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纵览两千年前秦国的战争史几乎就是一部典型的大军团作战史,在文治方面"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秦始皇在武功上却是功勋卓著,战绩非凡。他驱使着秦军这支历史上著名的"虎狼之师",短短十年间,吞并六国、席卷中原、北逐匈奴、南服百越,最终一统江山,坐拥天下。  相似文献   

2.
范雎在秦昭王时期提出了远交近攻和攻人的战略策略思想,对秦国统一大业起了重要作用,使秦国更加强盛。由魏冉专权到中央集权制加强,由战略相持转向战略进攻,由远攻近交转向远交近攻,逐渐削弱直到灭亡山东六国,其谋略为结束割据、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为中国走向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连善  徐闰庆 《国防》2002,(7):32-32
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是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基本模式。这一特定的模式,决定了二者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应将预备役部队纳入军队建设的总体规划,搞好与现役部队的接轨,实现与现役部队同步协调发展,以提高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预备役部队在总体力量上应占有相当的比例。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  相似文献   

4.
简析秦灭六国的“远交近攻”方略郭之昀,沙丹秦国的“远交近攻”方略是秦昭襄王至秦王政几代国君所奉行的军事战略,它贯穿于秦统一六国的全过程。秦国诸王在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时,围绕着兼并六国这一既定目标,把军事和外交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了长期不懈地努...  相似文献   

5.
史二平 《国防》2004,(11):49-50
预备役部队体制编制调整,标志着我军预备役部队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针对预备役部队领导体制“双重性”、人员编成“多元性”、人员管理“动态性”和生活环境“复杂性”的特点,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促进部队战斗力的全面提升。一、牢记使命,明确职责,切实把握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正确方向当前,世界军事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减少常备军,加强后备力量,既是世界各国军事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强化使命意识,切实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把握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争频仍、兼并激烈的时代,是中国历史由长期分裂逐步走向统一的时代。战争的结果是,秦国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灵活的连横外交手段,于公元前221年吞灭六国而一统天下。今日回首这段历史,我们在为秦国开创封建王朝新纪元而感到钦佩的同时,也不禁为六国被灭亡的结局而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7.
冯根龙  董瑞雪 《国防》2004,(9):58-59
兵役制度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主要包括公民在军队内服现役、在军队外服预备役、在校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定。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科学合理的兵役制度,是实现常备军和后备力量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不同历史时期,世界各国曾实行过不同类型的兵役制度,但就其本质来说,兵役制度的类型主要分为带强制性质的义务兵役制、征兵制和带自愿性质的志愿兵役制。义务兵役制,是指公民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在一定年龄内履行一定期限兵役义务的制度,包括现役和预备役。其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8.
预备役部队是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的重要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许多国家纷纷走上了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因民兵预备役是一个国家保家卫国最政治化和最经济化的武装准备形式。它藏兵于民,易于激发全民爱国热情,且它的武装成本做到了最小化。现在,世界各国一方面不断削减现役部队的规模,另一方面不断加大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力度,将预备役部队建设成为具有一定战斗力的准正规部队。同在亚洲,与中国比邻的日本、韩国、印度的预备役建设情况如何?让我们罗列三个方面了解一二。  相似文献   

9.
钱国梁 《国防》2002,(11):4-7
预备役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和骨干,是我军战斗力整体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高标准地抓好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 一、要从维护国家安全战略全局需要的高度,认清加强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军委江泽民主席多次强调,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国三结合武装力  相似文献   

10.
周瑞华 《国防》2004,(1):31-33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压缩军队规模、扩大预备役部队作为战略选择。尤其是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预备役部队规模通常大于或相当于现役部队规模。”“要有效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必须实行  相似文献   

11.
张智 《国防》2005,(4):29-30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压缩现役部队规模,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作为推进新军事变革、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选择,我国也确立了“建设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针。而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重点就是要按照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作战能力建设。因为,民兵是国家“三结合”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人民战争的力量基础;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战时首批动员对象。实行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军事制度,建立民兵组织和组建预备役部队,是符合我国国情、军情的…  相似文献   

