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老兵饺子     
又是一年老兵退伍时,禁不住想起了“老兵饺子”。我曾经生活过的连队,驻守在黑龙江边防线上。连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老兵退伍时,全连都要吃饺子,而且要连着吃三天,我们称之为“老兵饺子”。那一年天冷得特别早,过冬的蔬菜、肉食还没贮备好,雪已经把我们盖了起...  相似文献   

2.
曹明 《中国民兵》2007,(10):56-57
北方人大多爱吃饺子,有句口头禅叫“好吃不如饺子”,不只是过年,平常也爱吃。  相似文献   

3.
彩灯闪烁的班里,摆着一个热气腾腾的小锅儿,周围散坐着几个刚从营院附近巡逻回来的战士。我快步走到锅前,绿油油的汤水咕嘟咕嘟翻滚着。我正纳闷:这……饺子呢?只见身旁的班长在锅里搅动了几下,捞起的竟是不同程度破损的饺子皮儿。"班长,这南方的饺子和北方饺子差别这么大吗?竟然没有馅儿?"班长是南方人,比我还要小几岁,我便调侃道。  相似文献   

4.
吃扁食     
<正>扁食是什么?扁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饺子。在豫东,饺子的俗名叫扁食,雅号称娇耳。故乡的“扁”和“瘪”字意相通,扁食之“扁”是相对于“圆”而言的,无论是多么巧手包出的扁食,最终也会塌陷为“瘪”。这就是扁食的来历。雅称“娇耳”也出自豫东,相传是生于鹿邑县的道家始祖老子李耳发明。冬天的时候,人的耳朵易被冻烂,李耳就用羊肉做馅包成耳朵状的扁食治之,称之为“娇耳”,告诉大家冬至吃了娇耳就不会冻烂耳朵。果然,吃了娇耳全身的热气上升,两耳发暖,连冻伤的耳朵也都很快痊愈了。这就是俗语“冬至不端扁食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来历。  相似文献   

5.
饺子     
刘毅 《中国民兵》2020,(2):77-77
李想太想吃顿饺子了。李想是武警某部执勤中队的一名战士,这个春节对于他来说,是第一次没有和家人一起过,他有些想家了,加上来自南方的他,不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就更加想念家乡了,想念母亲做的那份弥漫着氤氤雾气的饺子。  相似文献   

6.
食俗     
饺子的来历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  相似文献   

7.
庄大 《军事史林》2010,(10):19-22
一、让指战员过年吃上饺子 1952年春节期间,我是志愿军47军后勤部办公室的负责人。接志愿军后勤部电报称:有从安东“过轨”的18个火车皮春节物资被炸在郭山下端火车站,是那个单位的,请派得力干部从速抢运。  相似文献   

8.
正出门饺子进门面,是北方人的讲究,希望出门的人早早归采,来人能够久久长住。每当丈夫出海,张萍总会提前包很多饺子让丈夫带到舰上她说,要把对丈夫的思念和爱都包进饺子里。军嫂档案:张萍,海军东海舰队马鞍山舰政委石志斌的妻子,在丈夫两次护航期间,母亲因医疗事故瘫痪,女儿不慎脚踝骨扭伤,她都没有告诉丈夫,一个人默默承担,支持丈夫安心护航。丈夫航迹:石志斌先后参加第四批、第八批护航任务,历时365天,执行了接护"源祥"轮、千里驰援"富城"轮、对多哥籍叙利亚商船"哈  相似文献   

9.
离别的饺子     
在我的家乡胶东,每逢喜庆佳节、迎亲送友,饺子是不可缺少的。在我的记忆中,饺子包含着一种情感。去年,母亲为我包的那顿饺子,至今仍深深地触动着我。 去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外,母亲极少来电话让我为她做什么。而这次母亲在电话中问我,今年她80岁生日时能不能回家。当时单位工作忙,我便含糊地说,到时根据工作情况再定吧。母亲听后,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嘱咐我把工作干好,注意身体。 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一手支撑起了我们这个家。生活的辛劳,使母亲衰老得很快,  相似文献   

10.
<正>多年前在《笑林广记》上看一笑话,印象深刻:一吝啬人去串亲戚,亲戚用饺子招待他,此兄吃得肚子溜圆,回家路上不能弯腰只能挺胸前行,忽然看见地上有一钱,忍痛弯腰去捡,不意一个完整饺子从口中溜出。此君好不心疼,掰开一看更为光火:"早知道是肉馅的,还得多吃几个!"小时候爱做异想天开光怪陆离的梦,记得有一梦让我醒来回味至今。梦里我家的那棵大枣树,忽然灵光乍现不结枣改结熟肉块儿了,  相似文献   

11.
《晒照片》     
正新战士刚来到部队不久,武警重庆总队八支队就着力在帮助新兵度过"想家关"上狠下功夫。为营造出"家"的感觉,新兵连组织一次"饺子会餐",各种形状的饺子汇聚在一起,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战友感受来自部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王庆建/摄曾经长发飘飘的时代在军营成为终结。近日,武警宁夏总队新训团的女兵们,在走进警营的第一天就面临剪去长发的痛苦。"95后"女兵最后一次抚摸着飘逸的长发,不舍、纠结交织在她们的内心。"嚓嚓嚓",乌黑的青丝随着剪刀飘飞,女兵的眼泪也随之飘落,但泪水过后,长发便成为记忆,新的征程就此开始!周焕成/摄  相似文献   

