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年前,2003年5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美国总统布什在从海湾返航的“林肯”号航母上发表讲话,称伊拉克战争的“主要战斗行动”已经结束,联军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随着时间的逝过,人们并没有忘却这场战争,反而更热衷于研究这场战争体现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有人说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军队转型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实战演练;有人说这场战争成为世界战略格局转变的重要分水岭。不容质疑的是,伊拉克战争推进了新军事变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往往会遇到许多不确定的东西。战争中不确定的东西更多,所以有人说战争是在迷雾中进行的。著名的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把战争中各种不确定性的总和归结为战争阻力,认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设法消除战争阻力。  相似文献   

3.
数字1360亿美国国防部长盖茨1月6日表示,按目前的开支情况估算,美国在从去年10月1日开始的2009财政年度中用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总费用将达到1360亿美元。盖茨在写给新一届国会的信中说,去年国会已批准2009财年战争拨款660亿美元,但据估算,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由于信息战的出现使现代战争具有了“非暴力性的本质特征”,“战略信息战就是战争的非暴力表现形式”,“战争的非暴力属性日益显著和重要”,“战争可以不流血”。有人据此主张应该改写战争的定义,将“现代战争的本质界定为敌对双方为了一定的利益而进行的暴力或非暴力的战略对抗活动。”更有人提出了“不流血、零伤亡、低风险、少破坏”的所谓“干净战争”、“文明战争”的概念。 在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化,信息化战争正在来临的今天,战争是否真的出现了非暴力化的倾向?战争是否不再必然表现为暴力  相似文献   

5.
200多年前,刚建国不久的英国丝毫看不出称霸世界的影子,反倒是一群海盗把美国拖入了一场持续 30年之久的苦不堪言的争斗之中。有人说,英国建国后对外发动的第一场战争就是针对伊斯兰世界,这就注定了日后它要与伊斯兰国家进行无休止的纠缠。历史有时候就是那么的巧合。  相似文献   

6.
方晓志 《环球军事》2014,(10):12-14
自“9·11”事件至今的十多年间,美军以反恐任务为牵引,通过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两场局部战争,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使部队作战能力和官兵素质得到了较大的跃升,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战。在2014年3月4日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对美国所处的国际安全环境进行了评估,指出恐怖主义仍然是美国目前面临的重要威胁。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凡是碰到战争,美国总统布什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而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第一个反应则是:“我们的海军陆战队在哪里?”从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到处都可以看到佩戴绿色贝雷帽和“哥曼德”臂章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那么他们到底是怎样训练的呢?2002年7月,我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期间,到英国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员训练中心体验了“哥曼德”训练。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人们带着企盼,也带着遗憾走进了21世纪。遗憾的是战争的烟火时隐时现,企盼的是和平与发展。有人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的  相似文献   

9.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结束后不久,有专家从遥感技术应用的角度,对整个战争过程研究后认为,所谓武器的“高技术”主要包括两个要素,一是遥感技术,二是计算机技术。武器技术系统的核心,是借助计算机对遥感信息进行快速和准确的运算和处理,以实现对战场和攻击目标的观测、对作战武器进行导航和控制武器精确攻击目标。在海湾战争中人们还看到,战争的各个阶段和战场的各方面,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无处不在。因此,有人把这场高技术战争称作“现代遥感战争”。上面所说的遥感技术,是指远距离感知目标物性质和状态的综合性技术。它通常利用物体能辐…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人认为,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我们应树立速胜思想,“毕其功于一役”。这种观念颇能迷惑人,但它却是片面的、主观的,缺乏对高技术战争特点和规律的真正把握,违背了“以强胜弱”的战争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徐向前元帅不久前在同《中国日报》记者谈话中指出,加强民兵建设是我党我军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徐帅说,在中国历次革命战争中,我们都是靠人民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我们还是要打人民战争,它将是我们抵御外敌,保卫祖国的主要战争形式。当前,国内外有人认为中国将逐步放弃传统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徐帅强调说,我们应该看到,尽管未来战争与以往的战争不同,将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但是,我们人民军队性质和我们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刘丽群 《环球军事》2012,(22):64-66
马基雅维利说:“战争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开始,但绝不会在你希望停止的时候结束!”战争的狂飙突进是一种瘾,强效而致命,因为战争本身就是一种毒品。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以美军为首的20多万联军部队没费吹灰之力就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并占领了伊拉克全境;然而,直到2010年8月底,最后一批驻伊美军的战斗.部队才撤出了伊拉克。  相似文献   

