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晖 《军事史林》2014,(4):39-45
戈林,纳粹德国历史上始终位居前三的重要人物,是纳粹党的元老,希特勒最早、最主要的助手,拥有纳粹德国国防军最高军衔一帝国元帅军衔;在纳粹政权内,是储君;在纳粹帝国中,是第一元帅。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根廷自称坚守中立政策,但是却与纳粹德国形成了被世人嗤鼻的暧昧关系。战时的阿根廷与纳粹德国的关系不仅呈现了二战期间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而且影响到战时及战后拉美地区国际关系的走向和格局。  相似文献   

3.
希特勒的军事经济专家格·托马斯将军所著《德国国防经济与军备经济史1918—1943/45》(德国哈拉德·博尔特出版社1966年版),系统地叙述了纳粹德国的国防经济与军备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国外许多研究纳粹德国国防经济与军备史的著作几乎都引证这本书。我国史学界对纳粹德国国防经济史和军备史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而深入研究纳粹德国国防经济和军备史又是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值此书中文版问世之际,特撰文评介。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作为一张王牌曾在大西洋兴风作浪,几乎切断英国的海上交通线。英美盟军经过长达4年多的浴血奋战,才战胜了纳粹德国潜艇,赢得了大西洋海上交通战的胜利。战后,当人们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时,始终对纳粹德国为何没有航空母舰而疑惑不解。许多人曾设想,如果纳粹德国当时拥有几艘航空母舰,并且将其投入到大西洋战争中,那么将会给英美盟军海军造成一种什么样威胁呢?大西洋海战的历史进程和结局将会出现何等复杂的局面呢?然而,历史的真相要远比人们的猜想复杂得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纳粹德国就计划建造两艘航空母舰。1938年12月,第  相似文献   

5.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曾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航天计划,而且他们很可能于1945年春天就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但由于德国战败,致使这一秘密一直无人知晓。最近,俄《绝密》杂志撰文披露了纳粹德国发展航天技术的一些秘密。  相似文献   

6.
1940年,纳粹德国取得了节节胜利,而美国一直保持中立地位。但是,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袖手旁观。同年夏天,8名美国飞行员公然违抗美国严格的中立法,冒着将丧失美国国籍和被监禁的风险,秘密加入英国皇家空军部队,抗击纳粹德国。  相似文献   

7.
波兰海军7月27日宣布,在波罗的海海底发现了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唯一的航空母舰“格拉夫-齐柏林伯爵”号的残骸。这一发现有望彻底揭开一个尘封了59年之久的历史悬案。曾是纳粹德国唯一的航母发现“齐柏林”号航空母舰残骸的是波兰的波罗的海石油公司。7月初,该公司在离波兰北部港口城市格旦斯克以北大约60公里的海底进行石油勘探的时偶然发现一艘沉船的残骸,随即报告给波兰海军,才引起官方注意。根据该船沉没的位置以及相关历史文献,波兰军方推断它就是纳粹德国唯一的航空母舰“齐柏林”号。波兰海军发言人巴尔托斯·扎伊达少校证实,波兰海军…  相似文献   

8.
杭东 《军事史林》2008,(12):47-49
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攻占了纳粹德国的最后堡垒柏林,结束了盟军在欧洲战场的最后一仗。希特勒也在这一天从历史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9.
1933年至1945年,纳粹德国只存在了短短的12年,然而就在这短短的12年中,却先后有26位陆军高级将领被擢升为陆军骑兵上将。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 ,纳粹德国则是造成这场浩劫的元凶之一。按照希特勒制定的计划 ,他原本是准备在 1 94 3— 1 94 5年发动世界大战的 ,但战争却在 1 93 9年 9月随着纳粹军队入侵波兰而全面爆发。希特勒缘何提前 4— 6年发动世界大战 ,弄清这个问题 ,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 60多年前爆发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 ,而且更重要的是 ,它对我们在今天新的世界形势下探讨如何遏止和避免新的世界战争 ,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历史事实表明 ,希特勒提前发动世界大战 ,固然与他作为现代历史上最大的战争冒险主义者和他所代表的德国最反动的垄断资产阶级推行的侵略扩张政策密切相关 ,但同时还有其它多方面的原因 :绥靖政策是纳粹德国提前启动战争机器的加速器 ;反德国际统一战线的流产 ,形成了对纳粹德国有利而难得的战机 ;在战争准备上 ,出现了促使和剌激纳粹德国提前发动战争的顺利进展和有利态势等。本文拟就上述观点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1.
史放 《环球军事》2009,(2):60-62
1945年新年伊始,纳粹德国军队在西线发动了代号为“北风”的进攻行动。这场旨在攻下法德边境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进攻,是希特勒试图挽回败局的最后努力。  相似文献   

