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海军》2001,(10):46-47
1.《国防教育法》是何时颁布的? 答:20()l年4月28日 2.《国防教育法》根据什么制定的? 答: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 3.我国《国防法》何时颁布的? 答:1997年3月14日 4.《国防教育法》对国防教育地位和作用是怎么表述的? 答: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滚力、提商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5.《国防教育法》规定国防教育的方针是什么? 答: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6.国防教育的原则是什么? 答: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7.《国防教育法》规定国防教育内容与…  相似文献   

2.
国防教育——固国兴邦的战略之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义昌 《国防》2002,(6):8-10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固国兴邦的战略之举.从2001年4月28日《国防教育法》的颁布施行,到今年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可以看到国家重视国防教育的程度以及国防教育的重要地位.当前,要深入扎实地做好国防教育工作,必须全面、系统、准确把握国防教育的理论内涵,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清国防教育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不断增强搞好国防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国防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更趋多样化,国防教育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国防教育,完成十七大提出的"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打牢国防建设的社会思想基础"这一要求,必须以创新精神,积极研究探索国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国防教育是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重要手段,抓好国防教育工作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它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特别是各级国防教育办公室,要积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自觉把国防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议程,纳入社会宣传统一规划,纳入财政预算专项保障,纳入人大、政协监管范围,努力使国防教育机构设立规范化、工作运行常态化、检查考评实绩化.  相似文献   

5.
党政领导干部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他们既肩负着经济社会建设的时代重任,也履行着领导和参与国防建设的重要职责.在全面推进改革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接受国防教育的条件、方法和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必须结合领导干部自身特点,从工作岗位实际要求出发,着力提升教育层次、强化国防素养,搞好结合渗透、增强国防观念,完善教育机制、激发行为动力,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国防技能.  相似文献   

6.
国家以法律形式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加强新形势下全民国防教育的高度重视,彰显了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我国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教育日的活动内容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地方各级政府和同级军事机关统筹安排,联合组织.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是推动国防教育深入持久开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全民国防意识、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玉文 《国防》2007,(5):27-28
国防教育是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国家以立法形式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对于促进国防教育普及发展、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全民国防教育日与国家设立的其他节日、纪念日相比,社会影响面还不是很大,亟须予以修订.本文从修订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必要性、修订应把握的基本原则、全民国防教育日具体日期选择及主要考虑等方面作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富有创新的对策和举措.  相似文献   

9.
《国防》2001,(9):31-33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根据一和教育法制定。、 A、国防法B、宪法C、兵役法 2.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A、基础B、前提c、保障 3.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一。 A、国防义务B、军事义务C、服兵役义务 4.国防教育贯彻一、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 A、全民参与B、平战结合c、分类施教 5.国防教育的原则是,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一教育相结合。 A、行…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三条 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第四条 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分类组织实施。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接受国  相似文献   

11.
弄清国防心理的结构组成,是增强国防教育针对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关键。国防心理由基础反应能力、国防认知、国防感情、国防意志四大部分组成。正确掌握国防心理的结构特点,有利于增强国防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国防教育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和国防教育活动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们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谋划,创新形式,狠抓落实,使全民国防教育深入人心,扎实有效。一、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国防观念党的十六大要求全面加强国防教育,增强  相似文献   

13.
王利静 《国防》2005,(10):73-73
为纪念《国防教育法》颁布实施4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国防教育法》,不断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辽宁省本溪市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司法局、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共同举办了以“心系国家安全、共铸强大国防”为主题的“纪念《国防教育法》颁布四周年学习报告会”。这次活动对在全市增强依法开展国防教育的自觉性、依法健全国防教育机制、依法落实各类单位国防教育责任制、逐步完善国防教育法规制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溪市举办纪念《国防教育法》颁布四周年学习报告会@王利静  相似文献   

14.
钱军 《国防》2002,(12):55-55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县(市、区)国防教育办公室由党委宣传部和人武部合署办公,地点则大多设在人武部.人武部在国防教育中要想发挥更好的职能作用,既要当好"导演",又要唱好"主角".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教育的一系列指示,自觉把开展国防教育作为加强国防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大事来抓,不断探索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新路子,有效地增强了全民国防观念,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奔  马俊 《国防》2011,(11):68
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到来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增强民众国防意识,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武装部组织区内的乡镇街道和高校武装部,在各街区繁华地段集中开展了以"依法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公民国防观念"为主题的国防教育宣传活动。通州区委、区政府和区武装部的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要求,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进一步推动国防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百家国防教育部门、新闻出版单位联合举办“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知识竞赛。竞赛试题:试题及辅导材料参见本刊网站www.shipnet.com.cn。试题共50道,每题设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北京地铁总公司在改革开放形势下,着眼地铁特点,坚持抓好职工的国防教育,促进了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百强企业、全国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受到国防部的通报表彰。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率先垂范,增强国防教育感召力 北京地铁总公司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当年地铁创建时成建制转业。隶属地方20年来,他们坚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把国防教育摆到  相似文献   

19.
四川丹棱县在抓国防教育中,始终坚持“四个结合”和处理好“六个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四个结合”是:国防教育与全民政治教育结合,在政治教育中穿插国防教育内容;基地教育与经常性的教育相结合,使国防教育做到常抓不懈;灌输教育与启发式教育相结合,以增强国防教育的感召力;国防教育与行业教育相结合,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六个关  相似文献   

20.
杜长富  田明宇 《国防》2012,(9):55-56
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国防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关系国家安危兴衰的社会工程.必须充分认识时代发展的新形势,确立新的观念、采取新的举措,扎实有效地推进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