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0,(4):61-61
铁鸟与飞机 在某次军事演习中,某小队奉命在指定地点等待直升机的到来,但是,飞机始终未到。这时,队长看见一老妇在田里种菜,于是便上前询问。为了让老妇明白,他说:“大娘,您看到一只铁乌飞过吗?”大娘想了想说:“铁乌没看到,直升机倒是看到过一架。”  相似文献   

2.
国庆节前夕,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河南省光山县城海营街一个不起眼的胡同里,去拜访一位出席过首届全国民兵英模代表大会英模代表张绪清老大娘。 叩开张大娘的大门,迎面走来的是一位精神矍铄、面目慈祥的老人。我们说明来意后,张大娘激动地回忆起30多年前的那段不平凡的往事——  相似文献   

3.
年终岁尾,数九寒天,挡不住爱心的暖流,人武系统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广泛开展了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请看——“大娘,您来了,有事吗?”看见83岁的遗属姜培芝老人走进了办公室,山东省临沂军分区干休三所政委李建亭连忙跑上前搀扶着。“我是来捐款的,你们凭什么不让我捐款?”  相似文献   

4.
"大娘","来了","今冬的煤买了没有?""买了,买了!""快进屋坐!"一阵短暂的问候。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永安路街道武装部部长刘飞越边走边讲:"大娘,我们给您送十七大报告来了!"并拿出了他们收集的各类报纸。"谢谢,谢谢!"大娘一边让座,一边倒茶,高兴地说,"十七大召开期间,每天晚上中央、省、市电视新闻我都连着看,只能记住  相似文献   

5.
今年75岁的徐保祥老人,是当年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接见过的老民兵。他在云南省江川县可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老人,在民兵队伍里他更是青年人的榜样。前不久,我们走进老人的家里,再一次听他讲起过去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儿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儿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儿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儿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相似文献   

7.
"大娘,祝您新年愉快,健康长寿!" 2005年春节到来前夕,山东省金乡县人武部政委安国华带着牛奶、色拉油等慰问品,带着干部、职工的深情厚意来到王杰村,看望英雄王杰的母亲。刚下车,就见到正坐在门前三轮车上晒太阳的王大娘,大娘一眼就认出是人武部的安政委。 "你工作那么忙,每年还都来看俺。"大娘显得格外激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民间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位老人将要离世时,将他的四个儿子叫到一起。老人未曾说话,先拿出一把筷子,分给每个儿子一根,要他们将筷子折断。四个儿子分别很容易地就将各自手里的筷子折断了。此后,老人又将另外四根筷子捆在一起,让儿子们折。结果,四个儿子谁都未能将那一捆筷子折断。这时,老人说话了。他讲了一个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要儿子们在他去后加强团结,这样,就  相似文献   

9.
胜似骨肉情     
基干民兵廖仁根,在江西南丰太源乡寨里村方圆几十里,只要相识,谁不夸他是个难得的好后生。别看小廖年轻,但做得好事一筐一箩数不清。要说最令人伸出大拇指的,就算他8年如一日伺候年近80的五保老人周凤英。1981年的一天,五保老人周凤英病倒后,这位名叫仁根的小伙子默默地来到了身边,一会提来老人很少吃过的水果,一会端上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条。老人的病渐渐好了,但仁根却从此没断过给老人挑水、劈柴、碾米、洗衣……  相似文献   

10.
大处精明     
看过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位老人,有人问他:"如果生了病,你会去看医生吗?"老人回答说:"我会的,因为医生要吃饭。"人们接着问他:"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许多药,你会买吗?"老人回答说:"我会的,因为药店老板也要吃饭。"人们就再问他:"你会把这些药都吃了吗?"老人则说:"我会尽量扔掉它们,因为我要活命。"  相似文献   

11.
在江西省上饶县有这么一位民兵特级英雄,他就是年过花甲的李月飞老人。前不久,我们慰问他时,又一次听他讲起50多年前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清朝名臣左宗棠喜欢下棋,而且棋艺高超,少有敌手。有一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位老人摆棋阵,并且竖一块招牌,上写:“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觉得老人太过狂妄,立刻前去挑战,没有想到老人竟不堪一击,连输三盘。左宗棠洋洋得意,命老人即刻把招牌拆了,不要再丢人现眼。  相似文献   