13.
电磁战的角逐,虽然看不见硝烟烈火,听不到炮响弹鸥,但却是激烈的、神秘的、魔术般的。在这无形战场上逞威的“杀手”们,个个身怀魔法。老的“杀手”魔力未穷,一个新“杀手”又冲了出来。它既可用于进攻,又可用于防御;既是战争恶魔的帮凶,又能阻碍战争进程。因此,有人说:它既非恶魔,也非圣婴。  相似文献   

14.
从2001年10月开始的阿富汗战争以美军胜利告终。“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恐怖网络基本被摧毁,但国际反恐形势趋于复杂化。继续扩大反恐战果2002年3月11日,美国正式宣布反恐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其主要特点是:(1)继续围剿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及其他恐怖组织。1月,由英、德,士耳其等22国的4800名士兵组成的国际维和部队进驻阿富汗。7月31日,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表示,反恐战争已摧毁了“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所有重要据点。(2)扩大反恐空间,开辟新的反恐战线。2月,布什宣布把东南亚作为美国反恐战争的重要战场;美军与菲律宾军队进行长达9个多月的反恐联合演习;美国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世界形势总体上依然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及国际反恐成为全球防务领域的焦点;各国虽然加大了反恐斗争的力度,但恐怖活动仍很猖獗;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各主要国家加快了军队转型和建设步伐;朝鲜核危机、以巴冲突、印巴关系紧张和伊朗核问题等热点有所降温,但仍存在着许多变数。世界军事形势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海湾烽烟又起,美军进退两难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出动  相似文献   

16.
李庆功 《环球军事》2011,(24):13-15
2011年是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开年,但开年并未见什么好的开端,人们所看到的是利比亚战争的开打、叙利亚战争危机的开场、新一番战略争夺的开演、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开启…可见,2011年又是一个被战乱、冲突、危机、动荡搅得不可开交的年份。  相似文献   

17.
周义 《政工学刊》2006,(9):25-25
军队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必须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做到紧紧依靠官兵,积极为官兵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官兵的作用。(一)坚持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的统一,始终把官兵作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主导因素。从人类战争形态的发展历史看,徒手战争、冷兵器战争和热兵器战争时期,战争胜负就是人类自身力量和勇气的大比拼。而进入机械化、信息化战争的今天乃至未来,战争的形态呈现为装备对装备、系统对系统、键对键等方式,作为主导战争的人类逐步走到了幕后,有人因此说现代战争是打钢铁、打技术、打信息,似乎人的主本地位和作用被取代了。其  相似文献   

18.
程群 《军事历史研究》2006,78(1):115-122
本文简要论述了南非战争(1899-1902年)的战争起因与战争进程,就战争的力量对比、战争的结果、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历史影响作了简要的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9.
毛元佑 《国防》2012,(3):73-75
女性与战争,是一个千古吟唱的话题。有人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军营是男子汉的世界。难道真是这样么?的确,谈起战争,首先浮现于人们脑海的,便是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刀光剑影的搏击,你死我活的拼杀。金戈铁马,气壮山河,醉卧沙场,梦回连营,在战争中必不可少的胆识、勇气和力量,似乎只有男人才具备。而一说到女人,人们就会把亭亭玉立、弱不禁风、细腰纤足、温柔羞怯、多愁善感与她们联系起来。战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这次战争却留给了人们诸多思考。这次战争前期,展现了某些“人民战争”的迹象,于是有人断言伊拉克实行的是“寓军于民”、“全民皆兵”,打的是“人民战争”。伊拉克在美英联军占绝对优势的高技术兵器迅猛打击下,兵败如山倒,萨达姆政权很快土崩瓦解,战争宣告失败,有人因此得出结论,“人民战争过时了”。究竟伊拉克打的是不是真正的人民战争?在高技术条件下,在信息化战争中,人民战争还有没有用武之地?在世界军事变革大趋势下,弱国要对付强国的武装入侵,在努力发展国防科技、改善武装力量武器装备的同时,还要不要紧握人民战争的法宝?还要不要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怎样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发挥人民战争优势?诸如此类问题,欢迎大家来稿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