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建光  张明  钟华 《国防科技》2012,33(4):74-80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一直对俄罗斯实施战略挤压。北约东扩的步伐不断加快,北约干涉的触角不断延伸。通过东扩和干涉北约形成了对俄的”弧形包围圈”。近来,美国不断继续增强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力量,高调重返亚洲,实施战略东移。为此,作为欧亚大国的俄罗斯也结合新军事变革,不断加快远东军事力量建设,旨在恢复和增加在亚太的影响力。文章对俄罗斯加快远东军事力量建设的战略考虑予以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5月的欧洲-大西洋地区,政治风云变幻令人眼花缭乱:5月24日,俄罗斯与美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并发表了美俄新型战略关系的联合声明;5月28日,北约19国和俄罗斯领导人在罗马签署了建立北约-俄罗斯理事会的《罗马宣言》……一时间,“冷战彻底结束”,“美欧关  相似文献   

3.
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导弹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是俄罗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主力与核心。尽管最近美俄已就核武器削减问题达成协议,但战略核力量仍将是俄罗斯的“撒手铜”。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后,面对美国在军事领域咄咄逼人的攻势行动,不甘心大国地位的削弱与动摇,及时调整了俄罗斯的军事战略,确定了新的军事学说,并明显加强了针对美国和北约的军事演习,采取在北冰洋发。  相似文献   

4.
北约东扩咄咄逼人,俄罗斯睡不安枕。在常规力量难以同北约相抗衡的情况下,只有依靠核武器实施遏制,给自己撑把“核安全伞”,这便是当今俄罗斯的核战略。为此,在军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俄仍未放松对战略核力量的建设,战略火箭军和海军战略核力量仍能得到充足的保障。作为三位一体核力量之一的海战略核力量,由于具有隐蔽性好、机动性高、生存力强、作战阵位灵活等独特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未来海基战略核力量将占俄全部战略核力量的50%,海基战略核力量将在俄军事安全战略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1 俄罗斯海军现有4个级别的战略导弹潜艇27艘,全部为核动力。其中“台风”级6艘,DⅣ级7艘,DⅢ级13艘、DⅠ级1艘,分别部署在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发射阵位主要在巴伦支海和鄂霍茨克海。“台风”级重型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是前苏联于70年代研制的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弹道导弹潜艇,是以美国的“俄亥俄”级为对抗目标的。“台风”级潜艇集前苏联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实现其全球新战略,悍然发动科索沃战争,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对俄国防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场世纪末的战争尚未结束之时,俄就已经着手大幅度调整其国防建设战略和军事部署,今后的发展趋势已初见端倪,其做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修改军事学说,确立以北约为主要作战  相似文献   

6.
巴尔干之战表明现代联合空袭的主角是空,海军,海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3月25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代号为“联盟力量”的大规模、长时间的空中打击。“联盟力量”基本上实现了“天、空、海、地、电磁、网络”  相似文献   

7.
尽管2003年世界军事热点远离了欧洲地区,但欧洲各国海军的发展动向却十分令人瞩目。这不仅仅体现在以美国,西班牙为首的国家派兵支持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更体现在欧洲国家的防务趋向“独立”、海军战略的大调整和海军装备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8.
王春生  刘娜 《环球军事》2008,(21):16-18
俄格武装冲突以来,北约军队在俄罗斯的西部、南部、东部战略接近地频繁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俄军亦不甘示弱,举行了苏联解体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参演实兵最多的“稳定-2008”首长司令部战略演习。一时间,俄军精锐部队尽出、大有与北约军演一决高下之势。“稳定-2008”是俄强军富国的决心书,还是俄军事战略调整的分水岭?这场大演习会否为俄罗斯赢得真正的战略稳定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  相似文献   

9.
国伟 《宁夏科技》2001,(9):28-31
6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布什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会晤,就导弹防御问题进行磋商。这次俄美首脑会晤,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俄美并没有在这次会晤中解决双方的严重分歧。普京在会晤中重申了俄罗斯对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一贯立场,即:“反导条约”是国际安全的基石。布什在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说“俄罗斯不是美国的敌人,实际上这次会晤使我相信,俄罗斯可以成为我们的一个强大的伙伴和朋友”。  相似文献   

10.
近来,围绕着美国拟在捷克和波兰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有关各方展开了一场颇为激烈的较量。据报道,美国计划于2010年左右在捷克部署10枚导弹拦截系统、在波兰部署一个导弹防御雷达系统,现已就此事与捷、波两国开始谈判。此举遭到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俄罗斯总统普京5月15日在会见来访的美国国务卿赖斯时指出,美国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目的无疑是制约俄罗斯,并重申“俄坚决反对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然而,面对俄罗斯的强烈反对,美国近期仍一再声称,不会改变在东欧乃至高加索地区部署导弹  相似文献   