13.
基干民兵田亨万敬养一位孤寡老人的事迹,在川西平原广泛传播着。新春伊始,笔者来到他的家乡广汉县白里村访问了他。那是1974年隆冬的一个深夜,寒风卷地。民兵田亨万一觉醒来,听邻居家传来“嗯哟嗯哟”的呻吟声。小田明白,一定是五保老人陈宗安的胃病又犯了。他披上衣服,疾步推开陈大爷的门一看,惊呆了:老人脸色苍白,侧卧床上,双手捂着胸口,大口大口地往外吐着血。小田急忙用平车推着老人去医院抢救。  相似文献   

14.
踏遍青川山和水,情系百姓千万家。近年来,在青川县茶坝乡炉场村、房石镇前河村和最偏僻的马公乡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不是给村民们送支农物资,就是为失学儿童捐款捐物。他和房石镇回乡老军人拉起了家常,当得知老人生病时,他连随身带的200余元现金也慷慨地交给了老人。一提起他,人武部机关干部职工赞不绝口,认识他的群众都用不同的方式向他表达由衷的感谢之情!他就是现任青川县人武部部长袁仕聪。  相似文献   

15.
老战友     
两位老人都是上世纪50年代进疆的,一位从河南来,一位从江苏来。河南来的没上几年学,江苏来的上过高中。河南来的老人姓郑,现在的邻居都叫他老郑。江苏来的姓赵,邻居都喊他赵老。大家把老郑叫老郑是因为他在连队种了一辈子地,把赵老叫赵老是他退休前在师里当领导。赵老和老郑虽说地位悬殊,但俩人感情很好也很平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沙头角有一条街,叫中兴街,又叫中英街,宽处六七步,窄处仅三、四步,街中心有几块界碑,把街分成两半。一边为我所管,另一边暂为英方所治,在街中可看到的一块界碑跟前,长着一棵老榕树。它的根深植于我方一侧,而茂盛的枝叶,却覆盖在对面的上空。这棵大榕树经历了几个朝代的风风雨雨。它见到了祖国领土的分割,又还等来指日可待的香港回归;它是中兴街两边的骨肉同胞  相似文献   

17.
他曾与雷锋在一起当兵,复员后来到农五师八十四团。40多年过去了,老人一直传承着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见到贺本源老人时,他正在农五师八十四团中学和学生一起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从他那深邃的目光和动情的歌声里,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老人对战友的怀念。1959年12月31号,18岁的贺本源穿上新军装,登上了从湖北省荆州市开往沈阳的军列,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60年元旦是在火车上度过的。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贺本源很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元月21日,四川省西充县凤鸣镇12村3组王长寿老人进县城治疗眼疾。步行到莫新区食品站突然昏倒在公路旁不省人事。中午12时,解放军某部回家探亲的战士杨鑫路过,看见许多行人围观一位躺在地上处于休克状态的老人,便将老人迅即背到医院进行紧急抢救。医师杨代根立即打针、输液、终于将老人抢救过来,渐渐恢复了神志。杨鑫又和老人促膝交谈。表示一定要善始善终照料老人直至痊愈出院。他端汤拿药、问寒问暖,一日三餐都从附近食店给老人买来可口的软食。  相似文献   

19.
每当你参观空军第一航空学院院史馆时,总能看到一位精神抖擞,满头银发的老人在耐心细致地向每位参观者做解说。这位退休老人,自1994年至今,先后两次参与了学院院史馆的整修与调建。院史馆的每一张照片、图案,每一个解说词都是他一手策划,一手精心收集制作编写而成的。退休以来,他先后培养了20位解说员,接待  相似文献   

20.
"书道可乐",这个词语是杜绍新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11月12日一早,杜绍新老人像往常一样准时起床,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收看书法频道。吃过早饭,他又做起了每天必做的健身操。9点半,老人准时赶赴团场新建起的书斋,开始练习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