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屯田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从西汉开始在西域屯田戍边,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清、民国时期至新中国。一、两汉时期公元前101年,西汉政府在乌垒城(今轮台县策大雅)设使者校尉,以保障军事补给和来往使者的粮食供应。《汉书西域传》载:"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最早的地方官员,这一地区也是汉朝在天山以南地区的第一个屯田点,也是西域都护府的雏形。公元前60年,汉朝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中央王朝在西域统治的完全确立。从此,西域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相似文献   

2.
郑吉,会稽人(今浙江),自幼尚武,少有大志,喜习外国事。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勇敢,有谋略。他是从士兵累功逐步升为将军的。在统一西域的大业中,立下了功勋。主动出击,再征车师车师为西域军事要地,分前、后庭两部分。车师前庭位于今吐鲁番盆地,车师后庭在今吉木萨尔县之北,控制着天山以北地区。匈奴僮仆都尉常驻今焉耆一带,以车师为后援。因此,控制车师对汉朝和匈奴都至关重要。公元前90年、99年,汉武帝曾两次从中原派兵远征车师,  相似文献   

3.
《兵团建设》2007,(10):28-28,29
公元前169年,晁错上书汉文帝刘恒,提出“募民实边”建议,为历史上最早之屯垦戍边策。文帝采纳其言,招募民众,迁徙于塞下(今陕西北部),以抗击匈奴。  相似文献   

4.
姚晓敏 《兵团建设》2003,(8):4-8,37
公元前105年,西汉在眩雷筑要塞,屯田积谷。眩雷,即今伊犁昭苏一带,史料证明历史上中国最早的屯垦始于伊犁。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军十五师进驻伊犁,这支新中国成立后戍守祖国西陲的部队稍后改编成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四师,成为伊犁河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屯垦部队。沧桑变化五十年,弹指一挥间。2002年,农四师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8亿元,位居兵团第五,它的粮食、油料、牲畜年末存栏、羊毛总产量位居全兵团之首。历经50年,农四师在伊犁河谷、昭苏盆地的大漠荒原上累计开荒140多万亩,开创了田连阡陌、渠道纵横、屋宇罗布,树木成荫的绿洲,创办了一大批工交建商企业、科技文卫单位,它目前已是中国西北边疆开发建设的生力军,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事业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屯垦戍边千年已存,盛极时也曾规模宏大,但是,戍边将士变换频繁,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戍边群体. 班超曾经营西域三十余年.年轻时的班超"大丈夫无他志略",欲仿效张骞"立功西域",以期封侯.班超晚年基本上实现了他年轻时的志愿,如果不是他71岁时上书皇帝的一道奏折"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则有可能成为屯垦戍边、扎根西域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新疆的屯垦戍边起始于公元前的汉武帝时代,汉王朝的这一重大政治措施的实施,使得新疆正式纳入祖国的版图。屯垦戍边既抗击外敌的入侵,保卫祖国边疆,又从事生产建设,推动边疆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因而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并成为经营西域的重要国策,使得屯垦戍边事业代代相传,绵延不绝。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随  相似文献   

7.
正肩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人走过了辉煌的一甲子,又迎来了再创辉煌的新甲子金秋十月,五彩缤纷的绿洲大地迎来了兵团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屯垦戍边一甲子,戈壁惊开新世界。翻开西域2000多年屯垦的历史,最为耀眼辉煌的是兵团屯垦戍边的60年。兵团的屯垦戍边走出了历史上屯垦"一代而终"的藩篱,屯垦戍边事业代代相传。兵团的屯垦戍边是化剑为犁、和平发展的典范。屯垦戍边使命赋予兵团人既屯垦又戍边的双重角色。1954年10月,17.5万名军人集体转业,投入到  相似文献   

8.
陈平 《兵团建设》2012,(8):51-52
兵团的屯垦戍边是2000多年西域屯垦的延续,是新中国的一大创造屯垦文化是古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屯垦戍边是中华民族古代的政治智慧。屯垦,其意为"屯垦边境,就地开垦";戍边即保卫边疆。屯垦戍边发轫于西汉,兴于大唐,盛于康乾,衰于清未,振兴于新中国。绵延2000余年,历朝相袭,时兴时衰。兴则王朝强,丝路通;衰则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就在这里开基始祖,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王震在西域屯垦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最为灿烂辉煌的一章是:戈壁惊开新世界,屯垦盛世在兵团。兵团60年的屯垦戍边,走出了历史上屯垦"一代而终"的樊篱;一座座新城镇在天山南北拔地而起;一个个工业园区展现出戈壁荒漠从来没有过的风景;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引领全国……兵团屯垦戍边走过了一个艰难与辉煌的甲子,又迎来一个崭新与灿烂的新甲子。从安营扎寨到设市建镇  相似文献   