12.
猴年春节前夕,河北省涿鹿县南山区武装部长王殿兴再次住进了医院。人们都在喜气洋洋地准备年货,而他却被输液瓶牢牢地“拴”在了病床上。不过他并不孤独,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得到消息,纷纷带着年糕、饺子,翻山越岭来探望,小小的病房里终日人声不断。医生、护士再三重申院规,而乡亲们也一次次恳求,“王部长是为俺们累垮的,不见他一面,俺年也过不安稳”。王殿兴,一名普通的专武干部,共和国最基层的部长,靠什么赢得了群众如此的爱戴和信赖?  相似文献   

13.
俺怎么也想不到金芳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俺们。俺清楚地记得:头天早晨,天还没亮他就起身去县城买电讯器材,为乡里开广播大会作准备。俺要起来给他做饭。他说要趁早赶路,揣上两个凉馍就走了。直到下午两、三点钟才回家,捧起剩饭就吃,俺夺掉他的碗,准备给他做点好吃的,可一转身又不见他的人影了。撵到门外,他已跨上车子,回头冲俺笑笑说:“提包里有块肉,别忘了给孩子包饺子。”饺子包好了,俺和孩子等呀,等呀,再也  相似文献   

14.
当兵第一年春节吃了一锅糊糊的饺子,多少年过去了,那真挚的情感,浓浓的年味成了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1996年,我穿着肥大的军装坐了三天四夜的车来到地处边疆的部队。春节前夕,我和30多名新战友一起分到了六连。训练是兵之初的一道坎。分到老连队后,我们每天的主要科目依然是训练。  相似文献   

15.
呼仁巴拉这个马背民族的后代、草原上的雄鹰,为营救在水库中遇险的4名少年献出了年仅32岁的年轻生命。 他走了,带着对草原的眷恋和人生的美好追求走了;悲痛中的兴安盟察尔镇石灰窑艾里农牧民筹集1000元,为他们的好儿子呼仁巴拉举行隆重的葬礼,全艾男女老幼一起来为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送行。他们把亲手包好的饺子放在他坟前,又把酒敬在他坟头  相似文献   

16.
丁凡 《华北民兵》2011,(8):62-62
1.巧用牙膏: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也可防止感染,疗效颇佳。2.巧除纱窗油腻:可将洗衣粉、吸烟剩下的烟头一起放在水里,待溶解后,拿来擦玻璃窗、纱窗,效果均不错。3.巧用"十三香":炖肉时用陈皮,香味浓郁:吃牛羊肉加白芷,可除膻增鲜;自制香肠用肉桂,味道鲜美;熏肉熏鸡用丁香,回味无穷。4.和饺子面的窍门:在1斤面粉里掺入6个蛋清,使面  相似文献   

17.
正毛毛雨要升级做妈妈了!这对于每天沉浸在编辑业务中的我们来说可是件大喜事,因为我们又多了一个调侃的话题。"毛编辑,你这腿是吃成这样还是肿成这样?""毛编辑,你看起来好像个人肉馅的饺子哦!""毛编辑,娃出来了,长得像你老公可咋办啊?!"面对所有疑问,毛编辑都一句话:"讨厌啦,你们!!!"说归说,大家对毛编辑都是照顾有加,出门怕摔着,走路怕扭着,准妈妈要是没饭吃,就到各家去蹭饭。现在的毛编辑被编辑部养得白白胖胖。这不,那天编辑部集体外出公干,准妈妈感慨万千:"带  相似文献   

18.
过年了,鞭炮声声,瑞雪片片,热腾腾的饺子,香糯糯的米酒,都成为军人们每年除夕之夜最揪心的思念,最难下咽的一道年菜。 年近了,营房外的红对联渐渐多了起来,思乡的心也慢慢燥热起来,踢惯正步的脚也越来越不安,我却在梦回故乡的一个冬夜忽然想起那一件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在红旗拉甫的一个小哨所,指导员的妻子崔艳,她先后三次上红旗拉甫,都因为大雪封山,只能通过电话听一听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当她带着两岁的女儿算好时间第四次来到边防想和丈夫一起过一个团圆年时,这年提前到来的大雪封住了通往哨所唯一的小路。当崔艳遗憾又不能见到丈夫时,  相似文献   

19.
文摘大观     
国字的演变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邑,国也”。邑就是国。“国”字的出现,大约在周灭商之后,因为甲骨文中找不到“国”字。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后来,人们有了“国”的观念,但仍然没有我们所写的“国”字,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了“域”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来看,“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  相似文献   

20.
“财”,由“贝”和“才”组成。“贝”为义符,“才”为音符。我今说“财”,主要冲着“才”字来。 “贝”为货币,“才”为人才。道理明白:有“贝”无“才”不为“财”,只有金钱没有人才不算拥有财富,人才是财富的必然构成要素。所以,人才引进是世界各国求发展的重要手段。以美国为例,1939——19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