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纷纷制定各自的空间战略,推动本国外空军事化进程,外空领域军事竞争愈演愈烈,国际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文章从宏观着眼,综述了主要军事国家的外空领域发展态势,分析了外空军事竞争对国际政治、军事、军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行国际空间法存在的诸多漏洞和缺陷,国际空间大国积极利用这些漏洞寻求开展外空试验的依据,并规避法律的约束以发展外空武器装备,使得外空存在被武器化的风险,外空军备竞赛日益激烈。因此,研究并利用外空条约、关注空间大国开展外空试验的现实做法,可以为开展外空活动提供借鉴和依据。本文重点研究了美国海基反卫试验和轨道快车试验,从试验背景、目的、对外口径以及对外反应几个方面,综合对比分析了试验的现实做法,剖析了美国应对外空条约的做法,从技术上、政策上和法律上得出了如何应对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合理合法地开展外空行动提供借鉴,从而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印度开展外空技术试验遭受了来自国际舆论的谴责、强国遏制与外空法约束等多个方面的压力.当今世界航天大国都在竞相开展外空技术试验.当各国面临相似的问题时,应尽快开展研究,找出如何以合理的理由、灵活的手段开展试验,同时集结优势力量开展国际合作.本文深入分析主要航天国家对印度开展外空试验的主要压制手段,以此剖析印度外空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是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达4万多千米。尽管俄罗斯独立以来国内政局动荡不安,经济金融危机四起,但其仍然是一个军事、政治大国。近年来,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发展经济,恢复大国地位,其国际战略几经调整,目前俄罗斯一个新的亚太安全战略比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安全有着不同的内涵、特点和形式.传统的国家安全是建立在自然空间之上的,强调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外空等有形空间的安全.当前,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新兴社交媒体的发展,在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持续加剧的背景下,人类心理困惑、道德危机、信仰迷失等"认知域症状"不断加剧,这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影响.换而言之,国家安全的范围逐渐由传统的自然空间延伸开来,认知空间日渐成为国家安全的新疆域.  相似文献   

6.
顾此 《环球军事》2013,(23):10-11
在现代国际政治实践中,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来更好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安全,已成为大国的“标准配置”。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没立“国安委”的国家。目前,美国“国安委”已经走过了67个年头。它的出现是个人的、组织的、政党的、国内的,国际的、历史的、现实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发展、成熟和机制化更是经历了时光和风雨的洗礼。  相似文献   

7.
美、俄的太空战准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空间军事化的进程,空间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所关注和占据的战略"制高点"。战场空间已从陆、海、空三维扩展到外层空间,未来战争将是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战争,太空战即将来临。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已成为新世纪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攻防理论的视域,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外空攻防对比的历史演变过程,提出冷战结束后,外空权力结构严重失衡。美国为了追求所谓的绝对安全,加快外空武器化的步伐,外空攻防对比出现进攻占优的态势,外空威胁日益加剧。对此,国际社会理应共同努力,转变外空攻防对比态势,促进外空安全的优化转向。  相似文献   

9.
6月6日,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第44届会议上指出,个别国家为谋求更大的军事优势,制订了控制外空的军事战略,使得外空武器化的危险更加紧迫和严峻。为此,有必要尽快谈判缔结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及外空武器化的国际协定。应当说,这一建议反映了广大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心声。另据报道,中国代表6月7日提出的防止外空武器化条约的设想受到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与新中国海防建设徐明善唐复全曲维加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海防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发展乃至国际战略利益。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战略家,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始终关注着新中国海防问题,他从国家战略和国际战略的高度出发,协助毛泽东制...  相似文献   

11.
《国防》2015,(7)
张文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2000~2001年度国家公派赴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政治系访问学者。出版有《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印度国家发展潜力及其评估--与中国比较》《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论中国海权》《国家战略能力与大国博弈》《中国地缘政治论》《印度与印度洋》《基督教佛教兴起对欧亚地区竞争力的影响》等著作。  相似文献   

