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辐射导弹的优劣剖析及作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辐射导弹又称为反雷达导弹,主要以防空系统的无线电辐射源为目标, 重点打击、摧毁防空系统雷达。作为雷达的克星,反辐射导弹是现代空袭与反空袭斗争的产物。从60年代在越南战场投入使用到最近的伊拉克战争,许多战例表明,反辐射导弹是压制防空系统十分有效的手段,为夺取战场电磁优势、  相似文献   

2.
现代战场中,空袭兵器的部署密度高、作战强度大,战场态势变化不定。空袭一方在发动大规模空袭时,往往伴随以雷达干扰并实施火力压制,严重妨碍防空系统全面发挥作战性能。防空一方的部队包括隶属于陆海空军的防空、导  相似文献   

3.
反辐射无人机是压制、摧毁敌防空系统的重要硬杀伤手段。从需求上阐述了发展反辐射无人机的重要性,分析了其突出的特点;并通过对反辐射无人机的作战效能分析,理论说明了利用反辐射无人机攻击敌方雷达预警系统、防空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标准"反辐射导弹所谓反辐射导弹(又称反雷达导弹),系指可直接摧毁敌方雷达辐射源的一种机载进攻性武器,它利用敌方雷达辐射的电磁波进行导引,从而搜捕、跟踪并摧毁目标,其作战对象主要是目标指示雷达、地面防空系统雷达(包括地空导弹制导雷达、高炮瞄  相似文献   

5.
筑起雷达的铜墙铁壁——反辐射导弹对抗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辐射导弹是地面防空雷达系统的主要威胁之一。1986年美国和利比亚冲突中,美国发射40枚哈姆反辐射导弹,摧毁并压制利比亚防空雷达警戒系统,迫使利比亚大部分雷达短期内不敢开机工作。在海湾战争中,美空军发射1000多枚哈姆反辐射导弹,英军发射100多枚阿拉姆反辐射导弹,这些新型反辐射导弹为彻底摧毁伊军C3I防空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反辐射导弹已发展到第三代,技术性能越来越先进。但是,同世界上任何一种先进武器一样,反辐射导弹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主要是:对目标辐射源的依赖性,超宽频带导引头的灵敏度、测角精度受到限制,导引头的分…  相似文献   

6.
一、反辐射导弹(ARM)——当今电子战中的佼佼者现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战争的电磁威胁战场环境日益复杂而严峻多变。当今电子战中的进攻方已将软杀伤的电子对抗措施和硬杀伤的武器相结合,即侦察、干扰与摧毁一体化的电子战技术和战术运用,是实现防空压制的最有效手段。而反辐射导弹是防空压制的主要硬杀伤武器。自六十年代中期“百舌鸟”ARM用于越南战场以来,反辐射导弹在中东战争、马岛战  相似文献   

7.
反辐射导弹亦称反雷达导弹,是一种专门攻击辐射电磁波的雷达等电子设备的精确制导武器,是压制、摧毁防空系统的主要硬杀伤手段。反辐射导弹的出现,使电子战从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和反侦察、反干扰扩展到电子摧毁和电子反摧毁阶段,使电子战技术从软杀伤发展到硬杀伤阶段。自美军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世界上首先装备了“百舌鸟”AGM-45反辐射导弹后,苏联/俄罗斯为与美国竞争,也研制和装备了多种型号的反辐射导弹,主要有:AS-5(KSR-2)、AS-6  相似文献   

8.
反辐射导弹是一种利用敌方雷达辐射的电磁波发现、跟踪并摧毁目标的导弹,又称为反雷达导弹。由雷达、地空导弹和高炮组成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对航空兵突防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反辐射导弹的问世正是为了反制敌防空系统。反辐射导弹不是使敌方雷达暂时致盲的“软杀伤”武器,而是对敌方雷达予以摧毁的“硬杀伤”武器。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在努力发展反辐射导弹,美国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因此,系统地分析美国发展反辐射导弹的轨迹与思路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9.
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融入战术防空体系对防空作战效能的影响如何定量评估是作战运用研究的重要问题。采用阶段概率分析法建立了打击空袭方预警机、电子干扰机对防空作战效能和我方航空兵突击作战效能影响评估模型,通过计算可得出定量数据供作战研究参考。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将能极大地提高防空导弹体系作战效能,对于获取防对抗中的信息优势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地面防空由被动防御向攻防兼备转型将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反辐射导弹及其对抗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辐射导弹的快速发展给防空系统雷达及其它辐射源造成极大威胁。针对反辐射导弹技术战术特点,综合分析研究了反辐射导弹的作战使用弱点,从技术、战术、指挥三个方面着手,提出了对抗反辐射导弹的几种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可较好地满足防空兵部队抗反辐射导弹的作战与训练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空袭体系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对主要空袭兵器的性能和使用以及空袭模式进行了描述,总结出未来空袭作战的几个特点:(1)空袭以体系的形式出现;(2)多种攻击兵器并用,主力对地(水)面攻击飞机将是战略轰炸机、歼机轰炸机、武装直升机;(3)精确制导武器已成为空袭战场中的主要兵器;(4)战术使用更加灵活多变,对防空体系造成重大的压力,把抗饱和攻击,抗电子干扰,抗反辐射导弹,反TBM,反隐身飞机作为防空体系解决的重大课题,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2.
加强电子攻击的“硬杀伤”能力用反辐射导弹摧毁敌方电子设备是电子对抗措施中最有效、最彻底的办法。反辐射导弹的导引头实际上是一部无源雷达,它利用敌方的电磁辐射自行导引,专用于摧毁敌方电磁辐射源及其载体和操作人员,因此是一种特殊的电子对抗手段,称之为电子战的“硬杀伤”手段。由于这种被动寻的武器隐蔽性好、作用距离远,能全天候使用,已成为现代战争中防空压制的主要“硬杀伤”武器之一。近  相似文献   

