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层空间(outer space) 地球大气层以外广袤的宇宙空间。又称太空或空间。外层空间的下界迄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距地面约100千米。按照有关国际组织的定义,把地球静止轨道(高度约35800千米)以下的空间称为近地空间,距地面80000千米至768000千米(后一数字等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2倍)的外层空间称为深空。迄今人类发射的航天器,包括各种卫星、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绝大多数运行在近地空间。航天器要不因为大气阻力而过早陨落,其轨道高度一般须超过180千米。  相似文献   

2.
亚轨道一般是指在当今航空器飞行最高高度(距地表20~30千米)以上、卫星运行的最低近地轨道(距地表120千米左右)以下的空间飞行器的运动轨迹。在亚轨道上可部署用于攻击空间与地面目标的太空武器。虽然鲁坦的“层列1”载人航天计划是探索性和商业性的,但亚轨道飞行的潜在军事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生存、生产活动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最初的陆地、海洋、大气层进入地球轨道空间和外层空间,并且开始适应、研究、认识、利用和开发太空环境,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我国的航天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从多方面改变着人  相似文献   

4.
环地球空间(Circumterrestrial Space)临近地球大气层、高度约为96~80000公里左右的区域。目前大部分军事空间活动都发生在这个区域。有时还称为近地空间。地-月系统(Earth-Moon System)从地心向所有方向延伸约768000公里的假想球体内的空间及其全部包含物。月球和穿入地球的小行星是最明显的看得见的特征。大气层、重力和范艾伦辐射带是看不见但又非常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耿海军 《中国民兵》2008,(10):54-55
载人航天器是指可以搭载人员进入太空的空间飞行器,它是人类从事载人航天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正在研制中的空天飞机。载人航天器不仅对于人类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深入地认知宇宙,更好地开展各种试验和研究活动具有重大价值,而且在军事上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空间作战飞行器(Space Opera-tions Vehicle,SOV)是目前世界上部分国家正在发展的一种尖端空间武器。它是一种能迅速穿越大气层,往返于地球与外层空间,并能在空间长期驻留和进行机动,可重复使用的空间作战与航天运输的两用飞行器。既可在空间又可在大气层内执行攻击、运输、空间回收、侦察等多项军事任务。在空间活动相当于航天飞机,在大气层活动相当于高性能战斗机,在未来空间对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成功发射了4艘神舟宇宙飞船,将要发射5号神舟载人宇宙飞船,那么“人类飞天为哪般?” 中科院院士王希季详细阐述说,陆、海、空、天是人类活动的四大疆域。陆,指陆地,对一国而言就指其领土。海,指海洋,对一国而言,主要指其领海。空,指包围地球的稠密大气层,一般默认其高度为航空器所能达到的最高高度(几十千米),对一国而言就  相似文献   

8.
外空是外层空间(outer space)的简称,又称太空,指大气层以外的广漠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多种天体。目前,“外空武器化”暗流涌动,国际社会对此予以严重关切。各国有识之士纷纷指出,如果不加以制止,在不久的将来,外空武器系统将会直接参与交战,使外层空间被军事化、武器化和战场化。在美国发布新“空间探索计划”之际,我们不无忧虑地谈及这个问题,希望能还太空以和平。  相似文献   

9.
美国临近空间飞行器技术发展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临近空间(Near space)通常是指距地表20~100千米处的空域,其下面的空域(20千米以下)是传统航空器的主要活动空间,其上面的空域(100千米以上)是航天器的运行空间。顾名思义,临近空间飞行器就是运行在临近空间之内的飞行器。由于技术和认识上的原因,临近空间的战略价值直到最近几年才  相似文献   

