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军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英勇战斗,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军,捍卫祖国的尊严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湖北抗日作战可分为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于1938年6月12日至10月25日进行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此次会战,是抗战以来投入兵力最多,牺牲最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一次战役。日军在作战中损失惨重,军力顿挫。中国的抗战由此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侵占武汉后,为稳定局势,巩固占领区,威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抗日战争,始终是由国民党战场(正面战场)和解放区战场(敌后战场)共同进行的。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对日抗战的主要战场。进入相持阶段以后,解放区战场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要战场;正面战场在战争中的作用是极大地下降了,但它仍然是对日作战的一个重要战场。终其八年,正面战场的广大抗日官兵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伤亡三百余万人,其中不乏一首首悲歌壮曲。正面战场的奋斗和牺牲,它对抗日战争所作出的贡献,在中国反侵略战争史上自有其应有的地位。然而,就战场作战的结局而言,除了少数战役曾获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敌后战场上1939年11月河北涞源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发射迫击炮弹,炸死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早已广为人知.然而,在南方正面战场上1942年5月浙赣战役中,国民党军浙西部队巧埋地雷阵,炸死日军第15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却至今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萧克上将题写书名、李德生上将题词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近日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震上将对这本书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关怀和支持.该书由郭汝瑰和黄玉章主编,前者曾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将,在正面战场上参加过战斗;后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将,曾在敌后战场上与日本法西斯进行过斗争.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工队深入日伪占领区,灵活机动地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斗争,宣传和组织群众,消灭日军,镇压汉奸,破坏日伪的“治安”计划和重要军事设施、物资,争取和瓦解日伪军,有效地配合了正面战场和游击战争的开展,造就了一个个战斗传奇.同时,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为突破日方的经济封锁,国民党军委会和国民政府曾命令各战区组织了规模不等的经济游击队对敌作战,但由于种种原因,国民党经济游击队远比不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工队战绩显赫、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6.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向敌后挺进,开辟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主导的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一起,为抗战最终胜利立下不朽功勋。面对作战能力、军事组织和军事力量占优势的日本侵略者,中共在日军眼皮底下的敌后生存和抵抗,异常英勇,异常艰难,呈现的形态也异常复杂,其进入方式、党政军一体化的运作、根据地资源的获得和创造、兵民团结游击战的组织和展开、根据地的政治和经济实践,都是极具张力也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期军史三人谈栏目邀请了黄道炫、岳谦厚、黄正林三位抗战史研究专家,围绕中共主导的敌后战场展开讨论,以期深化敌后战场及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38年10月入侵广州,中国华南抗战就此揭开序幕。此后,广东(含海南岛)和广西境内组建起多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后统称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配合了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和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支援了盟军太平洋战场作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史和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初,日军对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蚕食”。晋绥边区第六分区在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口号的指导下,采取锄奸、加强抗日宣传与情报工作、开展交通破袭战、推行联防作战与普及地雷战等多种灵活的策略,充分动员军民,将日军从蒲阁寨挤出去。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斗争的一次重要实践,蒲阁寨围困战不仅是毛泽东“持久战”思想的一次操演,而且是“人民战争”战略成功实施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由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特殊国情,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在其发展的途程中形成了互为依存又相对独立的两个战场:一个是由国民党及其军队所担负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亦称国民党战场,另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及其抗日军民所承担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亦称解放区战场;在长达8年之久的全民族抗战中,共产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战场与国民党军队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日军“扫荡”攻势的加剧,中共在敌后战场进行武力反“扫荡”的同时,开始强化在政治战场上与日军的较量。这一时期,中共充分发挥自身在政治上的优势,抓住敌人弱点开展宣传攻势。宣传攻势的行为主体和方式逐步多样化,并在敌占区和游击区内,针对日军和伪军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手段,不断激化、扩大敌人内部矛盾。强有力的宣传攻势与武装斗争的密切配合,是中共在抗日持久战中不断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华南敌后武装斗争,逐步建立了以东江和琼崖为中心的华南抗日根据地。与华北抗日根据地相比,华南抗日根据地较为分散,力量亦较有限,故而中国共产党一直寻机发展华南,以壮大区域武装力量。1944年1月,日军中国派遣军发布“一号作战”的命令,“乃企图开拓大陆交通线,以保持中南半岛之陆上联络”。[1]按照“一号作战”的计划,时驻广东的日军第23军将分三期执行“北进作战”“西进作战”“打通粤汉路南线及赣州作战”。[2]“一号作战”期间,日军主力尽数集中于前线作战,客观上形成广大敌后沦陷区兵力空虚的局面。所以,中共中央敏锐地意识到广东广泛开展武装斗争契机的出现,初步设想了“发展华南”战略。据日军第23军规划,在“西进作战”之前,需要“扫荡”广东境内的抗日力量,由此造成西江、粤中、南路[3]等地区大部沦陷。随着桂柳会战的酝酿与爆发,广东地区的国民党部分军队与日军主力相继进入广西战场。中共中央在提出“向北发展”以建立五岭抗日根据地的同时,亦重视发动西江、粤中、南路方向的敌后武装斗争,要求广东...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1938年10月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1938年11月-1940年,虽然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了变化,但其军事进攻的重点仍然放在正面战场,因而正面战场仍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1941年-1943年,侵华日军对中国采取巩固占领区的方针,敌后战场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从1944年起,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作战逐渐向全面大反攻过渡,中国战场的大反攻,主要是敌后战场的大反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在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统一战略目标下形成的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这一特殊的战争形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绝无仅有。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使其作用的发挥与其执政党的地位和拥有200多万人的军队并不相称。1937年7月~1938年10月是日军展开战略进攻、中国军队进行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为粉碎日本法西斯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并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对日军丽面夹击的战略态势,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图谋。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后,日本调整侵华政策,对中国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将战略重心转向敌后战场。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抗击了日军的局部攻势,并组建中国远  相似文献   

