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防护系统是坦克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坦克主动防护系统模型对提高作战仿真的可信性,尤其是对提高涉及坦克作战的作战仿真可信性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提出了基于可用性、可靠性和能力的系统使用周期(System Use Cycle,SUC)建模方法,并重点对坦克主动防护系统的侦察探测能力、信息处理与控制能力以及拦截能力进行了建模。最后,将坦克主动防护系统模型应用到作战仿真系统中,以俄罗斯"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为例,研究了主动防护系统对坦克战场生存能力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主动防护系统能有效提高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2.
坦克以坚固的装甲抵御反坦克武器的攻击。随着反坦克武器威力的日益增强,尤其是攻击坦克顶部武器的出现,单纯依靠被动防护难以保证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于是坦克的主动防护系统应运而生。主动防护系统可以在一定距离干扰或拦截反坦克弹,使之不能命中目标,保护坦克的安全。根据防护机制的不同,主动防护系统分为软杀伤和硬杀伤两类。“软杀伤系统”只是使威胁战车安全的攻击弹药迷失目标,不能对它造成硬损伤;“硬杀伤系统”则是在攻击弹药到达之前就将它摧毁,或起码使其受损并大大降  相似文献   

3.
周义 《国防科技》2002,(4):45-47
坦克以其超强的防护能力和强大火力,在历次战争中屡立战功,享有“陆战之王”的美誉。随着反坦克武器的不断发展,陆战之王已有深陷重围之感。尤其是专攻顶部反坦克武器的出现,使单纯依靠被动防护系统的坦克受到极大的挑战,于是坦克主动防护系统应运而生。主动防护系统能在一定距离外干扰或拦截反坦克弹药,确保坦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坦克装甲车辆在作战中的自我防护能力,对国外主动防护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对主动防护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的现状搜集,对主动防护系统原理、构成及工作过程的分析。并通过对各国主动防护系统探测手段、对抗手段、系统重量等方面进行技术参数分析比对,对主动防护系统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俄主战坦克主动防护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陆军最早提出坦克主动防护的概念,开辟了提高坦克在现代战场上生存能力的新途径。经过多年的努力,俄军的坦克主动防护系统已经装备到新一代主战坦克上,其性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俄军主战坦克主动防护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窗帘”1光电干扰系统该系统是由俄罗斯“顶点”科研生产联合体于1993年研制成功的一种以干扰和伪装为主的“软杀伤”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对半主动式激光制导导弹和瞄准线半自动制导导弹的预警和防护。该系统包括2台带有调制解调器的红外干扰机、2组共12具分别安装在坦克炮塔两侧、向前抛射并能生成烟雾…  相似文献   

6.
当前,城区作战对坦克、卡车等战术车辆的防护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被动防护系统(如装甲板)已经基本达到了它的性能极限,因此研制能主动拦截来袭弹丸的主动防护系统成为提高车辆防护力的重要措施。在近日开幕的2008年欧洲萨托利防务展上,德国莱茵金属防务公司和 IBD 公司联合推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主动防护系统的革命性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AMAP-ADS,它使用定向能而不是高爆弹药拦截来袭弹丸。  相似文献   

7.
<正>据美国市场调查和咨询公司“市场和市场”的预测报告称,受近年全球数场武装冲突影响,国际军贸领域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APS)的市场销售额将从2022年的39亿美元上升到2027年的52亿美元,上升幅度达到33.3%,各国军方对新一代主动防护系统的需求极其旺盛。  相似文献   

8.
《现代军事》2008,(8):17-17
当前.城区作战对坦克、卡车等战术车辆的防护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被动防护系统(如装甲板)已经基本达到了它的性能极限,因此研制能主动拦截来袭弹丸的主动防护系统成为提高车辆防护力的重要措施。在近日开幕的2008年欧洲萨托利防务展上,德国莱茵金属防务公司和IBD公司联合推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主动防护系统的革命性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AMAP—ADS,它使用定向能而不是高爆弹药拦截来袭弹丸。  相似文献   

