思路、基本方法途径,阐述了适应战争评估工程处理的战争评估主要内容,并初步建构了战争评估工程的框架,提出了信息化条件下战争评估工程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1937年,华北。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爆发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灭亡中国为目的,公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其战略是:兵占平津,控制整个华北后,在陆路,以六个师团兵力沿铁路南下,进攻华中;在水路,充分发挥其绝对优势的海上军事力量,在中国沿海、长江沿岸水域作战,企图以东方华都——大上海为切入点,大规模登陆作战,然后兴兵溯江西犯,  相似文献   

13.
从古至今,战争和军事冲突在经历了冷兵器战争、火药火器战争、火枪火炮战争、机械化战争、核战争五个时代后,迈进了第六代战争的门槛。第六代战争是在笼罩核生化巨大威慑的环境中,以精确制导兵器为主战兵器,以高效信息处理为基本保障的高技术战争。海湾战争是两代战争的首次交锋,即伊拉克实施的第四代战争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实施的新一代战争(不完全的第六代战争)的交锋。可以肯定地说,从海湾战争起,人  相似文献   

14.
知识战争来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秀儒 《国防科技》2001,22(12):10-13
人类社会自从有战争以来,战争与经济就密不可分。经济往往是战争的起因,同时又是战争得以维持的物质基础,也是战争不断演进的内在动力。从历史上看,经济的发展几乎是强制性地影响和决定着战争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经济形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战争形态。如果说,农业经济造就了体能化战争,工业经济孕育了机械化战争,那么,  相似文献   

15.
三、克劳塞维茨论战争与政治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与政治关系的学说 ,不仅是其整个战争理论大厦的支柱 ,而且也是其对军事科学的最重要的贡献。尤其是他通过“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的著名论断 ,对战争的政治本质作了空前深刻的揭示 ,驱除了长期弥漫于战争和政治之间的层层迷雾 ,使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大大地前进了一步。1 .战争决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克劳塞维茨在其理论巨著《战争论》的开篇就提出了“什么是战争”的问题。在他看来 ,战争的基本要素就是搏斗 ,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也就是说 ,战争就如同两个人搏斗的情况那…  相似文献   

16.
战争经费动员是国民经济动员的重要内容,战争经费动员方式是筹集战争经费的手段和方法。文章阐述了影响我国战争经费动员方式选择的因素,分析了战争经费动员可供选择的方式,提出了我国战争经费动员方式实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战争制胜机理是战争胜负规律的反映和体现,是制服对方、取得胜利的途径和方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使战争形态从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发展到今天的信息化战争,经历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并逐步加速的过程,战争制胜机理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战争的学说,就是无产阶级的战争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斯大林,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认识与观察战争,揭示了战争的起源和本质,论述了战争与经济、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科学文化的关系,指明了战争的历史作用,阐述了战争的社会性质及消灭战争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创立了崭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学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二十世纪初期和中期整个世界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通过战争实验可以对战争计划与方案、武器装备体系效能等进行充分地研究,也可以对人员进行有效地培训.战争实验工程是对实验战争过程和试验战争计划的实验活动进行系统化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本文重点描述了战争实验、战争实验活动及其对战争实验工程的需求,阐述了对战争实验工程的三大研究内容,即战争实验空间的设计与规划,战争实验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战争实验团队的协调与管理,最后简单介绍了实现战争模拟技术在战争实验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距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已近一年,日军侵占了我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大片土地.在占领徐州打通津浦线后,日军进攻的矛头指向"九省通衢"武汉,妄图实现"切断国共统治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分裂"之目的,进而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华中派遣军"集中了9个师团、3个独立旅团和海军部队,总兵力30余万,气势汹汹沿长江西进,企图在短时间内夺取武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