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纳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是日军在太平洋上的一个前沿基地。作为西南太平洋的最高军事长官,麦克阿瑟将军希望美军能够迅速而且不付出大的代价就可以夺取布纳。毕竟,西南太平洋战区情报头子查尔斯·威洛比准将已经在行动前向麦克阿瑟打包票说:“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日军试图对盟军的行动作出猛烈的抵抗。”  相似文献   

2.
1943年1月,日军在位于南太平洋的腊包尔港和布因港集结兵力。由于美日在瓜岛争夺正酣,坐镇珍珠港的美军高层推测日军即将作困兽之斗。刚刚接替戈姆利将军担任美南太平洋战区司令的哈尔西上将认为,虽然美军已经控制瓜岛,但仍需更多增援部队以防意  相似文献   

3.
1943年初,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之战的胜利,遏止了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攻势,使之由全面进攻转入全面防御。此时日军在整个太平洋地区仍占有直径五千英里的圆形区域。其中有数以千计的重要岛屿,有的岛屿还在盟军的凸出地带,如北部的阿留申群岛,西南部的所罗门群岛等,对盟军威胁较大。因此,日本大本营决定采取“以全力牵制美军于无足轻重的小岛”的战略方针,企图在太平洋上同盟军逐岛争夺,以阻止盟军的进攻,挽救其在太平洋  相似文献   

4.
阿维 《军事历史》2005,(12):32-39
美国海军“瓜达尔卡纳尔”号(CVE-60,以下简称 “瓜岛”号)是卡萨布兰卡级的第6艘,由华盛顿州的 凯泽尔(Kaiser)船厂建造。该舰于1943年1月5日开工,6月 15日下水。“瓜岛”号是为纪念美国海军1942年在太平洋瓜 达尔卡纳尔岛的胜利而命名的。该舰满载排水量11000吨,双  相似文献   

5.
危险的视察计划1943年,随着日军在瓜岛的落败,形势逐渐对美军有利。日本联合舰队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面对这样的局面,提出了拼个鱼死网破的"伊号作战"。自4月7日开始,日本海军航空兵对瓜岛、新几内亚水域的美军船只、机场进行了攻击。由于日本方面夸大战果报告,使得山本以为取得了极大的战绩。4月13日,他决定亲自到靠近瓜岛前线的各基地去视察,慰问士兵并鼓舞士气。当天傍晚,一  相似文献   

6.
邢静 《军事史林》2014,(1):26-3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太平洋战场上出现了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一幕:大批日军飞行员驾驶战机撞击盟军舰只.这种惨无人道的自杀战术被冠以“神风”特攻之名。  相似文献   

7.
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河南大片国土沦陷,中共中央作出“绾毂中原”的战略决策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转折的一年。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及东南亚战场先后转入战略反攻, 日军已陷入战略上的全面被动。到1944年初,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已被切断,其在中国的长江补给线也受到中美空军的严重威胁。日军为扭转被动局面,在中国发动了旨在打  相似文献   

8.
英国历史学家马克斯·黑斯廷斯的新著《复仇女神:日本之战1944-1945》中,他详细地描述了发生在远东和太平洋的日本“神风”特攻队向美国人发起的自杀式攻击行动。他揭示了这个面临盟军的步步逼进,企图以“玉碎”行动顽抗到底的国家,如何发动了一场神风队攻击的自杀式战斗。  相似文献   

9.
神秘的“K号作战计划”,在死亡边缘挽救了一万多日军的生命! 绝密的“K号作战计划”,使美军打歼灭战的计划落空。尼米兹将军感叹,“日军伪装巧妙,行动果敢,所以才能出其不意地撤走部队,由此可见日军组织的周密详尽!” 大战在即 山雨欲来朔风急 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使日本海军军力大挫,再加上太平洋战争第一阶段已告结束,1942年6月初,日本计划在太平洋  相似文献   

10.
1943年,自瓜岛撤退以来,美军逐步开始战略反攻。失去补给的日军守岛部队接二连三地面临着“玉碎”之危机。 不寻常的设想 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感到海军潜艇的补给能力有限,认为必须拥有独立补给能力,否  相似文献   

11.
战争进入第4个年头,双方实力越来越悬殊。通过3年的较量,日本战败已成定局。 太平洋上日军最前线的各岛屿都处于盟军空军的猛烈轰炸之下,像砧板上的肉一样,随时都有被盟军吃掉的可能。 为了攻破日本防卫本土的大门,盟军决心攻克马利亚那群岛。 马利亚那群岛是绵延400多公里的弓形群岛,是日本“绝对国防圈”中的一个关键性链环、日本本土的南部屏障。 4月23日,美航空部队开始对马利亚那群岛进行空袭。 迎战美军的是日本第1机动舰队,由小泽治三郎任司令官,共有两个战列舰分队、3  相似文献   

