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湛庐宝剑     
我国古代五大宝剑(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之首的湛庐宝剑,如今已在闽北的松溪县仿制成功。相传,松溪县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有名的“宝剑之乡”,名匠欧冶子在该县南面湛庐山铸成的湛庐剑闻名天下。湛庐山至今还可见到欧冶子铸剑的遗址和古迹,如欧冶洞、欧冶祠、炉坪、冶炉、炭烬、剑池。剑峰山下的摩崖石刻,有“欧冶子铸剑有名(湛庐)者,  相似文献   

2.
杨萍 《军事史林》2016,(10):62-64
三、铸剑和御剑之术 在中国古代,没有哪一种兵器能像剑一样,两千多年来一直得到了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的喜爱,以致赋予它以生命和品格,并发展出了精湛的铸剑、锻剑工艺,还有高超的相剑、用剑技击之术. 中国古代的铸剑巨匠颇多,文献记载“黄帝作剑”(《孙膑兵法·势备》),是铸剑的始祖.《管子》又说“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收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此剑之始也.”春秋战国时期,良剑多出于吴越,因此铸剑巨匠也多出于此,欧冶子、干将、莫邪、风胡子等皆是,其记载见于《越绝书》、《吴越春秋》以及后来的史籍.其中干将、莫邪铸剑,其子持剑报仇的故事非常感人.  相似文献   

3.
龙泉宝剑,国之瑰宝。唐代诗人李白诗云:“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解放后,当地剑匠出于对伟大领袖的爱戴,精铸了一把龙泉宝剑,赠送给毛主席,毛主席盛赞龙泉宝剑的传统工艺,并寄来了300元钱作为剑款。1972年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的计划正在酝酿中。拿什么礼物为国礼呢?周总理想到了龙泉宝剑。然而,龙泉剑的铸造师却越来越少,且  相似文献   

4.
相传秦始皇37年巡游天下至鄱阳湖,见东南有王气,疑与之争天下,遂埋干将、莫邪两宝剑于丰城镇之,因此丰城市别名剑邑。  相似文献   

5.
诗人爱剑     
我国人民自古尚武,不少人喜爱舞剑,值得一提的是古代诗人爱剑,其中还留下了许多剑技出众、爱剑如癖的故事传说。大诗人屈原在《涉江》诗中道出了他爱剑的情形:“余自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长剑)之陆离古代战役中曾出现过“八卦阵”、“迷魂阵”等阵法,而“暗鼎阵”却鲜为人知。据史载,这一阵法是福建东山岛军民抗击荷夷、倭寇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姜新  叶青 《中国民兵》2008,(11):34-34
龙泉,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有“中华灵芝第一乡”的美誉;龙泉是革命老区,当年中共浙江省委第一部电台就架设在这里。“红军桥”、“红军棚”等遗址吸引着人们敬仰的目光。  相似文献   

7.
和田玉     
据《史记》、《文物学》、《古代史》记载。新疆和田玉大约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进入中原。到黄帝时代。中原地区的制玉业已达到空前繁盛的程度。和田玉得到普遍使用后。取代较次的玉种。被中原王朝视为“玉王”。黄帝为治理天下,将他制定的法令刻在玉器上,《越绝书·宝剑篇》中说:“黄帝之时,以玉为兵。”  相似文献   

8.
俄国人将技术优势推祟为现代战争的制胜之源;而中国人则坚信人的作用,认为终究“剑法高于宝剑”。  相似文献   

9.
古代真正的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无怨无悔。《亮剑》这本书是我期盼已久的,它真实反映了革命老前辈在当时极为艰苦的环境当中,战胜敌人的一种战斗意志。闲暇之余,我并没有满足于电视版本,早就四处打听哪里可以购买到这本图书。我无意间在战友那里发现了它,便亲切地像同一位智者交谈一样品读起它来。  相似文献   

10.
剑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对剑术活动的记载。《孔子·家语》载说:“子路戎服见孔子,仗剑而舞。”这是剑术的一种“舞练”形式。手执干、戈、戚等武器进行“舞练”,那个时候叫“舞象”。《礼记·内则》说:“成童舞象,学射、御。”可见当时就已经把剑术等军事训练项目作为少年教育的内容。在民间提倡剑术活动的目的,就是“寓兵于乐舞之间”,提高武艺,强壮身体,培养军事人才,“习戒备之”。这时剑术的另一种“相击”格斗的形式也已出现。《庄子·说剑》载:“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  相似文献   

11.
剑指苍穹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组建40多年来,成功发射了数十枚不同型号的战略导弹,其发射数量之多,命中精度之高,创造了“第二炮兵之最”被誉为“东方第一剑”。■导弹旅全体将士坚决落实江主席“打得赢,不变质”的重要指示,执剑临风,苦练御敌克敌之功,连续四年被四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一位军委领导视察导弹旅后激动地说,你们是一流的部队,一流的装备,一流的训练,一流的士兵!  相似文献   

