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队院校与现代军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部队院校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基地和主渠道 ,应树立人才培养新观念 ,大力深化教学改革 ,努力为部队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现代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2.
部队要打赢,人才是支撑。结合当前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实际,要培养适应军事变革需求的新型军事人才,必须进一步转换培养思路、拓展培养途径,不断加快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步伐。  相似文献   

3.
预备役部队军官在职训练必须树立培养现代军事人才的观念,从打赢需要出发,切实把预备役军官在职训练与预备役部队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的生成。一是要以人为本,增强预备役军官在职训练责任感和自觉性。新时期的军事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预备役部队建设中要克服过去那种只注重人才使用,不重视人才培养的观念,切实把培养提高预备役军官队伍整体素  相似文献   

4.
跨世纪的军事人才必须具有优良的政治素质、较高的知识水平、果敢的决策能力、很强的协调能力、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军事人才,必须走进修培养与专题培养相结合、部队培养与军队院校培养相结合、军队院校培养与地方院校培养相结合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培养更多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部队建设在新形势下对院校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军事课教学育人功能,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出自己的见解,即强化军事教员的育人意识,充分认识军事课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复合型人才,旨在提高军事课的教学质量;抓好军事课教学,重在挖掘军事教员自身潜能,在教学质量上求突破。  相似文献   

6.
50年前,学院前身——东北民主联军供给学校诞生于解放战争的炮火声中,随后三迁校址,十易校名,至1986年的40年中,共为部队培训了3万多名后勤指挥和后勤业务管理人才。1986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学校改名为军事经济学院,成为全军培养军事经济管理人才的高等管理院校。在新的起点上,学院继承和发扬“坚持为部队建设和战争服务”的光荣传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为部队培养新型军事经济管理人才为目标,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促进学院建设全  相似文献   

7.
院校军事课教学要瞄准部队中心任务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优化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手段、强化教员队伍素质等关键环节。从而优化军事教育体系 ,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8.
宋阔益  赵希庆 《国防科技》2014,35(6):105-108
落实强军目标要求,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军事人才,是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和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根本任务。军事高科技培训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和军事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文章以培训要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战场"为切入点,在分析现有培训与"两个面向"的差距基础上,对如何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军事高科技培训发展的方法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习主席指出:部队的实战化水平,决定着部队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要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切实把部队实战化水平搞上去。军队院校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摇篮,更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管理、育人、训练、教学等方面进一步营造实战化氛围,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华北民兵》2004,(11):1-1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关键在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部队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推进后备力量建设跨越式发展,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努力探索后备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机制,造就高素质后备力量人才方阵。  相似文献   

11.
毕野青  吕品 《政工学刊》2006,(10):14-15
6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着重指出:“要根据军事人才成长规律和各类岗位需求,强化院校和部队合力育人,加大开放式培养力度,建立完善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培训与使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全程培养机制,努力形成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衔接、军事教育与依托国民教育并举、国内培养与国外培训结合的官兵素质培养格局,使军队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由此看出,胡主席将强化院校和部队合力育人,提高到搞好军事训练的战…  相似文献   

12.
陈玉田 《华北民兵》2004,(10):12-12,15
江主席明确指出:“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也是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人才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我们开展岗位成才活动,必须始终着眼军事斗争准备需要,把培养造就大批新型军事人才作为当务之急,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适应新军事变革需要,军队院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员全面发展,为部队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14.
王山  黄建华 《政工学刊》2008,(11):47-47
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央军委依托地方高校开展国防生教育的初衷。应该看到,实施国防生教育以来,地方高校为部队培养了大批军政兼优、素质过硬的人才,有效地提高了部队军官队伍整体素质。但国防生文化学习现状与教育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对地方大学生干部培养使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大学生干部已经成为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战略高度出发 ,不断更新观念 ,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他们的培养、使用和管理 ,不断提高他们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部队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现役军官法》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对军官的基本条件、来源和培训作了明确规定 ,有利于提高军官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也对我军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应世界军事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拓宽选拔培养军队建设人才的途径。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运用的新形势 ,我军要掌握未来军事斗争的主动权 ,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军政兼优、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军事人才。而仅依靠军队自己培养干部已不能满足部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必须拓宽选拔培养军队建设人才的途径。《现役军官法》明确了军官来源的四条渠道 ,特…  相似文献   

17.
实施素质教学,是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提高军事人才素质的必经之路。必须深入探讨素质、素质教育的特性,结合军队院校专业教学实际,为部队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各方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培育出让祖国和人民企盼的军队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董淑兴 《国防》2007,(2):49-50
胡锦涛主席强调:院校要"更好地担负起培养输送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创新发展军事理论的光荣任务,为切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武警院校作为军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记肩负的职能使命,始终瞄准军事变革前沿,认真解决在军事教育理论创新中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创新理论成果,发挥理论创新对部队建设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谈军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校校园文化是军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军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保障部队战斗力生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积极适应转型期建设要求加速培养作战部队信息化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培养部队信息化人才是一项紧迫任务。要按适应信息化军队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要求,树立培养信息化人才观念,构建信息化人才培养内容,拓宽信息化人才培养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