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秋送爽,迎来了又一个枫叶着红的季节,叶剑英元帅就是在去年的这个季节逝去的。我重读了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叶剑英传略》,为叶帅在我国革命斗争中光辉的战斗经历所激励,脑际里再现着“文化大革命”中叶帅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斗争的往  相似文献   

2.
1976年丙辰清明节期间发生的“天安门事件”(史称“四五”运动)已经过去了28年。当年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被指定为维护天安门广场秩序的总指挥,他的所作所为曾令许多人疑惑和不满。事件过后,社会上曾流传:天安门事件死了多少多少人,甚至血流成河;谁亲眼看见广场上有许多脑浆;死人只有身子,没有脑袋;北京的火化场不愿接受火化,只好运到上海火化……到底真相如何?吴忠作为现场总指挥,在整个事件中究竟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虽然经过严格审查,中央军委早有结论:吴忠“没有参与林彪、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吴忠同志在天安门事件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慕安 《军事史林》2007,(2):11-19
张廷发,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18年4月9日出生,福建省沙县人。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东进战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空军参谋长、空军政委、空军司令员。他智勇双全,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空军建设作出过杰出贡献,特别是在担任空军司令员和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完成了叶剑英、邓小平关于保卫空军领导权不被“四人帮”夺去的重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委员。  相似文献   

4.
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黄玉昆将军,出生于1917年,江西省兴国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屡建功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曾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副庭长,直接参加和组织了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  相似文献   

5.
1949年秋,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暂归第四野战军指挥)向中南进军过程中,为歼灭国民党在中南地区的余汉谋集团和白崇禧集团,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和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战役的部署和指挥上曾有过三次意见分歧。这段历史鲜为人知。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个人所见,就此问题探讨如下。一、产生意见分歧的历史背景第四野战军向中南地区进军以后,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根据湘赣战役实行战役战术的小包围、小迂回,未能抓住白崇禧集团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即“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的方针”,歼灭白、余两集团,解放广东、广西。林彪椐此作出了相应的部署:  相似文献   

6.
艰难的复归     
从1960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开始,军队政治工作在“左”的错误方针指导下逐渐脱离五十年代的正确轨道,而向“左”偏转,终于在六十年代中期步入突出政治的迷津,卷进“文化大革命”的内乱旋涡,所造成的严重消极后果是难以估计的。但是物极必反,正当林彪反革命集团达到其发展的颠峰状态而走向衰落败亡的时候,由林彪致力推向极左的军队政治工作也达到极限,而踏上向五十年代基点复归的历史途程。我们说这个复归是艰难的,一是因  相似文献   

7.
仲秋,我来到天津宝坻县小靳庄民兵连。说到小靳庄,人们并不陌生。“文化大革命”中,它以唱样板戏、赛诗等“十件新事”闻名全国。从1974年6月到1976年8月,大野心家江青曾先后三次窜到这里,以“抓点”为名,无耻地为自己树碑立传,大造篡党夺权的反革命舆论。那时候小靳庄成了“四人帮”手中挥舞的一根大棒。  相似文献   

8.
在湖南长沙,肖劲光还是个17岁的学生伢子时,就有幸认识了当时已名满“三湘”的毛泽东;在江西瑞金,毛泽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两荐肖劲光;黎川失守,李德等人要砍肖劲光的头,毛泽东大声疾呼:不能杀;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写军事论文时,是肖劲光献的“宝”:借给毛泽东一些难得一见的军事书;抗日战争时期,肖劲光任留守兵团司令员率部驻守陕甘宁边区,在毛泽东主席直接领导下工作8年多;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任海军司令的人选问题上,毛泽东点将肖劲光;“文革”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要夺肖劲光的领导权,毛泽东说,他是终身海军司令;毛泽东去世噩耗传来,肖劲光泪水潸然而下。肖劲光曾经发自肺腑地说:“毛泽东是人,也是神;是神,也是人。”  相似文献   

9.
虎将徐海东     
学贤 《军事史林》2007,(4):9-17
徐海东,1900年6月17日出生于湖北黄陂县夏店区(今属大悟县)徐家桥村,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入湖北二师当兵,1926年6月离开这支军阀部队,加入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党领导的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逐步成长为我军卓越的军事家。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他驰聘疆场,组织指挥了同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数次战役和战斗,打败了数倍于我之敌,威震敌胆,被誉为虎将。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徐海东在政治上受到诬陷,精神和肉体上受到严重的摧残,于1970年3月含冤去世。  相似文献   