12.
涉猎浩如烟海的兵书、文籍,以及纷繁复杂的古代战例,发见历代兵家既珍视、推崇赏罚在治军中的特殊作用,称其为“军中要务”,又十分讲究“赏罚之道”。赏罚,乃治军之通律。凡有战斗力的部队,无一不是赏罚严明之师。本文仅就古代军队之赏罚原则作一窥视。笔者将兵法典章和治军史迹所论述古代军队赏罚原则概括为如下十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本世纪突显的生态环境危机 ,很多学者寄希望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中“天”和“人”的概念与西方传统中“自然”和“人”的概念 ,“天人合一”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不等同。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的理解可以概括为道德化的天、主宰之天和自然之天三种 ,其中自然之天与西方人讲的自然含义基本接近 ;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人合一的理解有天人相通、天人混一不分、天人合德、天人相类和人定胜天五种 ,其中第五种理解就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意 ;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14.
军工产品的质量问题,不仅关系企业的兴衰,更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和民族威望。曾几何时,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和“三抓”任务的胜利完成,国人为之欢呼,海内外炎黄子孙为之鼓舞。同样,近凡年数次航天发射的失利,又牵动了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多少人的关心和期待,在国际上也引起一定反响。军工产品的质量问题,事关全局,责任之重,重于泰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我们曾有过古代兵器技术和质量水平引以自豪的辉煌时代。据考古专家介绍,目前出土的两千多年以前秦始皇军队所使用的剑、戈,代表了当时冶炼技术的最高成就,历千年而不朽,…  相似文献   

15.
我们时常陷入一种整El忙忙碌碌,但又毫无成效的状态,恨不得每天有48个小时,可心劳力拙后,却发现工作还似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线,交错纵横,纠缠板结。我们没有亚历山大的宝剑和气魄,能够一剑劈开绳结,或许我们可以强化“六力”,借此优化时间管理,走出“时间不够”的困境,飞越“治丝益棼”的误区。未雨绸缪。强化原动力。领导交办工作,如果我们对这项工作两眼抓瞎,毫无头绪,效率肯定不会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倘若做好平时的各项准备工作,随时保持点火起飞的状态,做到领导未谋我已有所思,领导未闻我已有所知,领导未示我已有所行,那么工作即使铺天盖地而来,我们也能安之若素、应付裕如,因为我们心中“有底”。  相似文献   

16.
享有“东北小延安”美誉的佳木斯市,是全国闻名的“六连冠”双拥模范城。在这座全国最佳生态“魅力城市”中有一位心系国防,情牵军旅的“铸剑人”,他就是佳木斯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某预备役高炮团第一政委马国钧。他想部队之所想,急部队之所急,帮部队之所需,履职尽责,为团队“两个能力”的提升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团连续3年被省军区评为“先进预备役团”,他个人被省军区评为“模范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17.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中的诗词一直吸引着我对蜀道的向往。前不久,我应四川《民族》杂志社的邀请前往成都参加颁奖及笔会。会议结束后,我特意前往四川剑门古蜀道寻访李白的足迹。可如今交通发达,昔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但剑门古蜀道上万棵千年古柏,犹如一条莽莽苍龙,穿峡谷、越沟壑,翻高峰、破云雾,气势磅礴,令我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18.
始终保持“昂扬锐气”,是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共产党员人践行“三个代表”应有的精神状态,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人要振作和发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锐气从何而来,关键是要顺时应势,做到有锐气之识、锐气之胆、锐气之谋。所谓锐气之识,就是要有发扬锐气的见识,包括思想认识和思想观念。这是发扬锐气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更新思想观念,就是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打牢锐气之基;用“三个代表”的思想观念调整我们的视角,磨砺锐气之剑。用新的认识和观念,重新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把领导分为四种境界,即“侮之恨之”、“惧之敬之”、“亲而誉之”、“不知有之”。在现实生活中,“惧之敬之”和“亲而誉之”的领导方式较为普遍,尤其后者更是倍受推崇,但前三种领导方式都有明显的局限性,即在整个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居于领导情境的中心,被领导者处于被动和顺从的地位。而“不知有之”的领导理念则完全不同,居于领导情境中心的是被领导者,领导者只是提供服务,提供支持,提供环境,提供规则,被领导者感觉不到自己被管理,然而早已有之的领导作用却施加到自己身上。“不知有之”的领导方式就象一个强大的“磁场…  相似文献   

20.
“潘多拉效应”的启示周志亮古希腊有个神话,说众神之神宙斯让年轻美貌的潘多拉带给未婚夫艾米修斯一个盒子,并告诉她千万千万不能私自将盒子打开。“盒子里究竟装的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打开?”潘多拉越想越好奇,越想越急于知道真相。于是,她不顾宙斯的忠告,终于将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