11.
对于那些更靠近西部的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欧洲伙伴国——最明显的是德国——来说.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并不会对其领土构成威胁。结合普京对于欧洲人无法有效管控美国寄存在欧洲的战术核武器的附加言论,表明莫斯科方面希望对议题重新进行界定,摆脱“俄罗斯对抗西方”的论调,让“老欧洲”对北约新成员国的价值和效用,以及美国采取的导致美俄关系恶化的举措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2.
6月12日至17日,美国总统布什进行他上任以来的首次欧洲之旅,共访问了5个国家,在布鲁塞尔出席了北约首脑会议,在瑞典参加美国与欧盟首脑会谈,在斯洛文尼亚首次与俄总统普京会晤。布什试图说服欧洲盟国及俄罗斯同意修改或废除反导条约,为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铺路。可是他此行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13.
自1983年3月23日美国总统里根抛出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SDI以来,美、俄之间斗法的触角又延伸至太空。然而,正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伴随其东扩的步伐把SDI翻版成为TMD,在亚太地区紧锣密鼓地进行游说和部署之际,俄罗期却因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内外交困,把象征着太空角逐成就和地位的“和平号”航天站卖给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同时,一些居于领先地位的航天技术项目的开发也就此搁浅,这其中就包括民用和军用价值都十分巨大的“人造月亮”实验。 “北极之光”构想 地处北极圈附近的城市的治安问题,一直困扰着前苏联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14.
王伟力 《环球军事》2009,(10):14-15
近年来,在美国要把反导系统部署到波兰,北约竭力拉笼俄罗斯周边国家的同时,俄罗斯被迫展开了“绝地反击”。2008年8月,俄打赢了对格鲁吉亚的战争,宣布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赛梯独立,迫使西方面对现实;12月,在委内瑞拉举行军事演习,把它的战略轰炸机和巡洋舰开到了美国的“后院”;2009年2月,吉尔吉斯斯坦宣布将关闭吉境内的美军基地;搁浅多年的俄白统一防空体系也正式形成……如今,北约与俄罗斯正因5月份于格鲁吉亚开始的演习而较劲,新的博弈又登场了。  相似文献   

15.
谭正平 《当代海军》2006,(12):56-59
在冷战期间,波兰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与所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同归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切听命于苏联,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根本对立。冷战结束后,进行了颜色革命,向西方看齐,于1999年3月12日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波兰的“向西看”政策无孔不入,波兰海军也不例外,曾经对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国、瑞典、丹麦和挪威构成了较大威胁的波兰向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抛出橄榄枝,并参加北约组织的各种军事演习,昔日的“棕水海军”,通过大肆购买美式装备,包括“佩里”级导弹护卫舰,把“红白旗”(波兰国旗)挂在该级舰上,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可进行远洋作战的“蓝水海军”。  相似文献   

16.
朱伟 《国防科技》2006,(9):39-42
5月23日,俄罗斯《独立报》报道,目前,美国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已经安装了9个导弹拦截系统,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也有2个此类系统。美国还计划2011年前拆资16亿美元在东欧新建反导基地,部署10枚拦截导弹,此举不能不引起俄罗斯军事专家的怀疑和焦虑。一旦美国在东欧建成反导基地,加上他们在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和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已投入使用的反导基地,那俄战略火箭兵在东、西两边发射导弹的任何动向都会被监视,美国就可以监视和瞄准俄罗斯的整个领土,形成对俄“导弹防御包围圈”。借防伊朗之名,构建对俄“导弹防御网”美国强调,由…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2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问希腊时称,俄不会仓促接受北约,“不应人为地加速俄罗斯与北约接近的过程”。当日晚些时候,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结束了两天的磋商。北约秘书长罗伯逊与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宣布,北约与俄罗斯决定抬升双边关系:“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更名为“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双边关系从原来单纯的磋商关系,转变为磋商、合作、联合的关系;在双边合作机制中,俄罗斯具有决策权,但不会有否决权。双方决定,在明年5月的北约-俄罗斯外长会议以前,商定新合作机制的实质内容。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告诉记者,北约与俄罗斯确立新的合作机制,表明北约与俄罗斯已“融为一体”,而不再是“19 1”的关系。俄外长伊万诺夫则强调,俄对这一新的合作机制表示满意,但俄罗斯目前并没有加入北约的打算。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初期,美俄关系曾经有过短暂而一厢情愿的“热恋期”。然而,随着美国推行“防俄、限俄”政策,俄对美的幻想破灭,逐渐与美拉开了距离。1996年,美俄之间矛盾进一步增多,磨擦进一步加剧。美对俄施加压力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北约东扩。前不久,美国总统克林顿宣称,在2000年实施东扩计划,美国国会决定给予匈牙利、波兰、捷克三国60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为其加入北约做准备。二是美国为在俄罗斯周边建立一个遏制与平衡体系,竭力向独联体渗透。不仅乌克兰成为美对外援助的第四大受援国,而且还取消对哈萨克斯坦等六个前苏联国家的武器禁运。由  相似文献   

19.
张伟 《环球军事》2010,(23):1-1
北约里斯本峰会会场流传一个暗藏政治含义的笑话:猎场看守人邀请熊一道去打兔子,熊很纳闷,为什么看守人手中握着猎熊的枪?这则笑话由俄罗斯驻北约代表罗戈津发布在网络上,“看守人”是指北约,“熊”指俄罗斯,“枪”则是北约欧洲导弹防御系统。这则笑话的背后体现出俄罗斯在对待北约反导系统上的戒备心态。  相似文献   

20.
自铁幕落下,世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两极对峙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左右了世界的政治和军事格局。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并未承继昔日苏联的雄风,一度受到美国和北约的战略挤压,生存空间处于困窘当中。近年来,北约东扩、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以及独联体内发生“颜色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