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道向  王静 《国防》2014,(1):86-86
正前不久,云南省政府、省军区在玉溪市国防训练基地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民兵转型建设和预备役部队正规化建设任务。总参谋部动员部副部长王文清、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王增钵参加会议,对云南省基层武装部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并围绕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2.
谭永丰 《国防》2012,(4):85
陈应春,中共党员,现任广东省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05年6月任广东某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副政治委员兼第五团第一政治委员。陈应春认为,第一政委不是图荣誉、挂虚名,更不是被兼职,而是军地党委任命的一项重要工作和神圣职责。6年多来,他认真履职尽责,积极探索党对预备役部队领导  相似文献   

3.
刘兴国  甘学荣 《国防》2000,(1):13-13
最近,兰州军区在西安召开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工作会议,新疆军区和各省军区领导,军区机关业务部门,全区所属预备役师、旅、独立团主要领导及兼职第一政委共15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全区预备役部队组建16年来的基本经验,观摩了陕西省军区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成果,分析了当前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形势,讨论审议了《关于加强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刘鹏 《国防》2004,(10):34-35
积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需要做出的走有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领导,努力推进预备役部队的全面建设。一、着眼全局,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建设好预备役部队的使命感预备役部队是我军后备力量的“拳头”,是国家整体国防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战略力量。各级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抓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自觉性。第一,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建设强大国防的…  相似文献   

5.
苏俊高 《国防》2006,(1):50-51
预备役部队第一政委担负着地方经济建设和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双重责任,身份特殊,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履行好第一政委职责。(一)抓根本,管方向。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首要问题,第一政委对预备役部队的领导,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把根本问题抓住、抓紧、抓牢,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在预备役部队的贯彻落实。一是筑牢“军魂”意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和根本制度,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相似文献   

6.
黄崇慧  周涛  余翔 《国防》2002,(2):15-16
前不久,四川省召开了预备役部队建设座谈会.会议在学习文件、领会精神、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制定措施、加强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推广了四川预备役步兵师第一团和成都预备役高炮团全面建设的经验.会后,本刊特约记者就预任预备役部队第一政委的地方党政领导如何履职尽责问题,采访了中共成都市委常务副书记、四川预备役步兵师预任副政委兼第一团和成都预备役高炮团第一政委苏碧群同志.  相似文献   

7.
周良洛 《国防》2006,(3):37-38
预备役部队是开展人民战争的一支生力军,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与维护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预备役部队第一政委,我深深感到,必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提升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一、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必须坚持双重领导制度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军地双方的共同责任,必须坚持军地双重领导制度,在抓大事、管方向、解难题上下工夫。一是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预备役部队建设必须始终遵循党管武装的原则,坚持军队和地方党委双重领导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从地方来说,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预备役部队建…  相似文献   

8.
葛成文 《国防》2002,(3):21-22
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是我军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抓好预备役部队建设,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与地方党委、政府  相似文献   

9.
于广洲 《国防》2011,(4):38-40
预备役部队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是部队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履其职就要负其责。必须坚持把部队建设作为本职工作和分内事来抓,管方向、议大事、做决策、解难题,努力推动预备役部队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从其战略需要出发,调整武装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重视预备役部队建设,并力求突出质量、减少数量,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整体效益。借鉴美国预备役部队建设经验,我军预备役建设应该遵循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协调发展的方针,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优化预备役部队动员体制,着力提高预备役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1.
预备役师团第一政委担负着指导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的职责,他们有没有履职尽责关系到预备役部队打赢能力的问题。兼任云南预备役师团第一政委的每一名地方党政领导,都甘当国防事业的砌砖人,在基础设施建设、训练改革、信息化建设等多项工作中倾注热情、浇灌心血、获得硕果,赢得总部和军区的表彰。特刊发一组该师团第一政委的群体事迹,旨在褒扬和提倡他们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2.
苑世军 《国防》2004,(10):32-33
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军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建设目标,必须以作战任务为牵引,坚定不移地走与现役部队同步建设、协调发展、优势互补之路,促进部队战斗力水平的整体跃升。一、摆正位置,树立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同步建设观念实现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的同步发展,必须树立整体作战力量建设的新观念,正确认识并致力于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第一,着眼“不变质”需要,树立同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思想观。必须坚持从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铸牢“军魂”,把握正确的建设方向,保证队伍的纯洁可靠。…  相似文献   

13.
郭应斌 《国防》2005,(4):26-28
组织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早在196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民兵工作“三落实”指示时,就强调要把“组织落实”摆到第一位。民兵组织整顿和预备役部队兵员调整是搞好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的基本手段,也是一项例行性工作。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民兵组织整顿、预备役部队兵员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要求有别。当前,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深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进入实质性阶段,从而对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组织建设作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基础,地位、作用也就更加突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整顿民兵组织,调整预备役部队兵…  相似文献   

14.
李汉柏 《国防》2006,(2):33-35
根据预备役部队担负的任务,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第一政委的职责主要有五项:一是学习传达和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军事机关的指示要求;二是落实党管武装各项制度;三是抓好预备役部队党委班子建设;四是组织预备役部队参建参治;五是协调地方各方面力量支持预备役部队建设。履行好上述职责,需要扎扎实实工作,注意在思想上重视、政治上关心、政策上倾斜、工作上指导、资金上扶持,狠抓部队全面建设。(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正确方向。发挥第一政委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在政治上把好关,确…  相似文献   

15.
王送军  王嘉庆 《国防》2007,(7):40-41
搞好预备役官兵编组是加强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加强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两个能力"的重要课题.新时期新阶段,一定要树立"编组出战斗力"的意识,着眼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局部战争特点,切实搞好预备役部队预备役官兵编组,为加强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肖久凌  唐敏 《国防》2003,(1):27-27
预备役部队的财经管理,是预备役部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预备役部队的财经管理,对于提高预备役部队的战斗力至为重要。为此,必须紧紧围绕预备役部队建设军地合力保障的特点,积极探索预备役部队财经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为促进部队的全面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先进旅团级单位贵州省思南县人民武装部乐山陆军预备役步兵旅四川省宜宾县人民武装部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武装部优秀旅团主官贵州省思南县人民武装部部长程礼平乐山陆军预备役步兵旅政治委员范良四川省宜宾县人民武装部部长赵春宾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武装部政治委员张国华  相似文献   

18.
报刊文摘     
新中国民兵预备役建设十个第一第一批预备役部队——1983年5月31日总参谋部授予番号的预备役师、团。第一个摩托化民兵营——长坡摩托化民兵营,于1984年在海南省琼海县长坡乡成立。第一支民兵热气球飘飞队于  相似文献   

19.
《国防》2012,(2):16-17
陈应春,中共党员,现任中共广东省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05年6月任广东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副政治委员兼第五团第一政治委员。6年多来,他尽职尽责,使该团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先后被广东省军区、广州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标兵团队"、"先进团党委",他个人被评为广州军区"国防之星"、全国"关心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四川省军区针对预备役军官工作实际,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狠抓制度建设,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有力地促进了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 一是双重领导制度。省军区每年召开一次预备役部队第一政委会议,研究制定预备役部队双重领导措施。省、市、县三级成立了由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