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面对日、伪军残酷的“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为扭转被动局面,取得敌后战场主动权,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贯彻执行“敌进我进”对敌斗争方针,在实践中探索出武工队这一特殊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武工队挺进“敌后之敌后”,组织发动群众,争取和瓦解伪军、伪组织,配合主力部队开展对敌斗争,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重要力量,沉重打击敌占区的日、伪军和汉奸特务,分化瓦解敌伪统治秩序,形成有利于敌后军民开展对敌斗争的新形势,有效扭转了敌后战场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游击战争中,曾经活跃着一支秘密深入敌占区开展斗争的精悍的武装工作组织。她,就是被人们誉为敌后斗争的“袖中利剑、怀中匕首”的八路军敌后武装工作队。 “敌人打进来,我就打过去” 1941年,敌后抗战进入最严重的困难阶段。为“蚕食”抗日根据地,巩固和扩大占领区,日伪军大力修筑铁路和公路,并沿两侧挖沟筑墙,增  相似文献   

3.
对少奇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不仅领导开辟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且在领导创建华中敌后根据地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坚持向敌后发展,把发展敌后游击战争作为华中工作的中心任务1938年秋,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批判并基本克服了三明的新投降主义错误,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战区和敌后,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毕中”的方针。会议还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受党中央的委派,从1939年到1942年初,担负起领导…  相似文献   

4.
庹平 《军事历史》2004,(4):23-29
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上海、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这时,国民党军最高指挥机构也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的新战略,并指挥其在华北敌后的军队打游击战。总的来讲,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的游击战相比较,国民党军在华北敌后的游击战,其规模和成绩都不大。本文拟就以下五个方面对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作一探讨,略陈管见。一、国民党军“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的新战略国民党军在华北敌后的游击战,是国民党…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场,是指国民党军队脱离大后方,深入敌后,以根据地为依托,进行游击战争的战场。研究这个问题,不仅是对于国民党在抗战后期军队溃败原因的探讨,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都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试图依据史料,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场的发生、发展和消亡作一探讨,以求教于行家。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以宋庆龄为首发起的抗日救援组织"保盟",广泛争取了国际社会的援助,积极筹集医疗物资与经费,克服重重困难,为八路军、新四军送医送药,在敌后建立起了以国际和平医院为核心的医疗救济体系,有力地支持了敌后战场的医疗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7.
盛夏时节,我们抗战遗址采访组一行,驱车300多公里来到当年敌后抗日堡垒冀南地区采访。当年冀南根据地所在地南宫市人武部部长王栋先、政委郝占平热情接待了我们采访组。两位部领导直接把我们带到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8.
学界以往对沦陷后的上海抗战研究较少。本文首先探讨了抗日敌后战场的定义和构成,认为沦陷后的上海应属于敌后战场的范畴,并对沦陷8年的上海敌后抗战分期及国共力量对比的演变加以勾勒,然后研究了沦陷后军统在上海市区的抗日游击战,以及忠义救国军在上海郊区的抗日游击战,以期丰富对上海抗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工队深入日伪占领区,灵活机动地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斗争,宣传和组织群众,消灭日军,镇压汉奸,破坏日伪的“治安”计划和重要军事设施、物资,争取和瓦解日伪军,有效地配合了正面战场和游击战争的开展,造就了一个个战斗传奇.同时,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为突破日方的经济封锁,国民党军委会和国民政府曾命令各战区组织了规模不等的经济游击队对敌作战,但由于种种原因,国民党经济游击队远比不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工队战绩显赫、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文锋 《军事史林》2013,(8):34-41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坚持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也曾派出大量部队实施敌后游击战,而且规模一度达到近百万人之众,气势不可谓不大,然而最终却黯然收场。这段历史,许多读者是不清楚的。笔者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对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兴衰,做一个简略的叙述,若有疏漏与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华北成为中日双方博弈的重要地带。1941至1943年,日军在华北采取了"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作为实现其"总力战"方针的作战,导致华北敌后战场陷入了极端困难境地。为扭转不利局面、争取对敌斗争主动权,中共中央根据各根据地对敌斗争的新经验,明确提出"敌进我进"方针。随即各抗日根据地创造出多种形式贯彻"敌进我进",并收到明显效果。"敌进我进"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战严重困难时期指导敌后抗日军民对敌斗争的方针,对帮助敌后抗日军民摆脱极端困难提供了战略支撑,进而改变战争的格局,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深远的意义,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创造。  相似文献   

