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3年11月份后,在西方和中东媒体的大量报道中,经常会出现121特遣队的消息。这支在伊拉克战争主要行动结束后由五角大楼授意成立的秘密突击部队与美军一般的特种部队相比,具有更强的情报搜集能力、自主行动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成为五角大楼最保密、最受关注的特种作战部队。这支秘密的特种部队由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执行任务的第20特遣队和第5特遣队合并而成,既有经验丰富的美军海、陆、空特种部队成员,又有中央情报局的特工,因而被人们称为特种部队的“全明星队”。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力量呈现出与以往战争不同的特点,对战争力量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力量运用的特点,着眼战争力量发生的新变化,从谋形、造势两个方面提出了战争力量运用的举措,并分析了战争力量运用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祁小东 《环球军事》2008,(24):59-59
据《简氏防务》报道,为使特种力量在未来战争发挥“力量倍增器”的作用,印军将在新的联合作战理论的指导下,整合陆、海、空三军特战力量。印国防部在论述新的联合作战理论时说,“在未来战争或冲突中.特种部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许是战略层次的,也许是战役层次的,也许是战术层次的。”印军的一份秘密文件建议,整合后的特战部队装备C^4I系统,并由以色列军队训练。文件强调,为了成功地实施联合作战.在作战行动中,联合特战力量将得到其他作战力量的情报和精确制导支援。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指出:“整个战争艺术的秘密,就是使你成为交通线的主人。”交通历来与战争密不可分,是快速集结军事力量、转化战争潜力、形成决定性优势的枢纽,是维系战争机器运转的“命脉”。随着战争形态的演变,制交通权已成为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内容。战争实践证明,谁能有效地掌握制交通  相似文献   

5.
日前,美国《防务新闻》引述印度国防部官员的话称,印度军方深为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特种部队的出色表现所折服,已正式请求美国能向其出售第一批价值近两亿美元的特种部队武器装备,从而全面提升印军特种部队的高技术含量。罗列清单:多数装备要换“美式血”早在去年4月,《印度时报》就曾披露,印陆军参谋长要求下属仔细研究美军特种部队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作用和表现,并据此制定出组建印度新的特种部队的详细计划,以便在未来更好地执行反恐、深入敌方腹地等作战任务。根据规划,新型特种部队应达到作战单位小、单兵作战能力强、机动性高,反应速度快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世界新兴的特种部队——数字化部队,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数字化部队与军队指挥自动化C~3I相结合,是未来战争区别于人类历史战争的重要转折,也即是21世纪战争区别于20世纪战争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7.
美军特种部队担着7大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美国媒体报道,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已有来自陆海空三军的一万多人的美特种部队云集海湾,准备打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影子战争”,其规模为海湾战争时的两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非传统战争样式的出现及迫于人道主义灾难的压力,有些战斗任务是无法用大规模军事力量以扫荡的方式来完成的,必须借助于特种部队以反游击战来赢得胜利。然而,反游击战很不好打,许多优势兵力和先进装备都派不上用场。此一难题,使一些军事大国头疼不已,因此,反游击战就成了军事专家们研究的对象。美国近年来加强了特种部队的作战训练,为的就是在战争中能有效地实施反游击战,达到军事行动的最终目的。其中,在对阿富汗塔利班军事打击中,就曾出动过不少的特种部队。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中,美陆、海、空三军的精锐特种作战部队悉数登场,加上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的特种部队在内,总人数超过1万人。早在开战前一年,美军特种部队就开始进入库尔德人控制区,培植反萨力量。临战时,又调集了“三角洲”、“绿色贝雷帽”、第75别动团和中央情报局特遣小组等精锐特种作战力量潜入伊拉克境内,进行秘密活动。他们担负的作战任务多而艰巨,作战行动覆盖战术、战役和战略各个层次,呈现出小部队打大仗的一些特征,作用十分突出,尤其是在配合正面部队的作战行动方面,表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一枚美国导弹准确地击中了在也门沙漠中行驶的一辆吉普车,车上6人全部死亡。后来证实.被炸死的全部是“基地”分子,其中还有“基地”组织主要领导人之一穆罕默德·阿提夫;发射导弹的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捕食者”无人机。在伊拉克战争中,大量中情局成员和美军特种部队始终在伊拉克中西部地区活动。在美国人怀疑可能藏匿有恐怖分子的阿富汗、哥伦比亚、巴基斯坦、菲律宾、索马里、也门等地,美国的准军事部队和美军特种部队也在秘密进行着“反恐战争”。所有这些都表明.在“反恐”大旗的掩护下,美国中情局和美军部队的秘密军事力量正在悄然成长。  相似文献   

11.
美军特种部队始建于1952年。当时,其主要职责是在敌国领土上从事破坏活动和开展游击战。1983年,美建立了陆军特别行动第一指挥部,负责协调和指挥美军所有特种部队,开展心理战。自从越南战争以来,美军特种部队任务多样,参加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人员投入最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卢立银 《国防》2001,(10):25-26
伴随着新世纪的步伐,科技、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变革加速推进,给战争动员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 未来战争突出表现为技术对抗,动员民间力量夺取和扩大技术优势,对于赢得战争主动权越来越重要,战争动员建设必须  相似文献   