9.
<正>据美国军事新闻网站《战区》当地时间2024年1月2日报道,已经安装在重型坦克/装甲车辆上的主动防护系统不仅可以拦截/摧毁来袭导弹和火箭弹,也可能对无人机起到同样的作用。多年来,世界各国的武装部队一直都在为各自的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加装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APS)。这些系统主要设计用于物理摧毁,或至少挫败来袭的反坦克导弹和其他步兵反装甲武器(如肩扛式火箭弹、火箭推进榴弹)的威胁。然而,当涉及到防御无人机袭击,特别是防御高机动性的FPV无人机(乌军FPV对俄军坦克/装甲车辆造成重创)时,这些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可能被用来提供另外一层非常有价值的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对空拦截概率,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来袭目标袭击的伤害,现提出了一种采用面-点拦截模式的新型"飞板"主动防护系统。根据面-点拦截方式特点,建立了飞板与来袭目标的交汇模型。通过蒙特卡罗法分析了影响拦截概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拦截飞板与来袭目标交汇距离、拦截飞板与来袭目标速度以及拦截飞板边长对拦截概率影响较大,为此新型主动防护系统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现代战场条件下坦克生存面临的重要威胁,强调了加强坦克主动式防护系统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我军坦克主动式防护系统的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战车的保护神: 主动防护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战车防护仅仅依靠装甲被动地对抗反装甲武器。在先进的大威力反装甲武器面前,即使是披挂复合装甲或者爆炸反应装甲的主战坦克也只能甘拜下风。而战车的主动防护系统以主动出击、消灭敌人来保护自己。它能够提前发现或检测到对自身的威胁,然后采取主动措施(如拦截、摧毁、干扰或迷惑等手段),在敌方导弹或炮弹击中战车前消除威胁,或最大限度地降低被命中的概率和被毁坏的程度。另外,主动防护系统比装甲防护系统要轻,  相似文献   

13.
为设计和验证主动防护系统的分布式火控原理和算法,设计了主动防护系统分布式火控验证平台。根据主动防护系统的攻击原理和功能要求,构造了完整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架构,给出了详细的仿真流程,并对系统中涉及的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建模。最后,整个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数字化的主动防护系统分布式火控仿真系统平台。该平台能够在虚拟作战场景中模拟真实的作战场景,能够有效地再现主动防护系统对目标的打击过程,也为主动防护系统的分布式火控原理验证和功能测试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超高速动能反坦克导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未来主战坦克防御能力的极大提高,常规反装甲武器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动能穿甲作为一种新概念的反装甲技术,能够有效地杀伤普通反坦克导弹束手无策的复合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介绍了超高速动能反坦克导弹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以及国外发展状况,分析了超高速动能反坦克导弹的关键技术,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国外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陆军装甲主动防护系统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进行了阐述;对陆军装甲主动防护系统的国际通用分类、应用现状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类介绍;就国际几种典型的陆军装甲主动防护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就陆军装甲主动防护系统进行了发展和应用前景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未来地面战场上,坦克将面临多种类、高效能、远/近射程的制导/非制导和自导的反坦克武器的全方位严重威胁,而且面临被红外、激光、电磁波、音响、光学等各种探测器/导弹寻的头发现/瞄准的威胁(被发现/瞄准就意味着坦克将可能被击中)。因此,未来坦克防护系统应当满足下列要求:首先应当避免坦克被敌人发现(采取隐身措施减小被发现的概率);一旦被发现,应当避免坦克被敌人武器/寻的头瞄准;一旦被瞄准,应当避免坦克被射弹击中;一旦被击中,应避免装甲被击穿;一旦装甲被击穿,应避免坦克遭受灾难性毁坏。即使减小坦克的待防护空间,采取  相似文献   

17.
动态     
美军考虑“斯特赖克”战车主动防护系统美国陆军计划组建第7个“斯特赖克”旅,并考虑为其装备的“斯特赖克”战车配备主动防护系统,以取代以前所使用的栅栏装甲和拟议使用的反应装甲。陆军的相关机构正在对14家主动防护系统生产商进行考察,将从中选定最可靠、重量最轻的系统。由于“斯特赖克”战车的标准装甲无法抵挡RPG火箭弹的攻击,因此派往伊拉克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网络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网络安全主动防护系统,该系统把一种新型防火墙和网络监测系统结合起来,做到了对黑客入侵及病毒攻击的实时监测、捕获和主动防护,克服了传统网络防护系统的不足,如能开发研制,将有利于我军在未来的网络战中取得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美国陆军与美国Raytheon公司达成协议,决定采购其开发的“速杀”(Quick Kill)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并签订了高达7000万美元的合同。而美国防部武装力量转型办公室(以下简称OFT)却正准备将以色列Rafael公司生产的“胜利碑”(Trophy)主动防护系统投入到伊拉克战场进行实战检测。美国陆军这一无视OFT的做法在业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这两种主动防护系统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坦克装甲防护系统与反坦克武器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以杀伤爆破弹反坦克的思想,分析了杀伤爆破弹反坦克的可行性和毁伤机理,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提出了测试杀爆弹的破片和冲击波综合毁伤效果的方案,对我军反坦克武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