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谭震林是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文章重点论述了谭震林在土地革命时期 ,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为人民军队的建设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重重困难,领导当地军民创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它既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八路军挺进华北进行敌后抗战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是: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坚决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大力发展革命军队;坚持把武装斗争同农民运动相结合,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陕甘革命根据地斗争的伟大实践及其经验,对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80年前,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人毅然领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数百次武装起义,创建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起义,并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创建了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了保卫红色政权,我党在鄂东南、闽西地区先后成立了四支红十二军.现将其各自的战斗历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学界关于西北苏区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西北苏区应称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应充分肯定陕西省委在创建革命根据地中的作用,同时指出其失误;正确评价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几次重要会议的作用;刘志丹并没有给长征中的红军送信;上世纪30年代陕甘武装起义不应称为"兵变"、"兵暴"。  相似文献   

6.
在我军革命战争时期的通信发展史上,无线电通信始终是保障指挥与协同的主要手段,同时,有线电通信也在保障指挥与协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高度重视和指导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有线电通信网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一、川陕革命根据地有线电通信网建设规模可观1932年10月,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经过两个多月艰苦转战,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南。12月,翻越冰雪覆盖的大巴山,迅速解放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创建了著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全盛时期,东起城口,西…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60周年,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峥嵘岁月里,培育了井冈山的革命传统。它是我党我军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纪念两个6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我军在井冈山时期形成的光荣传统,对于加强新时期的军队建设,完成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随后,我党在各地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因各根据地之间缺乏联系,以至于部队的番号出现了重复使用的现象。其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就先后组建了五支,  相似文献   

9.
5月上旬,陕西某预备役团组织40余名预备役干部奔赴铜川市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追寻中国工农红军在那里创建红色政权的足迹,这是该团利用驻地红色资源优势推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效落实的实际举措。照金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在照金纪念馆,预备役官兵看着那些陈列在展柜中的大刀、长矛、土枪、土炮,还有那一幅幅讲述革命先烈献身伟大事业的展板图片,感慨良多、深受教育,纷纷表示,一定要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努力工作、奋发进取,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陕北红军[1]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北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军事建设的重要成果。目前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领域,学界较多关注陕甘边根据地和陕甘边红军,对陕北根据地及陕北红军涉猎偏少,研究主要集中在陕北红军的建立过程、陕北革命领导人与陕北红军、陕北红军名称辨析、陕北红军与长征胜利等方面,[2]鲜少专门总结陕北红军的建军模式与经验,诸如陕北红军如何创建壮大、陕北红军的兵源构成、党组织与群众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陕北红军的成军模式及影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基于此,  相似文献   

11.
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创建,总结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共同特点,探析了党在根据地时期经济建设的经验和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村、农民为中国革命的成功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以井冈山为代表的农村根据地孕育了中国革命;以延安为代表的农村“特区”发展了中国革命;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赢得了中国革命。如果中国革命不以农村为根据地,不以农业为生存依托,不以农民为基本力量,我们就没有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这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每一位领导干部、每一位“城里人”都永远不能忘记的。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30年代,蒋介石叛变革命,集数十万军队,“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由于党内错误路线的干扰,我军丢失了大片革命根据地,被迫长征,辗转二万五千里,历尽艰辛,终于在陕北站稳了脚跟。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家以南梁为中心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为重要内容的“南梁精神”。本文着重研究了陕甘边根据地革命者在根据地选择、军队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和少数民族问题处理等方面坚持实事求是的史实,指出正是由于他们坚持实事求是,才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确保了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共中央落脚西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国防》1999,(7)
邯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129师在涉县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播下了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种子。如今,具有  相似文献   

16.
1929年1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军长朱德和政治部主任陈毅,率领所部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回旋于赣南、闽西开展游击战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红4军主力在毛泽东等同志的率领下,灵活巧妙地实施机动,多次打破敌人的“会剿”和进攻,使工农武装割据得到大发展,创建了当时在全国最有影响的赣南和闽西两个革命根据地,并与湘赣革命根据地连接起来,发展成为统一的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时期的北满革命根据地,是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今黑龙江省的范围,即当时的松江、嫩江、黑龙江、合江、牡丹江(前绥宁省)五省及哈尔滨特别市,约80个县、市,人口近千万。1945年11月开始创建,到1947年初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18.
“南梁精神”是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建、巩固和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中培养与倡导的先进文化形态,它以“井冈山精神”、“中央苏区精神”为源泉,又体现了陕甘边区的特色,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源泉之一。“南粱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忠诚精神;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的开拓精神;团结协作、扩大力量的包容精神;深入群众、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研究“南梁精神”的历史定位和科学内涵,有利于推进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整体研究,全面认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9.
湘鄂赣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发源地和摇篮之一,苏区红军担负了重要的战略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全国革命。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以刘志丹、谢子长和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领导陕甘边军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在巩固革命政权和壮大革命力量中,形成了独特的群众工作方法.明镜照形,古事知今.深入总结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和经验,对新时代践行宗旨、增强党性、凝聚人心、推进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