15.
论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柳茂坤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不久就分成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及其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所承担的敌后战场,亦称解放区战场。两个战场对夺取全国抗...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开辟敌后战场,在军事史上第一次将敌后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迫使日军两面作战,持续消耗日军实力;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参议会制度,使人民享有制度保障的民主、自由,解决了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政权问题;采取大规模减税措施,实行增加供给的战时经济政策,形成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基础上的公私混合性质的初始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一次歼灭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张生,平欲晓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一场殊死搏斗,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做出巨大贡献外,国民党正面战场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第三次长沙会战就是正面战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次成功的歼灭战。(一)19...  相似文献   

18.
一、正面战场作战研究的史料运用近几年来,有关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史的各种著作,大批出版,报刊杂志也发表了不少见解精辟的文章,而且还有了(抗日战争研究)这样的学术专著。我以偶然的因缘,加入厂正面战场作战史研究的行列,拜读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深受启发,得益匪浅c但在学习中对有些著作的史料选用,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谨就教于方家。有的著作、特别是记述正面战场战役战斗的某些报导文学性质的著作,不少内容是按照台湾官方出版的有关抗战史籍撰写的。但台湾绝大多数官方著作,不仅对抗日战争总体格局的叙述不…  相似文献   

19.
张丽霞 《军事历史》2005,(11):26-29
全面抗战的序幕拉开之后,日军为迅速吞并中国,实现其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在各侵华战场上广泛使用航空兵作战。民族危难关头,中国空军作为正面战场抗击日本入侵的一支重要力量,自始至终参加了抗日战争,英勇奋战,迭挫敌锋,给进犯日军以迎头痛击,悲歌壮举,可歌可泣。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的胜利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了,今天人们想起这场艰苦的反侵略战争时,不能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作一公正的评价。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的抗战中存在两个战场:一个是以国民党正规军为主的正面战场,一个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的敌后解放区战场,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抗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