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亩金浪,万顷辉煌,万台收割机纵横吞吐,万吨稻谷颗粒归仓。 粮农数着票子,笑逐颜开:“我们今年真是增产又增收哇!”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素有“全国水稻第一县”之称的湖北省监利县,今年粮食获得大丰收,平均亩产达430公斤,预计总产可达8.5亿公斤,农民仅种粮就增收488万元,稻谷单产和粮农收入均创7年来新高。  相似文献   

2.
刊中报苑     
在土地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迅速沙化的今天,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带每年却有万亩荒漠变成绿洲,创造这一水土开发奇迹的是兵团农一师十四团。十四团是塔里木垦区最边远的一个团场,严重的盐碱、干热风、沙化等不良因素制约了团场的农业发展。从1958年建团到1989年的30年时间里,该团耕地面积一直不足4万亩,粮棉单产始终徘徊在150公斤和30公斤左右,农场连年亏损,人均负债近万元。面对严峻形势,该团场决定科学治沙,走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处周秦发祥之地,被称为“神农(炎帝)之乡”的陕西省宝鸡市,近几年来,粮食产量却逐年稳步上升。1985年至1988年,全市粮食总产以4.4%的辐度递增,1989年达到12.85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02公斤,比上年增长7.5%。回顾宝鸡市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的历程,当地党政领导深有感触地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项极其宏伟的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工程项目——吉林松辽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1989年这项工程实施以来,共改造低洼易涝盐碱地50万亩,粮食总产量由改革开放的不足10亿公斤,跃上50亿公斤的新台阶。199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1亿公斤,粮食增产占全国增产总量的1/8。对此,地方领导和群众都说:这要给  相似文献   

5.
正从1962年起,兵团各级党委都认真总结了生产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教训,以水定地,因地种植,精耕细作,并从建立稳产高产田的长远目标出发,进行了平地、治碱、拉沙改土、渠道防渗、改建条田,实行草田轮作、农牧结合、营造防风林带和培植林区,组织机械化全能生产队,建立样板农场,开展大面积丰产运动等,使主要作物单产得到显著提高,总产也稳步上升。1963年至1966年,兵团粮食的单产分别为96公斤、113公斤、116公斤、138公  相似文献   

6.
“贫困县的帽子摘掉啦!”1988年国务院从列入全国贫困县的花名册上,抹掉了山东省平原县的名字,这一消息传来,全县人民欢欣鼓舞。这个县说贫困也是够特殊的,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10年,全县就吃掉国家7500万公斤统销粮;这个县说富裕变化也是  相似文献   

7.
刊中报苑     
一团棉花创高产今年,农一师一团棉花喜获丰收,总产由前两年的2000多万公斤,增至现在的3800万公斤,单产皮棉由前两年的120公斤增至现在的140公斤,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并荣获"全国农业棉花标准化示范团"和"全国科技示范团"的荣誉称号。(李勇)农工姜遗赋55万引进新农机用电脑操纵拖拉机,这个遥远的梦想在农二师三十三团一连农工姜遗赋手中变为现实。他引进价值55万元的美国凯斯7220型拖拉机和法国KUHN 全悬挂翻转式五铧犁,成为巴州地区智能化农机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有个被人们称为武装工作“船老大”的县委书记,他就是盐城市射阳县县委书记徐昆荣。1989年,他任县委书记以来,这个县的人武工作三年跨了三大步,1989年被上级评为达标单位,1990年跃为达标先进单位,1991年再次被评为先进单位。他本人不但受到省、市的表彰奖励,去年还被评为全国人武战线十佳新闻人物之一。1989年隆冬的一天,刚任县委书记第二天的徐昆  相似文献   

9.
《兵团建设》2012,(5):42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是全国粮食生产大镇,全镇20万亩耕地的95%以上种植玉米,依托合作社,2009年曾创下亩产1112公斤的高产纪录。围绕玉米,该镇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组建了五里明现代农业开发公司。从农户到合作社再到农业公司,合作经营模式创新带来了粮食高产稳产。集约经营大幅提单产先锋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该镇首家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有366户农民将自家原来分散经营的1万亩的土地,按照每亩为  相似文献   

10.
要闻     
《兵团建设》2012,(23):2
正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12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公告显示,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5895亿公斤),比2011年增加1836万吨(183亿公斤),增长3.2%,实现"九连增"。"九连增"创下了世界粮食生产的中国纪录。  相似文献   