10.
汉朝招降匈奴策略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史实与考古材料 ,得出汉朝对匈奴实施招降战略理论的观点。汉朝迫于匈奴外患 ,长期奉行招降匈奴策略。贾谊“三表五饵”招降策略 ,具有很强的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汉武帝是贾谊招降策略积极奉行者 ,招降成绩也最辉煌。在汉匈双方实施招降对抗互动过程中 ,招降观念开始泛化 ,招降保障体系也逐渐完善 ,影响了汉匈战局和汉匈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兵团考察时指出,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兵团的存在和发展绝非权宜之举、而是长远大计。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兵团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兵团工作的目标要求。要实现这些目标要求,必须着力提升兵团发展能力,壮大兵团综合实力,打牢兵团发挥特殊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常惠,山西太原人。幼年家贫,少有大志,爱学习,喜习外国事,机智勇敢,威武不屈。因功封为长罗侯。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初立,对汉表示友好。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武帝嘉其义,乃遣中郎将苏武持节送还留汉的匈奴使者,并带大批礼物赠送单于,答其善意。常惠自奋应募,以假吏身份随苏武等百余人出使匈奴。  相似文献   

13.
历代屯垦纵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边 《兵团建设》2004,(9):110-113
我国政府在新疆组织屯垦,从公元前105年开始,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元朝、清朝等17个政府,先后在新疆组织各族军民进行过大规模的屯垦戍边活动。  相似文献   

14.
祝谦 《兵团建设》2012,(10):25-26
屯垦事业有今天,从历史演化而来;戍边事业有今天,从历史创新而来;兵团事业有今天,从扭转乾坤而来生产建设兵团在中国是一个特殊建制。新疆兵团成立最早,是共和国农垦的长子。一度,兵团"家族兴旺",全国成立了十几个,遍布祖国的东南西北。如今,"长子"变为一个没有"旁系亲属"  相似文献   

15.
当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肩负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走过46年光辉历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迈着铿锵的步伐,走向新的世纪。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事的社会主义屯垦戍边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加快新疆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巩固祖国统一的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千秋大业。新疆地处祖国西北,古称西域,与8个国家接壤,有160万平方公里面积、5700公里边境线,土地、草场、矿产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历史上看,新疆始终贯穿着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从西汉起至民国等朝代,均在新疆采取了"平时积谷,战时参战"和"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御之备"的兵屯、民屯等战略方针,把新疆屯垦与祖国统一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6.
兵团农牧团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任务?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更好地发挥好"三大作用",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有效途径之一。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推进农牧团场精神文明创建要在"四抓"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三世纪末,当我国西汉王朝建立的时候,居住在北方的匈奴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新兴奴隶制部落国家。匈奴统治集团经常派骑兵南下,杀掠人民。破坏生产,构成了我国北部的主要边患。汉武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外媒体及出版物不断炒作中国骊轩古城(今甘肃永昌县者来寨村)为2000多年前安置神秘失踪的古罗马军团的“罗马城”的消息。甘肃永昌县人民政府在1994年立的《骊轩遗址碑文》中称:“此处为骊秆古城遗址。最早为匈奴折兰王府,后称者来寨。北二十里处为西汉初所置番禾县。西汉河西农都尉设在番禾县城南。流亡的罗马帝国远征军从西域归降汉王朝后,汉王朝安置罗马降人于农都尉之南者来寨,立县骊轩。”  相似文献   

19.
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干净整洁,一排排白墙红瓦的职工住宅坐落有序。在这里,以弘扬爱国主义和兵团精神、突出屯垦戍边特色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团史陈列馆、"屯垦人旧居",每年吸引着数万人前来接受教育和观光旅游……  相似文献   

20.
汉朝与匈奴战争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匈几百年的大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对汉匈双方谁是主动进攻方,谁是防守方历来有所争议.怎样去客观地判断进攻方,不妨从战争的起因、目的和结果以及军事力量、战略意图等多方面综合分析,较全面地认识这一问题.还有关于汉朝战胜匈奴皆因骑兵数量多这一观点,笔者认为颇有不妥.从白登之围到汉武帝时期多次出击匈奴的诸多战例中,可以看出汉朝取得胜利并非因骑兵数量多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