12.
作为重要的全球公域范围与全球治理对象之一,太空既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与安全问题,又不断彰显着其极具地缘政治意义的战略地位,攸关国家利益与安全。自进入太空时代以来,争夺和维持太空领域的领先地位一直是美国不懈追求的目标。美国的经济、军事等国家实力越来越依赖太空,同时其太空资产的脆弱性也愈发凸显。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与外空态势的复合挑战,奥巴马政府适时调整了美国的太空战略。文章以全球公域和全球治理为切入视角,在分析太空领域全球治理现状的基础上,从太空活动行为准则的制定、太空国际合作的深入、太空军备竞赛的规制三个层面解读奥巴马政府的新版太空战略,并探讨其深层次的动因与影响,进而为中国参与太空领域的全球治理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与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特朗普政府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大国竞争确定为美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战略竞争逐渐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威慑优先事项排序和战略资源分配权重是各国决策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威慑能力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技术的进步和理论的发展已使其呈现出新的特点。战略行为的威慑有效性不再是核威慑的专利,非对称威慑视域下通过非核手段遏制潜在进攻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辛夷 《环球军事》2013,(23):1-1
上个世纪末,美国重要的战略思想家、曾经担任过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布热津斯基博士写了一本叫《大棋局》的书,书的副标题是“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在这本书中,布氏认定欧亚大陆是未来大国博弈的中心舞台,为了防止在这里出现一个能够主导欧洲或亚洲、从而向美国提出挑战的大国,美国必须未雨绸缪,使欧亚的力量均衡,建立起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秩序,保持其政治仲裁者的地位。很显然,这是一部提供白宫决策的“隆中对”。  相似文献   

15.
在21世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恐怖主义威胁以及新一轮世界军事革命导致着国际战略格局以及国际安全环境风云变幻。面对诡谲多变国际安全环境,世界各国竟相调整各自国家安全战略。因应世界各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我国也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谋求一个良好的国际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不同的国际秩序有不同的安全环境的内容。当前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的变化,为国家安全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继改革开放后实施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经济战略,是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下,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出的综合性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不仅要有经济开发战略,而且要树立综合性开发战略意识,加强政治、军事、科技、生态等现代安全因素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为实现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的国家战略,对军事战略做了重大调整,其加强军备的种种动向为未来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投下阴影,正越来越引起亚洲各国的广泛关注与忧虑。背景冷战后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加速推进其争当世界政治大国的国家战略。军事实力被认为是实现国家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明确提出,为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冶、经济、军事格局处在变化重组之中。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为日本实现其既定的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过渡的国家战略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自90年代以来,日本便加快了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步伐,根据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重新调整了军事战略,开始由“冷战式军事战略”向“多边安全保障战略”转变。在坚持日美  相似文献   

19.
必须重视科技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的保障,新世纪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在国际安全方面提倡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争取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在国内安全方面树立综合安全思想,加强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科技安全,从而实现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社会上小国能够和大国一样维持其独立性,其生存战略在于小国能够减少自己与较大国家之间在资源上而不是在人口规模上的差异,在这些资源上,它甚至可以超过那些人口众多的国家;小国可以提高大国反对小国目标的机会成本。一个国家生存的机会主要不依赖于它的规模。通过人均防卫开支,能测量出小国比大国拥有较低的生存成本。小国的独立和自治受到威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经济上的依赖性,结果就是小国高度依赖于外国政治角色的行为而不是服从于自己的权威,可供选择的战略是:通过单方面的调整来适应国外政治角色的行为;通过小国之间的协商和交易进行相互调整;通过与其他体系的协商,小的体系可以成功地建立一个包含相关角色者的具有足够大的边界的更高权威。在大国,对于受到统一法令的不利影响的公民来说,可供选择的战略则有:通过接受损失或找到避免损失的办法来进行单方面的调整;通过协商和交易进行相互调整;通过行政上或法律上的自治,建立一个具有很小边界的下属权;在极端的情况下,分裂成一个独立的主权体系。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规模的政治单位。不存在一个最优规模的政治单位,每一个现代国家在实践中都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件事实:无论何时只要存在边界太大或太小的问题,它就要通过采纳一个或多个战略,来满足政治单位规模变化的需要。人们现在和未来将生活在多样性的政治单位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