11.
提起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农业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梅园雪,当地农民如数家珍:"她就是我们种粮农牧民的圆梦人,她把全旗玉米单产提高了150公斤,创造了亩产1150公斤全区玉米高产纪录,让我们旗连续9年粮食总产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名……"从农牧民朴实的话语中不难看出,20多年来,梅园雪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已融入了"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12.
植棉新技术的每一次推广应用,都推动兵团棉花生产迈上新台阶。从地膜植棉到宽膜替代窄膜再到六大精准技术的应用,兵团皮棉单产由1983年的40公斤,提高到2006年的140公斤。23年来单产增加了100公斤。下一步的潜力来自何处?杂交棉全面进大田加之育苗移栽技术的普遍推广,将进一步释放兵团农业生产的潜能。全兵团棉花皮棉单产站上200公斤的高位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3.
1984年,河南省宁陵县人均收入仅82元,是全国100多个贫困县之一。1990年,宁陵县一跃成为全省的粮棉双高产县,粮食亩产达到79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679元。面对这一巨大变化,有人问,这座贫穷到富裕的“断桥”是怎么架通的?宁陵县副县长路统禹兴奋地告诉大家:“这座‘断桥’是民兵带头学习和推广科学技术架通的。” 1985年,有两则信息从偏僻的农家小院传到了县人武部。这年春  相似文献   

14.
位于塔克拉玛干太沙漠东北边缘的农二师三十团40年前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一孔雀四场,它寄托了当年那些军垦战士对自己农场的几多憧憬、几多热望。直到1985年以后,这只孔雀才真正梳翎展羽,逐步形成了以棉花、水稻、香梨、鹿茸为支柱产品,种植业、园林业、畜牧业三足鼎立的产业结构。全团经济发展,社会稳定。1999年,三十团被农二师列为"科技示范团"创建团场。科技创新的大潮使绿洲万木更加郁郁葱葱,这只美丽的孔雀也展屏吐翠,尽显风采。建立配套机制推进科技创新三十团的职工几乎都知道,这里农业生产每前进一步都与科学技术分不开。70年代末,他们在水稻种植上推广了航空作业,水稻单产由213公斤提高到400公斤,团场扭亏为盈;80年代,引进推广了地膜植棉技术、化学除草技术,棉花单产打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生产飞速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已经有10年历史。10年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000亿公斤左右,达到了全国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的温饱水平。农业总产值,1987年比1978年增长了23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也增长了76.8%。农村社会总产值1987年与1980年相比,增长了238%,按可比价格计算也翻了一番。农村非农业生产的产值,1980年只占29%,1987年则已占总产值50.8%,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农村劳动力中,已有20%以上的剩余劳力从事非农业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农村人均收入1978年为134元,1987年已增加到463元。  相似文献   

16.
数字     
正10.1%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29143亿元,比上年增加11889亿元,增长10.1%。97%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超过1.2万亿公斤,增产247.1亿公斤,比2003年产量增加了3425亿公斤,粮食自给率达到97%。24.2万亿元2013年度中央企业经营业绩数据显示,去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4.2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2260万套据悉,目前我国保障房建设开工数已经超过2000万,达到2260多万套。  相似文献   

17.
正兵团农业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处于全面推进的新起点上 1953年11月,新华社向全国发布新闻:新疆军区玛纳斯河流域军垦农场(今石河子垦区)创造了2万亩棉花单产201公斤的纪录。从此,我国棉花种植突破了北纬44度禁区,开辟了祖国最西北的植棉基地。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南江县的特困乡新民乡,山高、坡陡、地瘦、灾害频繁,是县人武部的扶贫联系点。经过几年的努力,1989年,人均粮食650斤,纯收入415元,越过了温饱线。县人武部部长彭仁金召开乡、村干部会议,集中大家智慧,制定越过温饱线后新民乡经济发展的下一步规划。彭部长主张,第二步建新民乡小水电站,使集体有个骨干项目;第三步建“绿色工程”,使家家有个“钱袋子”。为争取建新民小水电站这个项目,他10余次把县农行、水电、开发办、计经委等部门的领导同志请到县人武部搞论证评估报告;数次带水电、农行、开发  相似文献   

19.
爬坡记     
2004.年,农三师五○团棉花喜获丰收,全团播种棉花8.46万亩,实现总产2800多万公斤,单产籽棉331公斤,总产比2003年增加25%。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历数人类战争历史,无不以争夺粮油资源为最终目的。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幕的开启,河南省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创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郑州价格”已成为世界粮食价格的“晴雨表”。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河南省每年还向国家贡献200亿公斤以上粮食及其制成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