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19年2月12日,美国防部发布 《 2018国防部人工智能战略概要》 ,标志着美军人工智能战略正式出台。基于这份战略文件本身及美军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动向,本文考察了美军人工智能战略的出台动因、核心内容和主要特点,分析了其对于美军、美国以及国际等层面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指出了美军未来推进该战略所面临的障碍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战争形态不断演变,美军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2018年,美国防部制定了人工智能战略,从战略层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军事应用进行统一筹划和部署,明确了美军人工智能发展的目标和举措。美国《2022年国家人工智能法案》指出,“对于一系列给定的人类定义的目标,人工智能可以做出影响真实或虚拟环境的预测、建议或决策”。  相似文献   

3.
杨一帆  申展 《军事文摘》2023,(19):25-28
<正>国家情报战略是美国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成分,它在明确美国情报界对于国家安全环境的威胁认知基础上,指导未来四至五年美国情报界的战略行动。继2005年、2009年、2014年、2019年先后发布4版《美国国家情报战略》(以下简称《战略》)之后,美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于2023年8月10日正式发布新版《战略》报告。  相似文献   

4.
王连成 《国防》2011,(6):76-78
2011年2月8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签发了《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战略》)。《战略》正文共21页,包括"前言"、"战略环境"、"国家长远利益与军事目标"、"结论"四部分,其中关于军事目标的阐述和落实措施是核心。总的来看,《战略》旨在从武装力量角度落实2010年《国家安全战略》和《四年一度防务评审》提出的战略任务和军事目标,明确美国武装力量的使用策略和发展方向,反映出美军在新的战略环境下对推进战略目标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019年9月20-22日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军工培训交流网、《中国军转民》杂志社承办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军工企业研制模式转型升级高级研讨班"在北京成功举办。随着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的稳步推进,各军工研制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空间资产规模最大,对空间能力最为依赖,也最重视空间安全问题2010年以来,美国陆续发布新版《国家航天政策》、《国家安全空间战略》和《国防部航天政策》,针对日益"拥挤"、"对抗"和"竞争"的空间环境,依据国家安全战略和发展利益,制定了明确的空间安全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为制天能力的长远发展和运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战略依据。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防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采购与研发预算是体现国家军事力量的基本指标,也是决定未来战争胜 负的关键因素。美国2019财年的国防预算动态反映了美国 《 国家安全战略》和 《 国防战略》的政策与战略要求,2019财年国防采购与研发预算的显著增长更是体现了其 “ 军事优先”与 “ 大国竞争”新的国家战略选择。本文对美国2019财年的国防采购和研发预算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阐述了美国2019财年国防采购和研发预算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美国国防采购和研发预算的变化与特点,最后得出了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任玮  鲁潇 《国防》2014,(4):73-75
2013年12月17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首个《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简称"安保战略")、《2014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简称"新大纲")和《2014~2018年度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简称"整备计划")。这3份文件层层递进,首次以政策文件形式明确了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规划了防卫力量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和5年的装备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军事智能化的时代浪潮已经在全球兴起。无人系统的出现深刻改变了战争制胜机理,并引发了科技革命、装备革命和军事革命。"平台无人、系统有人、自主运行"已成为无人系统的典型特征。为深入贯彻国家军事智能化发展战略,推动无人系统自主性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国防科技》编辑部于2020年9月启动了"无人系统自主性与智能化"专题广泛征文活动。国内无人系统领域学者积极踊跃投稿,经过审稿专家遴选,  相似文献   

10.
时实 《国防》2010,(9):70-72
2010年5月27日,奥巴马政府公布《国家安全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全面阐述美国的安全环境、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举措。与布什政府2002年和2006年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相比,新《战略》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反映了奥巴马政府对布什政府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一系列政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8月13日,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了由国防理工科委员会制定的《助力国防走向高技术未来:2019—2030理工科人才战略愿景》报告(以下简称《战略愿景》),从全球视角指出澳国防领域理工科人才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2030年前推动理工科人才发展的目标和举措,强化军队、国防公共服务部门、国防工业的技术实力,确保国防建设跟上不断变化的战略环境。  相似文献   

12.
2004年,美国国防部首次制定了《美国国防战略》文件,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军事战略”之间增加了一个“国防战略”的战略层次。但2004年版《美国国防战略》文件没有公开发表,我们仅从 2004年版《美国国家军事战略》中,了解到美国“国防战略”的存在及其核心内容和基本作用。 2005年3月,美国国防部公布了由拉姆斯菲尔德签发的新版《美国国防战略》文件,使我们有机会对该战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重返北约走向世界更新战略启动改革6月17日,法国总统萨科奇在巴黎举行的军队和安全部门代表大会上宣布,即将推出《国防与安全白皮书》,出台未来15年的国家安全防务战略,全面启动大规模的国防改革。冷战后,法国自1994年出台第一部《国防白皮书》至今,已经过去了14年。此次新版白皮书的推出,标志着法国"后冷战时代"的安全防务战略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近日,科技部、军委科技委联合印发《"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部署"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相关工作,并对其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科技军民融合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改革强军战略的交汇点,是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大举措。《规划》明确了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要坚持"战略导向、融合发展、需求牵引、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在军民融合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模式,在军民融合风险防控方面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做法,其中,美国最具有代表性。主要做法发布顶层战略规划,引领国防工业企业发展定期发布顶层战略文件,对国防工业企业发展进行战略引导。美国的战略文件体系最为完善,《国家安全战略》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顶层文件,与《国家防务战略》《四年防务审议报告》《国家军事战略》共同构成国家层面的战略文件  相似文献   

16.
2006年3月24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应对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国家军事战略》(以下简称新《战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是威胁和困扰美国多年的老问题,该《战略》是继美国2002年12月公布《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之后在军事领域拟订的专项战略,旨在为国防部各部门应对WMD提供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17.
投稿须知     
正《国防科技》杂志是由国防科技大学主管、主办的科技军事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78年,是军事学核心期刊培育建设期刊,2015年、2016年连续获得"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2019年入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杂志秉承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设置有将军论坛、院士评论、科技前沿、装备动态、安全观察、战略论坛、外军瞭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大国战略竞争加剧,世界形势动荡不安,军工防务领域在世界各国中的战略地位更加显著。根据国际战略研究所最新公布的《2019年全球军工企业100强排行榜》,美国军工企业在全球的军工防务产业链仍牢牢占据顶端优势。这里以世界一流军工企业为例,通过分析总结2019年经营情况  相似文献   

19.
投稿须知     
正《国防科技》杂志是由国防科技大学主管、主办的科技军事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78年,是军事学核心期刊培育建设期刊,2015年、2016年连续获得"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2019年入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杂志秉承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设置有将军论坛、院士评论、科技前沿、装备动态、安全观察、战略论坛、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奥巴马政府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对美国当前所处的战略环境、所面临的威胁、所期望实现的战略目标及具体战略手段做了清晰的阐述。作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最高纲领性文件,该报告将对美国的国防、外交、安全等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同布什政府时期的两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相比有很多新特点,"先发制人"、"单边主义"的强硬基调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强调接触和合作,看似与布什主义的彻底决裂,然而该战略仍然是以维持美国世界领导地位、追求绝对安全为出发点,难免有一些局限性,特别是存在诸多掣肘因素的情况下,其实现前景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