10.
1 975年 ,邓小平在形势非常复杂和严峻的情况下 ,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畏的气魄与非凡的胆略 ,领导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 ,以消除林彪、江青两个集团对军队建设的影响和破坏 ,纠正军队建设的航向。在整顿中 ,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建军原则。军队整顿时间虽短 ,但成效显著 ,军队的形势明显好转 ,为粉碎“四人帮” ,保证军队和全国局势的稳定 ,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朝鲜义勇军司令武亭将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于朝鲜义勇军的研究已多有涉猎,但对朝鲜义勇军司令武亭的研究,少有专文着墨。这位曾与金日成并称的传奇式的军事英雄,在中国和朝鲜都创造了辉煌的军事成就。而他的人生却又沉浮不定,损誉不一,坎坷曲折。本文试根据现有史料将这一历史人物的事迹还原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王珏 《军事历史》2013,(3):53-58
柏举之战被认为是孙武参加的唯一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战争,但对孙武究竟是以何身份参与了柏举之战,以及战争初期吴军的行动是否具有出敌不意之效,论者仍持说不一。通过检索与此相关的《左传》、《史记》等史籍,较为可靠的是孙武以"吴将"身份参与此战,而吴军的行动也并未对楚构成出敌不意之效。此外,《孙子》一书在舍事言理、辞约意深之处颇为难解,若以"言兵事委屈详尽"的《左传》来解读之,便可虚实参照,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吴起是战国时期伟大的军事家,他在继承前人兵学理论、总结当时战争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其战争观念,并形成了许多新的见解。其战争观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兵学理论,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曦 《军事历史》2021,(3):86-91
黄式三、钱穆、郭沫若、孙开泰等否定《吕氏春秋》《史记》所述"吴起师曾参"一说,认为吴起的老师并非曾参,而是曾参之子曾申.然而他们为此所做的一系列考证,却均缺乏坚实的立论根基.曾参乃孔子的亲炙弟子,是当时享誉海内的儒学名师,吴起向他学习而深谙儒学路径,这应是人们研究吴起其人及其著作《吴子》的重要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益州战略是孙吴建国初期即定下的图取天下的基本战略。赤壁之战后,孙吴着手实施益州战略,由于复杂的三国政治、军事、外交以及地理形势等因素的作用,刘备集团占据益州,孙吴最终无法实现益州战略。基于现实,孙吴修正了益州战略,以略取、经营益州为主变为防御、联合益州为主,从而与蜀汉形成矛盾统一的关系。益州战略贯穿孙吴历史,深刻影响三国政局。  相似文献   

16.
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在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打击和中共济南市委的争取下,济南国民党守军西守备区总指挥、整编第96军军长兼整编第84师师长吴化文于19日率整编第84师第155、第161旅及独立旅等部共2万余人举行战场起义.  相似文献   

17.
正吴瑞林将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157个中将之一,今年是吴瑞林将军诞辰100周年,借此机会,介绍一下吴瑞林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出的贡献。吴瑞林将军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军长,1950年10月率部入朝,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的阻击作战,1951年夏季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曾指挥第66军、第39军第117师作战。1952年秋季,国内第46军入朝  相似文献   

18.
《孙膑兵法·擒庞涓》,以战例的形式记述了战国时期齐魏"桂陵之战"孙膑智斗庞涓的作战经过.整个战役通过孙膑三次用计,经过两军对峙、南下平陵、攻打平陵、西进大梁、桂陵设伏等阶段,最终"擒庞涓".文中虽未言及用兵之道,却反映了孙膑超群的指挥才能和精深的用兵计策,体现了《孙武兵法》的理论精华及"二孙子"内在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吴子》是著名的《武经七书》之一 ,人们在谈到古代兵法时 ,经常把它与《孙子》连在一起 ,“孙吴”并称。但是 ,同《孙子》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比较 ,对于《吴子》的研究却相对冷落 ,而且也存在着一些疑问 ,需要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