12.
二战中,纳粹德国被俘与战死的U型潜艇海员共计3.9万人  相似文献   

13.
三、为适应未来大规模战争的需要,三军力量发展迅速,然而在各军种发展规划、比例及协调上存在某些缺陷高速度、高效率地建设一支庞大的、富于攻击精神和高度机动性的军队,是纳粹德国妄图称霸世界政策的首要任务。六年来,纳粹德国军队建设整体上是走上一条全力追求速度和规模建军和扩军的道路,处于高速全面发展的恶性膨胀时期。其建军和扩军的主要指导思想及举措确有许多不同寻常之处。(-)高速扩军是纳粹建军的宗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一些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根据一次大战的经验,提出了建立小型职业军队的理论。当时,掌管德国国防…  相似文献   

14.
纳粹德国在短期内建成一支在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武装力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于勇于在军事学术上创新,努力更新武器装备和使军队编制体制科学完善。本文从军事学术、武器装备和编制体  相似文献   

15.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曾企图研制和使用原子弹。此举引起英、美等盟国领导人和科学家们的极大惊恐。有幸的是,德国研制原子弹的企图最终未能实现,世界人民因此得以避免一场法西斯的原子弹  相似文献   

16.
提起纳粹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军事战略,人们往往一言以蔽之日“闪电战略”。这实际上是一种简单化。它把总战略和具体战略(西方有人分别称之为长期战略和现行战略)相混淆,因而不能解释战前德国军事战略演变的过程。它不把进攻和防御割裂开来,似平战争的侵略者在战略上根本不存在防御,看不到军事实力和国际环境等纳粹德国的限制。 毫无疑问,纳粹德国自始便把闪电战略作为对外侵略扩张的总战略,并据此指导军队建设和军备建设及军事计划的制订。但总战略不等于具体战略。总战略建立在对未来目标和威胁的估计之上,不象具体战略那样严格受部队现状限制。相反有时甚至需要提高军事实力以适应总战略的需要。具体战略则不同,它不仅受总战略的制约,而且受部队现状的严格限  相似文献   

17.
史放 《环球军事》2010,(24):54-55
“多格尔浅滩”号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一艘辅助布雷舰。该舰虽然在知名度和作战能力等方面和那些名舰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却也因自己离奇的命运而在海战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看过下面的故事之后,你便会明白其中究竟。  相似文献   

18.
隆美尔,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名声显赫,素有“魔鬼之师”、“沙漠之狐”的美称。在他短暂的人生光阴中(年仅53岁),有38个春秋是在军队度过的,获得无数奖章,曾先后6次荣获纳粹高级勋章。  相似文献   

19.
周福银 《国防》2008,(2):74-74
1940年5月,英国9个师的远征军和法国第一军总计30多万人的部队,被纳粹德国将领古德里安率领的装甲集群挤入了法国敦刻尔克港口周围的三角地带。5月24日,正当英法联军陷  相似文献   

20.
11月7日,莫斯科市政府在红场举行隆重的阅兵式,纪念1941年11月7日红场阅兵式举行66周年。当时,苏联正处于卫国战争期间,纳粹德国军队已兵临莫斯科域下,形势非常严峻。为了鼓舞士气,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