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亮 《中国军转民》2022,(19):52-54
莫迪政府近些年来通过经贸、能源和战略合作等方式,加大了对周边地区的扩展,使印度的地缘扩展目标不断实现,包括在南亚地区推行的“邻国优先”计划,向东南亚地区进行扩展的“东向行动”计划,以及朝着中亚和中东地区进行地缘延伸的“向西想”计划,促使印度的地缘战略范围日益扩大。张根海在《印度“大周边”战略及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年第6期发表)一文中认为印度制定的“大周边”战略计划,是莫迪政府大力推进强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欲通过地缘战略扩展来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然而,这无疑将对中国正在南亚及周边地区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产生影响,包括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乃至第三方合作计划,都可能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干扰。莫迪政府至今仍然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冷淡,并没有真正接受该倡议,其认知必然存在深刻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以及印度的对外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有其特定的背景的。5月14日,为期两天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中国首倡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3.
宋保钢 《国防》2016,(3):11-1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对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作出新部署,为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活力。要充分认清“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机遇,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以实现区域内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侯昂妤 《国防》2016,(4):20-24
“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新的时代中国新的国家追求,它呈现出强烈的内外大联通性、外向大进取性、陆海结合性三大特征,这就要求边海防具有新的理念、定位、能力、作用。“一带一路”与大边防是中国新时期国家力量和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课程开发是民心工程,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开展文化与学术交流的基础性工作.而地方课程作为传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形式,其作用不容小觑.多民族聚居地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人文优势集中区域,地方课程建设更为迫切.为此,针对地方课程开发的应有价值、载体形式以及教育实施阶段等问题的理性再思考,对解决多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协调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两大重心,不断拓展中国战略空间,构建新时期的中国地缘大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反映了中国发展外交战略新思路,也为军事外交为国家战略提供坚强有力保障提供了机遇。国家正是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设计,确定了对军事外交的战略需求。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最令世界赞叹的莫过于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推出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龙头的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经济发展议程、国际投融资机制倡议。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相似文献   

7.
自2012年以来,印度持续推进导弹项目建设,并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印度已初步具备“三位一体”导弹打击能力,导弹防御方面也已构建了双层“拦截网”。另外,印度还不断深化同他国的导弹防御合作。“三位一体”打击能力雏形显露自去年以来,印度导弹扣‘击能力不断取得进展:陆基方面,印度着力向洲际弹道导弹方向发展;海基方面,印度在舰射和潜射导弹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空基方面,印度也加快了空射版“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的研发和列装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尤其是在近期“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外语教育政策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制定和实行区域性多元外语教育政策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分析了新疆高校外语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同时结合国内外外语教育政策及新疆实际,提出实施多元外语教育政策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正>11月24日,国防科工局、发展改革委在京联合组织召开"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实施推进会。会议研究讨论了"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工作进展、机制及计划安排,研讨审议了《"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国家气象卫星中心、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科遥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空间信息技术、产品的供应与需求问题作了专题交流报告。  相似文献   

10.
<正>3月下旬,"一带一路"成为广受注目的热词。李克强总理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中澳双方同意将深入推进中方"一带一路"倡议与澳"北部大开发"计划以及两国创新战略对接合作,中新双方则正式签署了有关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安排备忘录。"一带一路"将为中国进一步深化与澳新的互利共赢合作提供更大空间、更多机遇。在3月23日至26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将"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1.
《国防》2015,(7)
张文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2000~2001年度国家公派赴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政治系访问学者。出版有《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印度国家发展潜力及其评估--与中国比较》《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论中国海权》《国家战略能力与大国博弈》《中国地缘政治论》《印度与印度洋》《基督教佛教兴起对欧亚地区竞争力的影响》等著作。  相似文献   

12.
<正>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是各地区、各行业共同的愿景和任务。"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沿线国家开启了新的合作之窗,也为中国军工能力迈向世界铺设了宽广的道路。"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覆盖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领域,横跨欧亚非广大区域。随着"一带一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多边交流进一步增强,也给中国军工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国防科技工业的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领域,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近段时间以来,印度这头南亚“大象”,在国际政治军事舞台上表现得异常活跃,一连串的“突然”之举,让人真有些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4.
正以"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将"一带一路"设置为四大主题板块之首;李克强总理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正式访问期间,"一带一路"也成为关键词之一。随着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日期日益临近,"一带一路"战略性倡议再次掀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召开。参会的五个国家各具特点,其中素有“南亚象”之称的印度令人瞩目,在开国总理尼赫鲁的“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的誓言影响下,印度近几年不仅经济、文化发展步伐非常迅猛,在国防建设和武器装备建设领域也展示出一个新兴大国的不凡实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国家的武器装备体制采用何种规格和标准,既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军队建设对武器装备技术的选择侧重,也蕴藏着该国对地缘政治及安全环境的考量。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国防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也差异甚大。加强对这些国家装备体制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这些国家国防工业体系,预判这些国家装备和国防  相似文献   

17.
东辉 《宁夏科技》2002,(2):38-40
印度地处南亚,虽然南濒印度洋,近些年也加紧了海军的建设,但并未放松对陆军装备的研制。不巧的是,印度对坦克的研制很不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制的“阿琼”坦克,在历经20多年的研制后,终于走向了印度陆军,成为印度引以为豪的对象和陆军未来的主要装备。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对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做了总体部署。扎实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军贸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特殊组成部分,是调整国家政治外交战略的重要工具,是促进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壮大军工经济、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与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安全问题与国防安全、经济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成了维护我国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稳步实施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信息安全建设发展现状,发现现阶段信息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我国实际国情为如何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资讯     
上半年军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据《中国军工》报消息,2011年上半年,国防科技工业经济情况整体呈现“前高后低”的增长态势,运行基本平稳,但风险因素不断增多,实现全年经济目标的压力增大;军品科研、生产和建设总体进展顺利,但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