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观念,是人们头脑中御敌卫国的自觉信念。全民国防观念的强弱,关乎国家安危和民族兴亡。我国古代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都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重视对国民进行“武备”教育。战国时军事家吴起对魏武侯说:“夫安国之道,先戒为宝”,意思是说,使国家能够长治久安的方法,首先贵在提高警惕,无忽无怠。兵书《司马法》中提出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名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写了一篇《教战守》,专门论述了“天下虽安,不可忘战”的道理。历史的经验教训也充分证明,朝野国防观念淡薄往往是导致军事失败,国家危亡的重要原因。唐朝在“贞观之治”、“开  相似文献   

2.
于汝波 《国防》2004,(5):28-29
尚武精神是民族的脊梁,是国民素质中的“巨能钙”,是国防力量的文化基因。要加强国防,就不能忽视对民族尚武精神的培育和引导。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尚武精神的强弱,与这个国家国防能力的强  相似文献   

3.
国防精神的强固,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支柱。没有足够的物质力量为基础,难以抵御外来的侵略,没有旺盛的精神力量,也同样构筑不起真正的铜墙铁壁。在伊拉克对抗美英联军的战斗中,伊拉克多数民众参战激情和热情不高,对发生的在身边的战争袖手旁观或熟视无睹,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这不能不说是伊拉克政府的悲剧、伊拉克民族的悲哀。拿破仑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看,精神总能征服利剑。拿破仑所提到的“精神”就是指民族之魂的国防精神,它不仅是与国防需要相适应和国家利益为标志而产生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更主要表现为公民对国家防卫的关注,以及对国家防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通常表观为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习武精神和国际英雄主义精神等。国防精神在国家防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中外军事名家所推崇。比如,我国战国时期的军  相似文献   

4.
健全的国防观念是一种精神力量,能体现全国军民守土卫国的爱国意识,代表着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灌注到军事上会转化为战斗力。它是遏制敌人战争行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历史表明,国防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现代化国防必须要有现代国防观念。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国防现代化就无法实现,而如果丧失了国防精神,国防现代化的建设就会失去内在的动力。英国是一个标榜“个人主义”和“思想自由”的资本主又国家,但它对关系到国家利益的爱国精神的教育是从不放松的。每年的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  相似文献   

5.
国防信誉是指国家和公民在进行国家防卫活动时形成的具有一定可信程度的意识形态。良好的国防信誉不仅指导规范着人们对待国防的态度和行动,而且是促进民族振兴、经济繁荣、国家富强的精神力量。在长期和平环境之中,和平麻痹思想容易滋长,只有树立强烈的国防意识,维系极高的国防信誉,才能有效地保卫国家的安全。国防建设既包括精神力量建设,也包括物质力量建设,而强化国防意识则是维系国防信誉的必然要求,是立国、强国、夺取未来战争胜利的精神支柱。同时,国防意识也是国防建设的思想基础,人民有了强烈的国防意识,才能自觉地去从事物质方面…  相似文献   

6.
伍崇友 《国防》2003,(2):29-30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国防建设,国不可一日无防,军队不可一日不强。没有强大的国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便很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很难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  相似文献   

7.
国防观念,通常指一个国家、民族在平时和战时,为防卫外来侵略,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与利益的意识和行为。一般来说,国防观念在战时毋须特别强调,重要的是和平时期国防观念的养成与强化。历史经验证明,和平时期国防观念淡薄往往成为导致败军误国的  相似文献   

8.
党管武装     
最近,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李灏就提高国防观念问题发表谈话。他说,提高国防观念应注意认清和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国防现代化化不了。但是,没有强大的国防,不能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也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古今中外历史证明,国家的昌盛、民族的  相似文献   

9.
王兴旺 《国防》2010,(1):8-10
国防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出现的社会历史现象。国家建立以后,有了固定的疆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民族的生存和自己的利益,需要运用一定的手段同国内外的敌人进行一系列的斗争,国防的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国防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并在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表现出了基本相同的形式和内容。但是,  相似文献   

