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20年是风云气象卫星事业发展50周年。50年来,一代代气象人和航天人携手共进,勇于创新、接续奋斗,推动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迄今,我国已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气象卫星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作出突出贡献。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10月10日召开的"风云卫星气象事业5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需求,国家航天局将以"三个坚持"践行新时代新要求,推动风云卫星气象事业蓬勃发展,为中国航天和中国气象事业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2.
正到2025年,我国还将发射9颗风云气象卫星,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加优质和持续的服务。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了17颗风云气象卫星,其中8颗在轨稳定运行。卫星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风云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气象卫星的系列,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空间与重大灾害机制的卫星,正在为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到2025年,我国还将发射9颗风云气象卫星,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加优质和持续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气象卫星及应用系统建设五年来的进展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非常重视气象卫星事业的发展。国务院于1999年批准建立了气象卫星专项资金。近5年来,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两颗业务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D)和两颗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A、B)。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先后对地面应用系统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在接收和应用我国气象卫星资料的同时,积极利用国外卫星资料,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相似文献   

4.
5月27日,风云三号A气象卫星在天上迎来了自己的发射三周岁"生日"。而就在前一天,它的姊妹星风云三号B星也正式在轨交付运行。至此,我国共发射11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其中6颗在轨稳定运行。正是有了这些太空"千里眼",中国人能够更加自信的面对万千气象,风云变得不再"莫测"。为了这一天,中国航天人努力了四十年。四十年艰苦奋斗,在党中央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我国航天工作者和气象工  相似文献   

5.
历经八年的研制,风云三号01星成功飞向天际。其研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卫星先进水平,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气象服务保障,还将为全球大气监测提供综合性服务。该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正航天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大国地位的重要体现。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为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55 1961-2016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自1961年8月成立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弹箭星船器和民用产业于一体的多领域并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综合性航天产业集团。多年来,上海航天研制生产的多型防空武器装备先后参加了国庆50周年、60周年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超过98%,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实现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并将2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亚洲纪录。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卫星气象观测系统序列,使我国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为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致贺信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大会:值此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奋斗在航天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向所有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50年来,我国一代又一代航天工作者,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建成了独立自主的完整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为代表的辉煌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  相似文献   

9.
气象卫星已经成为气象业务高科技的重要标志之一,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做出了突出贡献。风云二号C星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静止卫星系列,成为地球观测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10.
正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并参加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风云二号卫星发射定点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同时拥有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风云二号工程告捷后,风云三号、四号工程将陆续启动。  相似文献   

12.
军工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孕育形成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是军工文化的核心。在新的时期,深入学习航天精神,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对于推动军工文化建设,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50年来,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航天精神孕育而生;航天精神的培育和形成,反过来又为航天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航天精神是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精…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组建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英明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关心支持和备行各业的大力协同下,实现了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继“两弹一星”之后.取得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两座新的里程碑为代表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对浩瀚的宇宙的追求是全人类的共同向往,从仰望星空、探索太空的科学理想,到衣食住行中航天科技的广泛应用,再到防震减灾、灾难救援领域航天的助力,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与航天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的航天事业自1956年起步,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和成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风云气象卫星、东方红通信卫星、神舟飞船和天宫实验室、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  相似文献   

15.
正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的布局将圆满完成。北斗系统实现了实时的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导航定位增强服务能力,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在大众消费、智慧城市、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减灾救灾、农业渔业、气象探测、通信等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北斗系统是航天越来越多地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百姓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航天的直接效益、带动效益和辐射效益,显示出这门前沿技术的广泛带动性  相似文献   

16.
<正>4月24日"中国航天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来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强调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  相似文献   

17.
正航天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航天又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航天强国和新兴航天国家,都非常重视航天领域的多边国际合作,并将其作为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快速建立航天能力的重要举措。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只有融合发展才能共同繁荣,航天领域的发展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向航天战线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敬意。批示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航天人胸怀爱国之情、肩扛报国之责,艰苦创业,顽强拼搏,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彰显了自主创新的中国力量。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肩负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光荣使命,希望秉承优良传统,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实施航天重大工程,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安全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60年来,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国防科技工业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艰苦创业、文革岁月磨炼砥砺、新时期改革创新和新世纪跨越发展的光辉历程,形成了覆盖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以及民口配套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20.
航天二院作为国有大型高科技军工企业、共和国航天事业的"长子",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履行"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历史使命、服务于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就必须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