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兵团建设》2013,(7):45-46
这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进一步交集。习近平主席这段春天里的历史性访问,对外发出明确信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序幕已经拉开。请看本刊据《人民日报》、新华社相关报道汇集的——中国外交新开篇  相似文献   

2.
防务     
《国防科技工业》2014,(4):11-11
日本2014年版外交蓝皮书获内阁批准 4月4日,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向内阁会议报告了2014年版《外交蓝皮书》,并获得批;住。蓝皮书声有关涉华内容称,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是对“飞行自由原则的侵害”,并认为中国军力增长“不透明”,  相似文献   

3.
知已知彼     
姬小琴 《环球军事》2013,(11):71-71
被称为“美国政坛常青树”“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基辛格,继《大外交》《白宫岁月》等著作后,于去年推出力作《论中国》。该书是以学者视角,透过孔子哲学、围棋文化、《刊、子兵法》和《三国演义》等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近代史,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基辛格在这本600多页的著述中,详细记录了他与中国40年来的深入交往,特别是中美建交前那次惊心动魄的48小时秘密访华,以及对抗美援朝、中美建交、台海危机等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他都作出了精彩的描述和解读,同时,也阐述了他对中美关系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4.
《兵团建设》2009,(23):46-47
11月10日至13日,胡锦涛主席访问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并于11月14日至15日出席在新加坡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而将2009年浓墨重彩的中国大外交推向高潮。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瞭望》周刊有关报道汇编的这篇——  相似文献   

5.
武汉大学胡德坤教授的新著《中日战争史,1931—1945》(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是受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而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是我国大陆出版的第一部中日战争史专著。该书约40万字,系统论述了中日战争的起因、发展与战略演变,中日战争中的敌后解放区战场和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等方面的问题。资料丰富且主要利用日文资料,是该书的重要特色之一。该书所引用的档案资料与研究著作包括: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的《战史丛书》,外务省编的《日本外交年表与主要文书》,鹿岛和平研究所编的《日本外交史》,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的《太平洋战争史》,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编的《走向太平洋战争之路》等。  相似文献   

6.
此次俄乌冲突中美西方对俄罗斯采取了全方位政治战攻势,在这一场政治、外交、经济、舆论的激烈斗争中,我们对中国未来可能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政治战概念由乔治·凯南正式提出,但是政治战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孙子兵法》、《管子》和毛泽东思想中早有体现。探析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和西方近现代有关理论中的政治战思想,有利于我们更好理解政治战在当下国际局势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信息窗     
被称作原始艺术直系子孙的中国宜君剪纸,在陕西宜君县人武部的引导下,由该县民兵继承发扬光大,不仅成为我国“艺术外交使者”,先后被交流到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而且越来越走红文化市场,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已创收2.3万元。《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刊登转载他们的作品200多幅。  相似文献   

8.
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调整和充实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摘编 )》(以下简称《专题摘编》)汇集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江泽民同志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重要论述 ,集中反映了江泽民同志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 ,深刻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经验 ,提出并阐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 ,是我党指导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为了进一步用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 ,要把《专题摘编》的一系列新思想…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马振犊所著《惨胜——抗战正面战场大写意》一书,已于1993年10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一本全面综合研究抗战时期中国正面战场的学术性专著。内容以正面战场各抗日战役为主,兼及抗战前后中国政治、外交等问题。全书共分8章34节,并附有30余幅未刊历史照片及  相似文献   

10.
时实 《国防》2010,(9):70-72
2010年5月27日,奥巴马政府公布《国家安全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全面阐述美国的安全环境、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举措。与布什政府2002年和2006年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相比,新《战略》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反映了奥巴马政府对布什政府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一系列政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豫夫 《当代海军》2008,(10):59-61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近日经台“立法院外交国防委员会”讨论解冻。此举在岛内外引发强烈反应。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军事外交大致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的军事外交实践、改革开放初期的军事外交实践、以新安全观为指导的军事外交三个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全面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军事外交格局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党对军事外交工作的指导始终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在强调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创新从而表现出较大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一以贯之地坚持基本原则与立场从而表现出继承性。回顾党指导新中国军事外交的实践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新世纪新阶段军事外交的科学发展,开创军事外交和国家总体外交的新局面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兵团建设》2005,(1):37-38
随着小泉连续四年参拜靖国神社,中日政治上的高层互访几乎停滞。“中国威胁论”出笼,使中日关系逐渐蒙上军事色彩。日本极力谋求“常任”席位,更使中日关系复杂化。日本的举动考验着中国外交,我们必须从战略上予以把握,并时刻准备应对更严重的局面。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在中日关系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危险的一步。请看,本刊综合《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有关报道编辑的这篇“时事追踪”。  相似文献   