10.
自从前苏联在1957年10月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人类征服太空,从此揭开了一页。随着人类进军太空的步快,航天技术不断发展与成几个军事大国对制太空权的竞愈演愈烈。航天技术又称为空术,是一门用来探索、开发和外层空间及地球以外天体的性工程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指为军事目的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火箭等运载,将各种航天设备送到大气层空间,以执行各种不同目的的,达到不同的军事目的。目前事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是军事技术。、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起源: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现代火箭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这个海洋与陆地面积之比为7∶3强的星球周围,包裹着一个厚达数百至数千千米的空气层,人们将这个由氮、氧、氢等多种气体组成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圈,或者叫大气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领海和领空权,与领土主权一样不容别国侵犯。然而按照国际惯例,各国的主权,在地表垂直方向仅限于地球大气层范围以内。也就是说,在大气层以外的空间,任何国家都有权使用飞行器飞越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2.
导弹预警卫星是一种监视、发现和跟踪敌方弹道导弹而早期报警的遥感类侦察卫星,所以在反导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卫星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居高临下,覆盖范围广.在外层空间监视区域大,不易受干扰,受攻击的机会少,提供的预警时间最长,因而是目前预警技术发展的重点。它大多数采用运行在距地球3.6万千米地球静止轨道,若沿赤道120°间隔放置3颗卫星,则地球低纬度地区的任何地方都可置于预警卫星的监视之下。  相似文献   

13.
1961年4月12日,第一艘载人飞船挣脱地球引力的羁绊,突破大气层的障碍,首次进入了广漠无垠的外层空间。这一壮举标志着人类自古以来“飞天”的梦想终成现实。三十多年来,载人航天作为航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发展,尤其是前苏联和美国分别建立了载人空间站,从事各种科学技术和应用试验,取得了重大成果,也显示着载人航天有不容忽视的军事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从广义上,巡航导弹(Crulse Missile)是指在大气层内飞行, 利用气动升力支撑重力,靠推进系统产生的推力克服前进阻力,大部分航迹处于恒速、等高度巡航飞行状态的导弹。1972年前,我国将Cruise Missile译为飞航导弹。自美、苏在战略武器会谈协议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中将其列为战略和战区核武器加以限制后,按照约定俗成原则,将射程500千米以上的中远程飞航导弹改称为“巡航导弹”。为了与二战后发展的早期巡航导弹相区别,美国和北约常把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的新巡航导弹称为现代巡航导弹。  相似文献   

15.
航天与国防     
“嫦娥奔月”——这个古老而又美丽的神话,表达了人类的一种美好愿望。在本世纪初,有人曾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争取着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当岁月的脚步  相似文献   

16.
大气的呵护     
霍菲菲 《军事文摘》2023,(10):44-47
<正>大气层又称大气圈,是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也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正是因为大气层的存在与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免于宇宙射线的辐射和太空物质的伤害。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大气层,人类将会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聊聊大气层的作用吧!  相似文献   

17.
世界性产业的方向——低碳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不仅仅关乎环境问题,还关乎人类的生存问题。如今,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最大的挑战之一。全球变暖主要是一种温室效应,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大气层中,形成一个隔热层,使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不宜向外散发,致使地表温度升高,造成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  相似文献   

18.
这篇理论研究考查了大气层内很高高度上(50~80公里)或在外层空间(大于80公里高度)核武器爆炸预期的热辐射。从地面效应观点来看,很高高度大气层爆炸开始是一种强烈的X射线闪光。这些无形的射线具有较小的穿透能力,并且立即由爆点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的球面所包围。随着火球扩张和它的能量传给愈来愈多的空气质量,它最终冷却到20,000K的温度,此时的辐射能够穿透周围的空气。此时火球停止扩张并且开始辐射紫外线,可见光,和较长波长的能量。  相似文献   

19.
防务     
世界最大飞机开建能发射火箭近日,国外媒体曝光了美国正研制的一架可用于将卫星——最终目的是将人类送上太空轨道的巨型飞机,目前正在加利福尼亚的莫哈韦沙漠组装,绰号"大鸟"。该机翼展117米,长度72米,质量544311千克,最大速度850千米/小时,设计搭载6个波音747级别的发动机,预计在2016年首飞,可以将火箭运至空中发射,将6.1吨的卫星送入180-2000千米的地球近地轨道。  相似文献   

20.
郑国梁 《国防》2010,(7):29-31
一、临近空间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临近空间(Near Space),通常是指离地面20~100km的高空。这一区间包含大气平流层区域(距地面18~55km的空域)、大气中间层区域(距地面55~85km的空域)、部分增温层区域(距地面85~800km的空域),其绝大部分为均质大气(90km以下大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