10.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是关系国家和民族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以下简称《国防法》)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国防教育的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我国国防后备军的成员,要带头学习贯彻《国防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我们从历史和现实中看到: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民族富强的基础,国防强大是一个国家民族兴盛的保障。为此,县委、县政府始终在努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全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强化全民国防观念,实现了军地“双赢”。我们的认识体会和做法是:一、始终坚持党管武装。党管武装原则是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保证,也是验证地方党政领导讲政治的标准。我们狠抓党管武装“七项”制度的落实,真心实意管武装、爱武装,半年一次的常委“议军”会,议得既实在又管用,较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围绕“增殖型国防”问题,在军事经济理论界展开了争论。主张建立“增殖型国防”的同志认为,“从经济角度看,我们的国防发展战略最核心的问题是建立一个增殖型的国防”;“国防投入在宏观上实现巨大经济增殖是完全可能的”,“现代国防有着巨大的潜在动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有力杠杆”;增殖型国防的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提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建华机械厂以科技兴厂为本,以艰苦创业为魂,在市场经济的历史舞台上,迈出矫健沉实的步伐,踏平了前进中的坎坎坷坷,用辉煌业绩谱写了一曲无愧于时代的华彩乐章。企业先后荣获国家“976”工程有功单位、“省级先进企业”、“省特级信用单位”等30多项殊荣。工厂之所以能从困境中奋起,走出一条科技兴厂的新路子,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强化国防观念,稳定职工队伍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国防建设也从临战状态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这历史转折时期后企业效益一落千丈,陷入困境。部分职工思想产生波动,国防观念淡化,…  相似文献   

15.
何念卓 《国防》2001,(6):25-25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关于“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增强国防后备力量,提高平战转换能力”的精神,最近我们组织力量对当前国防动员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总的来看,近年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动员工作的指示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绝大部分市(地)、县(区)达到了“四有”(国防动员工作有位置、有人抓、有经费、有作为),但是从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武器和高新技术武器研制生产基地、国家重大专项承担单位,以“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为核心价值观,积极贯彻国家“军民结合”、“寓军干民”的战略方针,在确保完成国防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扩展军工技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是关系国家和民族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以下简称《国防法》)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国防教育的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我国国防后备军的成员,要带头学习贯彻《国防法》,积极接受国防教育,不断增强现代国防观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努力为加强国防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边婷婷的话: 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我国正处在和平建设时期,将近30年无战事。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一些人逐渐觉得战争已经远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意识开始淡化。许多人不关心国防.只追求物质利益.这种国防意识的缺失无疑是让人担忧的。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群体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这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的强大,自然离不开经济的强盛,但国防作为国家的脊柱.同样不可弱化。拿破仑说过: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的。以瑞士为例,这个永久性中立国虽然已经160多年没有战事.却始终在做着战争准备。这个国家有着十分完善的地下掩体,里面有水和食物.一旦开战,可随时供人使用。瑞士的常驻军队只有3500人,但战时却可动员35万预备役军人参战,其中还不包括专业技术兵种。一位瑞士的外交官曾自豪地说:“瑞士人踏出左脚是公民.迈出右脚就是军人!”如此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完善的国防动员制度,使这个中立小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安然无恙。 历史一再告诫我们.失去忧患意识的国家是危险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安危存亡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国防建设不仅仅是军队和政府的事情.更是全民的责任,国防意识更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此时正值民兵整组之际.希望我们民兵能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切实加强自己的国防观念.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认真搞好训练,真正做到平时能工,战时能攻。让我们自豪地说:“我们渴望和平,但也不惧怕战争!”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个鲜明的主题,发展经济已成为各国尤其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但即使是这样,许多国家仍然非常看重全民国防意识的培养,甚至将其列为国民思想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如美国政府强调国防是“政府的首要职业”、“社会的第一勤务”。1958年的第一部《国防教育法》被政界和教育界称为美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文献”。除了依靠其发达的传播媒介不间断地向国民灌输“国防至上”、“民族  相似文献   

20.
王建飞 《国防》2006,(6):1-4
历史证明,先进理论深入人心的过程,就是高层次理论形态和低层次实践形态有机统一的过程。因此,注重创新和形成科学理论是必须的,但决不能止步于此,还要努力探寻理论的实践化之路。当前,要在国防建设中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使之真正成为指导我国国防领域各项建设实践的强大武器,也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一、国防是国家重要而特殊的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深刻把握其特征和规律,这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指导前提理论具有较强的“普适性”,贯彻理论却具有鲜明的针对性。领域不同,如何应用理论必然不同,这是学习和应用理论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