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同治元年(1862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在多次作战的实践中,认识到中国军队军械不精,操练只注重队形即阵法,流于形式,不重实战。鉴于此,他上书清廷,要求派员到德国陆军学院学习洋操。  相似文献   

2.
晚清陆军向近代化嬗变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论述了晚清陆军向近代化嬗变的整个过程 :由于经制兵八旗和绿营的衰败 ,于 1 9世纪 5 0年代初产生了另立新章的湘军 ,并于 6 0年代初衍生了率先全部装备洋枪洋炮的淮军。 6 0年代至 90年代初 ,部分八旗兵、练军和防军 ,在武器装备和训练方面实现了近代化。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决定变革军制 ,编练新式陆军 ,实现全面近代化。本文还论述了晚清陆军实现近代化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朝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等职。1853年随工部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统抵抗太平军,后入湘军曾国藩幕。1861年组建难军,1862年升任江苏巡抚,1865年后历任署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武英殿大学土、文华殿大学士、两广总督等显职。李鸿章是清廷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主要决策者和推行者之一,对晚清政局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李鸿章自镇压太平军而起家,是晚清洋务运动最主要的首领之一。他自1861年组建难军起,便对筹建近代化军队,采用西法练兵,发展近代军事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冀满红清光绪十一年正月(1885年2月),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根据淮军将领周盛波和周盛传的建议,在天津创办了一所武备学堂,这就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李鸿章之所以创办这所军...  相似文献   

5.
目前,史学界对李鸿章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各家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李鸿章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过去对其评价是毁多于誉,尤其在政治、外交方面更是如此,即使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因甲午战败而受到责难。近几年在研究上有了重大突破,在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人们把李鸿章和中国近代化联系起来,给予了公正的评价。关于李鸿章研究的论文发了很多,但是涉及他的军事自强思想的还颇为少见。笔者认为,研究和探讨李鸿章的军事自强思想于研究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大有择益,笔者不揣疏陋,愿就此问题与史学界的学者或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曾任山西巡抚及两广、湖广、两江总督等要职的晚清重臣张之洞,面对日益严重的外患危机,从御辱图强的动机出发,认真探求军事变革之道,先后提出了众多军事近代化思想并努力付诸实践,对晚清军事近代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着眼于武器装备现代化创建军工企业,全面更新武器装备;第二,编练自强军、湖北新军,建立近代化陆军;第三,致力于军事教育,培养近代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7.
清末,随着武器装备和训练的近代化,清军军服也由旧式戎衣向西式制服转变。经过自强军、新建陆军军服的发展,1903年北洋常备军军服初步具备了近代西式军服的雏形,标志着中国军服由冷兵器时代向近代火器时代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清廷于1905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颁布了西式陆军军服制度。1905年新军服制的制定,是清末军事近代化建设的重要成就和近代军事体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之一,对近代中国军事、社会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19世纪7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人赴海外留学之风渐开。1875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选派7名淮军军官前往德国学习,开中国近代军事留学事业之先河。由于缺乏经验,此次赴德留学并不成功,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为其后留学生的派遣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后勤近代化建设经历了酝酿和初步发展两个阶段。两次鸦片战争是其酝酿时期,近代军事后勤思想开始萌芽,军队中开始引进西洋先进武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是其初步发展时期,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晚清军事后勤近代化在军事工业、军队武器装备、军费收支、军事交通、医疗卫生、后勤体制等方面初步发展。中国军队开始从传统军事后勤向近代化后勤转变,为清末后勤近代化的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丁日昌(1823年—1882年)是一位毕生致力于我国军事和国防近代化(即当时的现代化)的重要人物。他是我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人,是我国近代海军的设计者,又是改革兵制的倡议人和试行者。他历任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等。在二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中,他既有关于军事国防的大量论述,又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实干家。对于丁日昌的国防近代化思想,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淮军援沪后,大批引入西洋武器装备部队,并聘用洋教习教练洋操,推动了淮军在训练制度上的相应变革,开创了中国军队仿效西法练兵的先河。淮军的训练特点是重技术、重队列、重阵法,而轻视思想教育。由于军官培养与军事训练相脱节以及在军事制度上未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淮军对西方训练方法精髓的掌握。  相似文献   

