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机和球柱润滑性评定仪分别考察了环烷酸在喷气燃料中的摩擦学性能,利用EDS能谱对磨斑表面微观形貌及组成进行了扫描分析,并探讨了环烷酸的润滑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环烷酸能有效改善喷气燃料和柴油的润滑性能;环烷酸抗磨剂添加量为80μg/g以上时,既可满足喷气燃料对润滑性的要求,又能兼顾用做柴油时对燃料润滑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分别使用孔径为0.22,0.45,0.8,1.2,2,5μm的滤膜对喷气燃料进行过滤,测量过滤后的颗粒污染度、电导率和水分离指数,并分别在沙保氏培养基上进行真菌培养;对使用0.45μm滤膜的喷气燃料测量其过滤前后的闪点、冰点、铜片腐蚀和实际胶质等理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经2μm及以下孔径滤膜过滤的喷气燃料颗粒污染度小于7级,满足洁净度要求,且喷气燃料中的微生物孢子被除去;经1.2μm及以下孔径滤膜过滤的喷气燃料水分离指数增大;经0.45μm及以下孔径滤膜过滤的喷气燃料电导率降低到50 pS/m以下,低于标准要求;经0.45μm滤膜过滤前后喷气燃料的闪点、冰点、铜片腐蚀和实际胶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有和无超声振动条件下,分别考察了不同摩擦频率、摩擦载荷对GCr15/45钢摩擦副的减摩抗磨性能影响,初步探讨了油润滑条件下的超声润滑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振动可以改善GCr15/45钢摩擦副的减摩抗磨性能,并使45钢表面磨痕变窄、磨痕深度降低、表面犁沟数量减少、磨粒磨损程度减轻.超声振动没有改变摩擦副间的磨损机理,但通过减少45钢表面所承受的正压力和有效阻止磨屑的二次磨粒磨损,改善了摩擦副间的摩擦磨损.  相似文献   

4.
以JD75+Ka4-70型导管螺旋桨为研究对象,利用CFD软件研究了不同水洞直径和导管桨直径时洞壁对导管螺旋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管螺旋桨在水洞试验时,若要使测量结果与敞水性能之间的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则要满足桨洞直径比小于1/3的要求,以尽量减少洞壁对导管桨的影响;若仅要求相对误差不大于10%,则桨洞直径比小于1/2即可。对于更大的桨洞直径比,由于导管桨与洞壁之间的相互影响过于强烈,试验的难度较大,并且数值计算的收敛性也较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高海拔地区因缺氧和燃料燃烧不完全造成的发动机动力下降和燃油消耗率增加的问题,将生物柴油以不同体积分数(5%,10%)掺混到柴油中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通过控制发动机进气压力模拟高海拔条件下含氧燃料的燃烧,考察平原和海拔3 000 m地区不同掺混比例的含氧燃料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原燃用含氧燃料,发动机功率较燃用纯柴油有所降低,且降幅随生物柴油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燃油消耗率上升;在海拔3 000 m地区燃用含氧燃料,发动机功率较燃用纯柴油有所增加,且燃油消耗率下降;不管是在平原还是在海拔3 000 m地区,燃用含氧燃料均能够显著降低HC、CO和碳烟排放,但NOx排放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有机膨润土、HVI400矿物基础油、添加剂和极性助分散剂为原料,实验研究一种有机膨润土润滑脂,较详细地考察了极性助分散剂、添加剂及制备工艺(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研磨次数)对膨润土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极性助分散剂采用丙酮时制备的膨润土润滑脂性能良好;液态添加剂比固体添加剂的效果好;制备工艺对膨润土润滑脂的性能有一定影响.采用15%有机膨润土稠化剂和85%HVI400矿物基础油,以2%-4%丙酮作极性助分散剂,添加0.5%抗氧剂、0.5%防锈剂、1%油性剂和4%极压抗磨剂,制备工艺为快速搅拌30 min,研制出一种性能良好的极压膨润土润滑脂,该润滑脂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胶体安定性、机械安定性、防锈性、抗水性和极压抗磨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MoDDP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考察;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仪(EDS)分析了磨斑表面微观形貌及元素组成,探讨了MoDDP的润滑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oDDP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和极压性能,392 N载荷下抗磨减摩效果最佳;1%和0.75%分别为油品最佳减摩和最佳抗磨的MoDDP添加量。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S、P、Mo等MoDDP特征元素参与了摩擦过程,反应生成的含S、P、Mo化合物在提高油品润滑性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柴油中添加20%的生物柴油,通过试验研究了掺混后的燃料对装甲车辆柴油机动力输出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的生物柴油对各转速下最大输出扭矩影响不大,最大降幅小于2%;常用转速下(1400r/min)全负荷范围内降低碳烟的效果较好,可降低23%~100%;同时,HC排放量可降低11%~70%,CO排放量可降低33%;外特性工况下,在中、高转速时亦可降低碳烟排放22%~46%,但NOx排放有一定程度升高,部分工况下升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2种φ2mm粉芯丝材电弧喷涂Fe-Cr-Ni涂层和7Crl3涂层以及与2种典型润滑油抗磨添加剂的协同效应,并借助X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其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DBP和ZDDP润滑油抗磨添加剂能明显地改善电弧喷涂Fe-Cr-Ni涂层和7Cr13涂层的抗磨性.添加剂DBP能显著地降低2种电弧喷涂涂层/GCr15摩擦副的摩擦系数,但ZDDP抗磨添加u剂的减摩效果不太显著.在含DBP和ZDDP添加剂油润滑条件下,涂层磨痕表面形成了摩擦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10.
PDSC评定柴油氧化安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一种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的柴油氧化安定性评定方法,采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对柴油氧化安定性进行评定,通过单因素变量法分析了升温速率、恒容氧压、试样量对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确定了3种因素水平分别为8~12℃/min,2.5~4.5 MPa,2.5~3.5 mg。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出升温速率对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最大,恒容氧压的影响最小。方差分析表明在升温速率为8℃/min,恒容氧压为3.5 MPa,试样量为3.0 mg时,试验方法的区分性最佳。在该试验条件下,考察了5种油样的重复性,结果表明PDSC法的重复性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一种新型含N杂环化合物用作润滑油添加荆时的多效性能.合成了该新型含N杂环化合物,利用元素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该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又通过热重试验、四球试验、抗氧化试验以及铜片腐蚀试验考察了其热稳定性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润滑油的抗磨及抗氧抗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的该添加剂后磨斑直径较基础油降低30%~50%,高温氧化的热失重温度较T202提高约20~25℃,且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因此,该新型含N杂环化合物用作润滑油添加剂时具有高热稳定性、抗磨、抗氧及抗腐等多效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舰船在极浅水域中的航行阻力及航行安全预报问题,提出了静力平衡方程与叠模定常流计算相结合的数值计算方法。经分析比较可知,该方法只需进行一次姿态调整,姿态收敛偏差即可小于5%。水动力计算结果与水池模型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当深度/吃水比(h/Tm)为1.18时,阻力预报相对偏差为3%左右、下沉量绝对偏差小于2 mm,触底航速预报相对偏差小于5%。该方法可有效避免计算过程中姿态波动导致解算失败的问题,具有良好的计算稳定性和收敛性,且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浅水航行船舶航行性能数值计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选用NiCoFe-LDHs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通过Weber-Morris内扩散模型,研究了吸附过程中甲基橙在NiCoFe-LDHs上的扩散,考察了溶液温度和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变化。结果表明:NiCoFe-LDHs对甲基橙的吸附分为3个阶段:表面扩散、孔内扩散和粒子内扩散;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且为熵增过程;溶液pH值为5时吸附率最高,达到97.1%,吸附量达到825 mg/g。  相似文献   