14.
新人新事     
江主席来到民兵班 最近,江泽民主席来到全国特大型企业——重钢(集团)公司“民兵班”进行视察,了解民兵生产效益和工作情况。 (古香明) 组织参训民兵看《周恩来外交风云》 四川金川县人武部组织参训民兵观看《周恩来外交风云》专题片,用伟人业绩激励民兵参训热情,收到很好的效果。(王晓东) 红军烈士纪念塔前缅怀革命先辈 清明节前夕,贵州石阡县人武部干部职工、民兵应急分队前往甘溪红军烈士纪  相似文献   

15.
正确把握国防外交与国防经济的相辅相成关系 ,充分发挥国防经济及其外交效能 ,是周恩来国防外交思想一以贯之的重要指导原则。周恩来不仅从国防外交理论上科学揭示了增强国防经济实力对新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坚持反霸维和原则立场和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的特殊价值 ,正确阐发了积极的国防外交对于增强新中国国防经济效能的重要意义 ;而且从国防外交实践着手 ,努力营造新中国国防经济建设的开放氛围 ,积极维护新中国国防经济建设的国际声誉 ;为壮大我国国防经济实力、强化我国国防经济的外交效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文摘大观     
中国综合国力排名世界第六中国社科院对外公布了2006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黄皮书实测结果表明,中国在各大国中综合国力排名第六。黄皮书就公众关注的重大全球政治问题、联合国改革、世界与地区政治、世界政党动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中国国力结构不均衡:在黄皮书里,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专家在具体测度各国经济力、外交力、军事力的基础上,考虑各类力量分配协调性,对主要大国进行了综合国力实测。结果显示,美国以绝对优势排综合国力第一;英国排在第二,该国在资本力、信息力、人力资本和技术力上有一定的优…  相似文献   

17.
1946年1月,中国地矿专家张莘夫等人在东北同苏军洽谈煤矿接收时,被不明身份的人杀害,再加上这时苏、美、英三国正式披露了于一年前秘密签订的、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雅尔塔协定》,由此在中国引发了一场以维护国家主权为主题的声势浩大的反苏护权运动。这场运动以青年学生的大游行为主体,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短时间内遍及大半个中国。运动的直接影响,是迫使当时的国民政府通过外交努力加速苏联撤军东北。  相似文献   

18.
何家生 《国防》2003,(3):45-47
素有“世界花园”之称的瑞士,地处西欧腹地,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直接卷入。一般说来,这是容易滋长和平麻痹思想的。然而,2002年11月,笔者随《中国国防报》考察团到瑞士考察得到的印象是:瑞士人虽然身处中立国的和平乐土,却不乏居安思危、护国安邦的忧患意识。这使我们想起一位瑞士外交家说过的话: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的军事外交活动越来越活跃,反映出当代中国军事外交积极主动、开放透明、多边协作、务实负责的新趋向。透过这些新趋向可以看到,中国军事外交将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为世界的和平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珍宝岛事件是一场给中苏两国乃至世界带来深刻影响的中苏边境武装冲突。《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下简称《剑桥》)的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上对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特别是对珍宝岛事件进行了评述。由于作者受资料所限,也因其观察问题的立场方法不同人剑桥》所阐述的某些结论和观点为我们所不能苟同。本文拟分四个方面就《剑桥》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部分略作评述。(一)珍宝岛事件的原因对于珍宝岛事件的原因,《剑桥》作者用大量的篇幅从“中国的地方局势;中国首都的政治斗争;外交方面的动机”①三个方面进行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