12.
论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柳茂坤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不久就分成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及其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所承担的敌后战场,亦称解放区战场。两个战场对夺取全国抗...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俄罗斯上映了一部名为《流氓》的电影。许多人看完这部电影后都猜测,是否会像影片中再现的那样,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在哈萨克斯坦草原深处设立过这样一所学校,专门招募服刑的犯人们或流浪的孤儿们,把他们培养成视死如归的敌后破坏者。事实上,这所学校确实存在,只不过它不在哈萨克斯坦。如果没有这部影片的话,也许俄罗斯安全部门永远都不会向世人公开这个秘密。  相似文献   

14.
在彪炳史册的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及抗日民众,发挥中国地广人众的优势,创造和运用伏击战、袭击战、破击战、地雷战、地道战、庥雀战等千姿百态的游击战术和作战手段,在广阔的敌后战场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  相似文献   

15.
敌后纪律 作为小说主人公,魏强出场很早.在《敌后武工队》小说第一章,作者冯志就借武工队员贾正和赵庆田的对话,将作品主角、武工队第一小队长魏强的形象勾勒出来—— "'咱们这个小队长怎么样?'赵庆田憋了老大半天,才憋出了十个字.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在华中敌后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战方针政策 ,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统战工作方法 ,在实践中丰富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对地方实力派 ,利用矛盾 ,求同存异 ,共同抗敌御侮 ;与开明士绅、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广交朋友 ,真诚相待 ,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 ;对国民党顽固派采取革命的两面政策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7.
远程火力与敌后侦察兵力的指挥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远程火力与侦察兵力的指挥控制是战役研究的核心问题,运用信息战原理,在信息与火力分析平台上,对敌后侦察信息与远程火力联合作战能力的初步试验表明:敌后侦察兵力的运用可提高命中目标的数量达44.72 %,幅度与远程火力的命中精度相关,当火力精度不高于0.6时,增幅更为明显.因此,科学地运用敌后侦察信息引导远程火力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不仅可以节省宝贵的远程火力资源,还可以为战役指挥开发出基于信息战原理的新战法.  相似文献   

18.
<正>65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浴血奋战的八年时间里,敌后人民兵工战士在日军严密封锁,"围剿",物资、生产条件和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为根据地军民修造兵器弹药,做出了卓越贡献。许多人积劳成疾,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今天回眸战火硝烟的岁  相似文献   

19.
徐向前在抗日战争中,记述了大量战争实践的经历、体会和经验。本文通过对徐向前部分抗战日志的梳理和总结,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的战争实景,并真实地反映了日寇的凶残狡诈和汉奸的严重伪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对敌后侦察反军事诱骗的远程火力打击战法的定量分析是战役研究中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信息作战原理,运用仿真和统计学分析的混合方法,建立基于概率的二人非零和(TPNZS)非合作博弈模型,设计基于侦察与诱骗博弈的远程火力打击战法,定量分析我方的敌后侦察和敌方的军事诱骗对远程信息与火力联合打击能力的影响,并对一个典型实例的初步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与敌后侦察和军事诱骗有关的正确识别目标和错误识别目标的概率以及远程火力命中目标的概率是评估远程信息与火力联合打击能力的关键,而对评估结果进行博弈分析则是远程火力打击战法设计的关键,用识别正确目标和错误目标能力以及远程火力命中目标能力描述的基于敌后侦察与诱骗博弈的远程火力最优打击战法为Δ*=(0,Δ2*,1-Δ2*)=(0.0000,0.7727,0.2273),被打击方对远程火力打击的最优战法为π*=(π1*,0,1-π1*)=(0.8511,0.0000,0.14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