12.
问:为什么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是我军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 答: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总参谋部《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这是我国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的情况下,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精  相似文献   

13.
郑吉,会稽人(今浙江),自幼尚武,少有大志,喜习外国事。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勇敢,有谋略。他是从士兵累功逐步升为将军的。在统一西域的大业中,立下了功勋。主动出击,再征车师车师为西域军事要地,分前、后庭两部分。车师前庭位于今吐鲁番盆地,车师后庭在今吉木萨尔县之北,控制着天山以北地区。匈奴僮仆都尉常驻今焉耆一带,以车师为后援。因此,控制车师对汉朝和匈奴都至关重要。公元前90年、99年,汉武帝曾两次从中原派兵远征车师,  相似文献   

14.
李鑫 《国防》2006,(3):39-40
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既是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也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潮流。建设空军预备役部队,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和当前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新形势下,加强空军预备役部队建设,必须注意把握“四个问题”。(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抓好空军预备役部队建设的使命感。空军部队在信息化局部战争中将“首当其冲,全程使用”。空军预备役部队是战时动员的重点对象,将直接担负配合和保障空军现役部队作战的重任。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我军总规模进一步压缩的情况下组建空军…  相似文献   

15.
很多年来,北约各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后备兵员严重不足。英国在拥有一支28万人的预备队的同时,又建立一一支强大的民兵队伍——志愿预备队。据英军《武装力量》杂志介绍,志愿预备队是由从未在军队中服过役,年龄在18—45岁的志愿人员组成的。这就是说,预备队是由服满现役转入预备役的人员组成的,一旦接到命令,预备役人员就  相似文献   

16.
正当西晋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互相残杀、举国大乱之际,内迁到中原广大地区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贵族,趁机揭竿而起,以自己的部族为骨干,吞并邻近部落和县、乡,各霸一方,纷纷脱离西晋王朝统治,建立起独立政权。在北魏统一北方之前,长江以北自西晋被匈奴灭亡后,先后出现了一成(汉)、二赵(前、后)、三秦(前、后、西)、四燕(前、后、南、北)、五凉(前、后、南、北、西)和夏、冉魏、西燕、代等政权20个左右,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五胡"十六国时期。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的征兵制秦穆公时“作三军”,霸西戎,实行全民皆兵。据《商君书·兵守第十二》记载:三军的组织,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壮男之军担负战斗任务,壮女之军作工事、置障碍等,老弱之军任畜牧、供军食。“商鞅变法”时,建立常备军,实行征兵制。规定凡年满十五岁的男子,都须向官府登记,称为“傅籍”。登记以后,随时都可能应征服兵役。何时服兵役和当兵的时限,要看战争的需要而定。此外,还规定以军功定爵位,平民有军功者,可以一跃而为贵族。秦统一中国后,在兵役方面继续实行征兵制。凡年满十七岁的男子,均须向官府登记。仍称为“傅籍”。登记以后,到五十六岁前,都有随时应征  相似文献   

18.
简讯     
贵州预师高炮团自实行预备役军官目标管理责任制以来.先后有47名预备役军官受到上级表彰,8名预备役军官政绩突出被提拔使用,24名被调整处理。至此,这个师“军地联合管理,政绩统一考评.健全责任制度,坚持奖惩兑现”的管理措施已进入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当代,各国武装力量构成情况各异,总的来说,主要有四种大的类型:一种是采取常备军、后备部队、群众武装和武装警察相结合的,主要有中国、越南、古巴等;第二种是采取常备军、后备部队和武装警察相结合的,主要有欧洲、北美的多数国家,以及亚洲的部分国家;第三种是采取常备军与武装警察相结合的,主要有非洲、拉丁美洲的多数国家以及亚洲的部分国家;第四种是少数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实行单一的武装组织形式,有的建有少量军队。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武装力量构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坚持后备力量与现役部队同步建设、整体使用 在后备力量建设中,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把后备力量纳入国家武装力量整体框架中,对预备役与现役的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建设,并使预备役平时的管理体制与战时的指挥体制基本保持一致,实现平战体制、现预体制的快速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