12.
曾李交替与湘消淮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翁飞 《军事历史研究》2001,105(3):54-68
1 8 67年初李鸿章取代曾国藩担任剿捻主帅 ,是近代集团势力湘消淮长的显著标志 ,反映了湘淮两军的不同历史发展道路。本文通过论述关于裁湘留淮战略决策的形成、曾国藩督师剿捻及其所遇到的掣肘以及曾李交替中的委婉曲折 ,分析了剿捻期间曾李瓜代的全过程 ,对以往湘淮军研究中有关湘淮矛盾冲突的某些结论 ,提出自己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海防问题开始引起一些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的关注。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建立近代海军问题被清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1875年,清廷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从而拉开了筹建北洋海军的帷幕。 北洋海军始建时,其舰船从阅沪等地抽调(如“镇海”、“操江”两舰分别为闽沪两厂制造),以后主要从英、德两国购买。1875年.李鸿章花费45万两银子从英国购买了4艘炮舰——蚊子船,这批炮舰于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2011,(2):69-F0004
长安工业公司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是国有特大型军民结合型企业、国家重点保军骨干企业之一。公司前身成立于1862年.系清朝洋务大臣李鸿章创办。距今149年历史,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揭开了筹建近代海军的历史巨幕。沈葆桢作为第一个由朝廷钦命的船政大臣,全权负责福州船政局的工作。在主持船政的实践中,他秉承左宗棠的思想衣钵,始终坚持培养人才与举办船政并举的方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艰苦工作。在中国海防近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的阶段,沈葆桢从海防建设的具体工作入手,与李鸿章等人从战略视角着眼海防建设,形成了互补的合力,推动了中国海防近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津门小站     
出天津城沿津沽公路上咸歧公路,南行六十里,入一喧哗闹市,便是小站镇了。她背靠津城,面向海滨,听得见大沽炮台的炮声,眼见过血溅津门的阵容,是天津南大门的海防重镇。这里没有“登斯楼可以极目远眺”的台阁,也没有“凳几不可蹬”的天门。在这海滨平原上,历史的遗迹似乎都被现代的装扮所取代了。你也许急欲知道小站的由来吧。置身于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人群之中,你哪会知道,上百年前,这里仅仅是一个只为军事联驿过路歇脚的小小兵站。那是清光绪元年(1875年)的事了。当时李鸿章奉慈禧太后令,调他手下淮军将领周盛传,率领一支号称老盛军的九千余人的队伍,由合肥开至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在《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写道:“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此话不为夸张。同样,研究近代战争,尤其是十九世纪后三十年的对外交涉和战争,都离不开李鸿章。作为近代中外战争中方关键人物之一的李鸿章,他是清政府国防战略的主要制定者。本文仅就其守势战略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10,(2):F0004-F0004
长安工业公司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是国有特大型军民结合型企业,国家重点保军骨干企业之一。公司前身成立于1862年,系清朝洋务大臣李鸿章创办,距今148年历史,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19.
晚清军校教育与军事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诸多层次与内容中,军事教育是较早兴起的一个部分。晚清军校教育与军事装备、军制等方面的近代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成就与局限对军事近代化的其他方面均有着推动与制约作用。一、军事装备更新与军校教育武器装备对军队的教育训练有直接的影响,而军事教育则能保证装备功效的发挥,并促进装备的改进。两者在军队建设中具有辩证统一性。1、西洋军械一晚清军校的启动因素军事教育灼演变总是与武器装备的更新联系在一起,在武器发展的不同阶段,军事教育有着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与要求。冷兵器、热兵器到近…  相似文献   

20.
湖州保卫战是太平天国在苏、浙、皖根据地进行的最后一场保卫战。战役自1864年3月底杭州失守后开始,至8月28日太平军撤出湖州城结束,历时5个月之久,历经天京沦陷前后两个阶段。太平军在湖州战场上英勇地抗击着左宗棠所部湘军和李鸿章所部淮军从南北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