12.
新西兰海军能说得上的战功不多,但有一桩战绩在世界海军史上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可不多。1943年1月29日夜,新西兰皇家海军第25扫雷舰队两艘小型护卫艇“几维鸟”号和“恐鸟”号驶入瓜达卡纳尔岛西北的卡米姆博湾(KamimboBay)。是时,瓜岛战役已近尾声,新西兰海军参战,纯粹是作为盟军摆个样子。  相似文献   

13.
1943年,同盟国军队在亚洲战场大举反攻,日军处于战略防御的被动地位。年底,盟军对缅甸实施空前规模的战略轰炸,并从中国云南、印度利多及缅甸的西、南方向加紧了围攻侵缅日军的准备工作。日军为了摆脱在缅中平原被优势盟军四面合围的困境,乘盟军反攻准备尚未完成之际,抢先于1944年3月8日,以4个师团近十万人的兵力  相似文献   

14.
郭彩虹 《环球军事》2012,(15):59-61
1943年底,日军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渐露颓势。日军第51师团残部退入新几内亚东北休恩半岛,企图与第20师团残部一起固守西奥。对于这一动向,美军看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5.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38年10月入侵广州,中国华南抗战就此揭开序幕。此后,广东(含海南岛)和广西境内组建起多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后统称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配合了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和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支援了盟军太平洋战场作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史和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1944年初,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已失去战略主动权。由于美国海空军的打击,日本本土与南洋群岛日军的海上联系已濒于断绝。在中国战场,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在1943年一年中,与日本空军为争夺制空权展开了激烈空战。美国空军的活动范围逐步由中国西南部扩展至东南地区,也对日本至南洋的海上运输线构成威胁。在此情况下,日本大本营为挽救其孤悬南洋的“南方军”,决心摧毁美军在中国的空军基地,并打通从中国东北直至越南的大陆交通,以建立起联系南洋的陆上通道。  相似文献   

17.
1943年,同盟国军队在亚洲战场大举反攻,日军处于战略防御的被动地位。年底,盟军对缅甸实施空前规模的战略轰炸,并从中国云南、印度利多及缅甸的西、南方向加紧了围攻侵缅日军的准备工作。日军为了摆脱在缅中平原被优势盟军四面合围的困境,乘盟军反攻准备尚未完成之际,抢先于1944年3月8日,以4个师团近十万人的兵力(15军3个师团,印伪军1个师团),分三路袭击印度的英帕尔。北路31师团于4月6日攻占科希马,切断了英军从迪马普尔对英帕尔的增援与补给;中路15师团和南路33师团亦先后于4月上、中旬形成对英帕尔的南北合围。但在英印军的顽强抵抗和反…  相似文献   

18.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2,(17):70-70
是盟军就要牺牲你 麦克阿瑟将军指挥之下的太平洋登陆战与欧洲战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前者对盟军根本就看不上。早年曾收留过麦帅的澳大利亚军队始终被排斥在主要战事之外。战争后期,美军主力向菲律宾集结,而其他几处战场,文莱湾、巴利卡坦、布拉甘维尔、塔拉坎等等围困战的任务就落到了澳大利亚军队肩上。巴利卡坦战役,澳军阵亡229人,为的是夺取岛上机场,但这处机场直到战争结束也没能修复。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短短几十年间,日本就把台湾变成了自己在太平洋上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为它后来发动的侵略战争服务。太平洋战争期间。从东南亚运往日本的物资都要经过台湾海峡,所以日本在岛内驻扎了大量的陆、海军部队以保卫这条海上生命线的安全。基于上述理由,盟军方面也把打击驻台日军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当时驻扎在中国大陆的美国第14航空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飞虎队”承担了这项任务。  相似文献   

20.
郭彩虹 《环球军事》2008,(18):20-21
1943年,太平洋战事出现转机时,美军却没有做好大举反攻的准备。当年5月,美军进攻被日军占领的阿留申群岛时,以伤亡1800人(日军阵亡仅150人)的高昂代价夺回阿图岛。同年8月的基斯卡岛之战更加离谱,美军对日军的撤退行动一无所知,竟然对着空无一人的小岛轰炸两周,在随后的登陆行动中,美军还误炸误伤百人。如果这种表现在太平洋星罗棋布的岛屿上都重演一回,美军等不到在日本登陆就没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