14.
采用TSM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个中心振荡频率为2.46GHz的负阻补偿型LC压控振荡器。该压控振荡器采取差分负阻结构,利用反型NMOS电容实现频率调谐。通过对可调电容的特性研究,振荡器实现2.08GHz~2.84GHz的宽频率覆盖范围调谐,同时通过调节负阻器件的宽长比、优化片上螺旋电感几何参数获得高品质因数等方法提高振荡器的相位噪声性能。在1.8V供电电压下对电路仿真,相位噪声小于-120dBc/Hz@1 MHz,最低可达-125dBc/Hz@1 MHz,工作平均电流为3.74mA。在1.6V供电电压时工作正常,满足单芯片跳频频率综合器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润滑油出现的高温性能差等问题,考察5W/40和15W/40两个黏度等级重负荷动力传动通用润滑油在柴油发动机上的实际使用性能。在BF6M1015CP柴油发动机和柴油车辆上分别进行1 000 h发动机台架可靠性试验和高原实际道路行车试验,利用红外光谱等仪器对定期抽取的油样进行理化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两个黏度等级的重负荷动力传动通用润滑油各项理化指标变化较小,均能满足高原地区大功率、重负荷柴油发动机的用油要求。使用两个黏度等级润滑油的发动机在功率和扭矩方面大小相当,使用5W/40重负荷动力传动通用润滑油的发动机在高转速区(转速高于1 600 r/min)油耗率低,在低转速区(转速低于1 600 r/min)油耗率较高;但在抗氧抗腐性、高温清净性和抗磨性等方面,15W/40重负荷动力传动通用润滑油的表现略优一些。  相似文献   

16.
Co3O4/CeO2材料的制备及低温氧化CO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淀氧化法制备了Co3O4/CeO2催化剂,运用XRD,BET,TPR(程序升温还原)表征手段,考察了不同钴铈比及焙烧温度对钴铈复合氧化物物理及化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在干、湿条件下进行了一氧化碳氧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铈的加入使Co3O4的粒径变小,经723 K温度焙烧制得的钴铈比为91的复合氧化物中Co3O4的平均粒径为9.5 nm,BET比表面积为119.8 m2/g.干燥条件下,Co3O4的活性优于钴铈复合氧化物,而当反应气中存在湿气时,适当比例的铈的添加起到了抑制湿气的作用,较纯Co3O4活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