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库桂生 《国防》2005,(4):1-4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摆在国防动员工作者面前的紧迫战略任务。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动员理念、机制、内容和手段从机械化时代转化为信息化时代的一系列活动。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对国民经济动员的理论观念、运行机制、动员内容和动员手段等,以信息化为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创新工程。本文拟就为什么要进行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进行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一、充分认识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  相似文献   

2.
黄淑娟 《国防》2005,(4):7-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战争取代机械化战争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信息化战争这一崭新的战争形态,对国民经济动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弄清信息化战争对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影响,就成为研究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准备问题的前提条件。信息化战争对国民经济动员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战争爆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的特点,要求增强国民经济动员的快速反应能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国防领域,各种反应灵敏、速度快、杀伤力极高的武器装备不断投入信息化战场。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3.
建立与完善国民经济动员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建立健全国民经济动员法规,完善国民经济动员组织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不断优化国民经济动员预案,加快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战争经济动员的理论与实践必须随战争及其形态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高技术战争日益信息化和信息化战争的即将来临,战争经济动员必然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如何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搞好国民经济动员,将成为21世纪初中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与实践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信息化的角度将开放性概念引入国民经济动员理论中,分析了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开放性,提出了开放式动员组织(ONEMO)的概念,阐述了建立开放式动员组织的意义和开放式动员组织的特征及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黎仕林 《国防》2005,(7):13-15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未来战争日益成为交战双方综合实力的较量,后勤保障日益依赖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及其动员能力。因此,我国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必须积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保障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提供强大支持。一、科学确定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核心是信息化,并通过信息化建设,夯实新时期军队发展基础,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国民经济动员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大局,找准发展方向,把握客观规律,抓住…  相似文献   

7.
熊菊生 《国防》2004,(9):62-62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不可忽视以下三点。一是正确制定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规划。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欲一次性建设到位具有一定难度,必须根据战时需要和可能,正确制定近期、中期、远期建设规划,以分步有序地完成建设任务。二是搞好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基础状况调查。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要确立正确的目标,必须对现有的情况“心中有数”,弄清楚建设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为此,必须对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各种现有条件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制订建设方案和实施步…  相似文献   

8.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由感知系统、数据库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组成。它通过信息数据的获取、信息数据的整合、信息数据的分析,最终形成指挥决策数据。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建设,关键在于完善国民经济动员数据管理体系,强化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通国民经济动员信息通道。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分析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对国民经济动员的影响入手,指出了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经济动员建设应把握的重点问题,并从法律法规、运行机制、力量储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经济动员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顾建一 《国防》2005,(4):5-6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军事变革,使现代战争形态正逐步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入。目前,在一些文章中出现了信息动员、信息产业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等不同的概念。笔者认为,这些概念具有特定的内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界定和把握这些概念,对于繁荣国民经济动员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动员,是指国家采取紧急措施,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手段,统一调动战争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为保障战争需要服务的动员活动。…  相似文献   

11.
围绕系统的适应性,国民经济动员将朝着信息化程度高、利益引导与机制保障相统一、核心能力突出、具备综合应急能力的方向发展。应从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的持续创新、整合包括国民经济动员系统在内的保障体系、加强动员平台建设三方面增强国民经济动员系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县级国民经济动员是国家经济动员的最末端,担负着将平时经济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具体任务,作用十分重要。为了提升县级国民经济动员水平,必须延伸组织触角,加强经济动员机构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经济动员法律体系,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拓展国民经济动员经费保障来源渠道,建立国民经济动员经费保障长效机制,提高履行职能能方;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大力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提高精确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13.
加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动员研究,是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准备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要求,国民经济动员必须:注重综合化、集约化、协同化;注重同步性、立体化、多向化;注重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注重隐形化、柔性化、一体化;注重模块化、精确化、速率化。  相似文献   

14.
《国防》2013,(12):53-53
为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协同2013"京津冀国民经济动员区域协同保障仿真演练,日前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仿真演练研究中心举行。演练涉及军民通用物资扩产、社会资源征用、专业保障队伍抽组等动员任务,由京津冀的省(直辖市)经济(装备)动员办公室和部分地市(区县)经济(装备)动员办公室几十个单位参加。参演人员利用计算机操作终端,根据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视频实时展开;京津冀国民经济动员协同保障领导小组根据态势变化,及时协调京津冀国民经济动员系统实施协同保障。  相似文献   

15.
李汉柏 《国防》2006,(8):12-13
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总体要求,依托军地信息化建设成果,建立信息网络,构建信息平台,加强系统集成,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二是信息化在国防动员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强化。各地在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交通战备、人民防空、国防教育等工作中,紧紧抓住信息化建设这个重点,国防动员各项建设的科技含量不断加大,信…  相似文献   

16.
李金宇 《国防》2011,(7):50-51
国民经济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头戏。现代战争具有爆发突然、预警时间短、节奏快、高投入、高消耗等特点。新形势下,要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加强和改进国民经济动员工作,营造好连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桥梁",促进军事需求与国民经济供给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7.
国民经济动员相关规范和标准体系框架应按照基础维、业务维、时间维、行业维、性质维、级别维六维总体结构构建,其层次可分为国家级动员类通用标准和综合标准、行业级动员类通用标准、专业级动员类通用标准、产品级动员类通用标准。建设重点包括组织系统、规划计划、预案系统、演练系统、潜力统计调查、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等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8.
国民经济动员转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适应国家安全、新军事变革和战争形态的转变,国民经济动员必须更新动员内涵,拓宽动员范围,构建预警系统,细化动员等级,设置高效率动员机构,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从而实现根本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叶健  吴春龙  陈力 《国防》2002,(7):24-25
搞好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是编制经济动员预案和建设经济动员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国民经济动员潜力,对于制定战时后勤保障计划、合理使用地方经济动员保障力量,实施军地一体化的战时后勤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夺取未来战争胜利的关键环节。 一、强化组织领导,筑牢基础工程 国民经济动员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工作,它的潜力调查任务涉及到国民经济诸多部门、行业和领域,是一项较繁杂的系统工程。应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经济动员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来抓,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20.
国民经济动员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创新热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内容涵盖了动员的范畴、地位、功能、模式和快速动员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其特征表现为全面性、本土性、阶段性和探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