13.
以伊拉克战争为代表的近期局部战争表明,城市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要战场,空袭与反空袭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因此,做好防空作战准备是城市民兵建设的重点内容。不仅大城市,而且作为大城市之门户,并与大城市防空作战具有联动作用的卫星城民兵,都要做好防空作战准备。重点是要在战法研究上下功夫。我们认为,在信息化战争中,卫星城民兵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战法”反敌空袭。(一)长短结合消耗战。“长”指的是民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短”指的是民兵高炮(机)和民兵轻武器。要根据所处的位置及其军事价值的大小,以能够遂行一定的防空…  相似文献   

14.
朱如华 《环球军事》2013,(16):44-45
现代高科技战场上,空袭作战规模大,火力猛,突然性强。突袭飞机为避免防空火力杀伤并达成袭击的突然性,常利用地形掩护和雷达扫描的盲区,实施超高空和超低空飞行。面对大规模、多层次、多波次空中威胁,现代防空防导弹斗争必须全方位、多层次的展开。  相似文献   

15.
飞机等现代空袭平台为应对红外寻的防空导弹的威胁采用了多种对抗技术。分析了典型红外对抗的作用机理,评估了空袭平台实施红外对抗后,对红外寻的防空导弹作战造成的影响。仿真结果对开展防空对抗作战研究和防空导弹改进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吴忠国  孙德强 《国防》2003,(4):61-62
雷达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研制与应用是世界防空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革命。1937年,英国最先在东南沿海部署雷达网“链条”,由于它能测知德国飞机的来袭时间和大致方向,对于处于劣势的英国空军保存实力和夺取防空作战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后,雷达在历次战争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雷达已广泛应用于防空预警、导弹及反导弹系统制导、战场监视、新式武器测评等方面。 雷达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使雷达成为首当其冲的攻击目标。电子干扰、反辐射导弹、低空/超低空突  相似文献   

17.
在防空系统、战术导弹和火炮AA系统中,雷达探测系统已成为战略早期预警。作战指挥和控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自越南战争结束后,在对敌方防空系统攻击中,采用SEAD系统显得十分重要。在以往的攻击中,采用了能寻雷达发射机寻的导弹,攻击目标主要集中在敌方的预警监视雷达、作战司令部、控制系统以及中一远程AA导弹连。如今,甚至用新一代反辐射导弹,攻击地面力量有组织的、机动的战术AA部队。采用这种新式导弹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18.
张天文 《国防科技》2007,(11):80-82
面对防空作战中空袭目标的多元化,特别是巡航导弹和反辐射导弹等空袭兵器对被掩护目标构成的严重威胁,本文在对近程反导武器系统的功能要求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程反导武器系统作战能力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以对防空导弹雷达的杀伤概率作为攻击机对防空导弹的毁伤效能指标,分析了攻击机利用反辐射导弹和辐射源定位/攻击两种方式打击敌方防空导弹雷达的作战过程.针对两种打击方式分别给出了其相应的杀伤概率模型.最后,举出示例,具体分析了影响反辐射导弹杀伤概率、攻击机发现目标概率和进入目标概率的各种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军 《国防》2005,(4):47-48
在未来城市联合反空袭作战中,城市民兵应在补充预警报知系统,提高反空袭的侦察预警能力;填补火力空白,提高反空袭作战的整体抗击能力;发挥信息作战优势,提高反空袭的信息防御能力;参与多种保障,提高反空袭的综合保障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完成上述任务,城市民兵反空袭力量似可编为七个群体:情报预警群。由民兵警戒雷达、光学侦察器材分队和对空观察哨组成。主要任务是尽远发现空情,快速报知,为抗击群提供情报。火力抗击群。由民兵高炮、高机和便携式防空导弹部(分)队组成。主要任务是在末端打击来袭的敌空袭兵器。信息对抗群。由民兵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