13.
c 把多维联合优势作为赢得战争的基本指导思想多维联合优势,是美军《2010年联合构想》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在战争中,将陆、海、空、天、电等多维作战空间的精锐力量联结为一个整体,使己方完全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敌方完全丧失抵抗能力和意志而形成的决定性优势。该文件认为,传统的单一军种、单一手段、单一系统的对抗已难以形成优势,必须用多维联合优势的思想作指导,打破军种界限,按照统一目的和计划,把作战系统所包含的先进分系统集成起来,把主要作战单元和重要作战要素协调控制好,把有形力量和无形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巨大合力和向心力。美军用多维联合优势的指导思想统揽科索沃战争的全局,主要体现在:第一,在战争力量的对比上,谋求“绝对”优势。第二,在战争行动的决策上,谋求  相似文献   

14.
后勤战是作战双方为夺取战争胜利而在有关后勤领域内进行的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非军事行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削弱或破坏敌方的战争后勤力量,同时又充分发挥己方的战争后勤力量,以支持战争达成目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与南联盟在作战之前以及作战过程中,在另一个看不见的“战场”同样进行着一场殊死的搏斗。  相似文献   

15.
邓志广 《当代海军》2006,(12):52-55
长期以来,利用不易被敌察觉的小艇沿敌方海岸线前进或是渗入敌人内部,一直是各国特种部队最为青睐的潜行战术之一。在过去众多战争或冲突中,特种部队利用各种传统或是新型小艇成功潜入敌方的势力范围,完成情报收集、斩首突袭或破坏等各种特种作战任务。二次大战期间,美海军突击侦察小分队利用独木舟和小艇成功潜入日军在新加坡的海军基地展开侦察活动;越南战争期间,小型江河巡逻攻击艇被美国特种部队,特别是“海豹”小队所广泛使用。由于特种小型艇具有能够把小规模特种部队送到敌人跟前而不被发觉的优势,世界各国特种部队都装备了各式小型突击艇,如硬壳突击艇和充气突击艇。这些小艇不仅灵活机动隐秘,且拥有价格优势,这是它们在各国特种部队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除水面小型突击艇外,袖珍潜艇和潜航器也是各国海军特种部队执行突击作战、破坏行动和情报收集等秘密任务  相似文献   

16.
战争动员是指国家采取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进行现代战争动员,除了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方式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确定合理的强度。 一、战争动员强度的内涵 所谓战争动员强度,是指国家为适应战争需要,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的行动强度,它主要体现在动员规模、转换速度、战备等级、持续时间等四个方面。 动员规模是衡量战争动员强度的主要因素。战争动员规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动员区域的大小。这主要指动员的地理区域而言。二是以武装力量为主的国家各种力量的动员数量。它主要包括动员的民众  相似文献   

17.
顾海东 《国防》2002,(11):28-29
美、英等国十分重视加强战争动员建设,高效、周密的战争动员准备,为其赢得海湾战争、马岛战争等局部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英等国的战争动员建设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一、建立健全战争动员机构,为战争动员提供组织基础 战争动员机构,是战争动员的头脑和中枢,是平时进行动员准备、战时进行战争动员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动员机构,是整个动员工作的关键环节。美、英等国十分重  相似文献   

18.
备受关注的伊拉克战争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上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以美英为主的联军以超强的军事实力,迅速占领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这场战争中,美、英、澳、波兰四国先后派出“绿色贝雷帽”、“游骑兵”部队、“三角洲”部队、“夜行者”部队、“海豹突击队”、“空军特勤队”、“SAS”、“雷鸣”等多达1万余人的特种部队参战,针对萨达姆政权进行了一场“自海湾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特种作战”,在战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取得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战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中,新军事技术成群涌现、新军事理论暗下交锋,战争形态演变、作战样式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幅度显著增大.人民解放军审视自身军事技术、军事理论与现代战争发展的差距,开始把研究战争的视角投向未来,把运筹战争的方式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设计.从1983年开始,以《解放军报》开设的"未来战场设计""超越型"研究专栏为代表,全军掀起了设计未来战争研究的热潮.通过早期的未来战争设计研究,人民解放军对未来战争环境变化、作战力量发展及战法更新进行超前预测,创新思维方式,加快转变过时的战争观念,开启了面向未来的战争视野,推动了军事革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统计美国既定的战争区域,计算了美国在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后选择的战争区域和美国经济的关联度,比较分析了美国在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后规律性取向差异的原因,提炼出了美国选择战争区域的规律性经济取向,即冷战时期的美国在选择战争区域时,关注战争区域的军事力量甚过于经济力量,而在冷战结束后,关注于经济力量甚过于军事力量,美国和战争对象的经济强相关度是选择战争区域的规律性经济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