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在华驻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期间外国在华驻军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华战争,企图独占中国,称霸亚太,其侵华兵力最高额达到200多万人;英国先是撤走了在中国内地的驻军,继而又丢失香港,驻港英军也变成乌有;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被卷入战争,与中国结为同盟,其在华驻军的数量大增,驻军性质由侵略者转变为与中国并肩抗击日本侵略的盟友;苏联没有正式在华驻军,但派来了志愿航空队援助中国抗战.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强国侵略半封建半殖民地弱国的战争,也是一场弱国打败强国的战争。这一战争的胜利,与毛泽东英明的国际战略理论密切相关,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国际战略必须搞清它的理论支点。   一、 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世纪 30年代,中国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而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资产阶级大国已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日本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和时代条件,则成了一个具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中,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特别是和日本进行了科学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中法和中越关系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这次战争由于传统上“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的历史评价而广受史学界的关注和争论。但是,与中国近代史上其他几次战争的研究相比,对这场战争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而且受特定历史因素的影响,研究工作还时起时落。改革开放30年来,史学界对这场战争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此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4.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外国在华驻军(1945.9-1949.6) 1931年开始的中国抗日战争,1941年融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不仅打败了日本,收复了日本自甲午战争以来强占的我国领土,而且还取消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与各国列强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取消了列强在华的所有特权,中国也从此以大国身份登上国际舞台,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所以,中国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对中国近现代民族觉醒、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来说,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远远超过抗日战争本身.  相似文献   

5.
100年前,中国军民在京津地区奋起抗击英、美、德、法、俄、日、意、奥等8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军的野蛮入侵,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悲壮乐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列强横行霸道,操纵着中国的经济、政治;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压榨中国人民;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民族灾难深重,人民饥寒交迫。为救国救民  相似文献   

6.
吕雪 《环球军事》2004,(23):40-41
保持海外驻军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美国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数百处的军事基地,海外驻军总数约为26万人(不含驻伊拉克美军)。今年8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美国国外战争退伍老兵大会上正式宣布,  相似文献   

7.
一部船政学堂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开放史。人们如是评价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独特地位。的确,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一所学校,能够如此地影响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兴衰荣辱发生着如此紧密而多重的联系。值甲申马江海战130周年、甲午海战120周年纪念之际,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有战争以来,经历了大小数千次战争。就陆战而言,这些战争大体上可分为野战和城邑战两种。城邑战是古代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之一,在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城邑战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不仅是研究古代战争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探讨现代条件的城市作战也有借鉴意义。一、中国古代城邑战溯源一切军事行动的萌芽,都产生于战争这块土壤中。中国古代的城邑战也是伴随着战争的产生而出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想了解为什么中国对美国的权力和繁荣构成威胁,不要问五角大楼。五角大楼被总是在思考武器和战争的人所占据,它更多关注的是中国军力不断增强的迹象,比如正在投资发展的新潜艇和反舰导弹。但对于像中国这样领土辽阔且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国家而言,其最近的军事建设无疑是适度的。毕竟,近代史上中国曾被外国躁躏,而且现在中国工业也严重依赖海外市场与资源。而且,中国领导人还认为,中国身处潜在敌对国家的包围圈之中,而过往历史也支持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0.
1810年至1826年拉丁美洲爆发了一场历史上空前的、波澜壮阔的独立战争。这场战争持续时间之长,参加人数之多,波及地区之广是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运动史上所没有的。独立战争彻底摧毁了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对拉丁美洲长达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揭开了拉丁美洲近代史的序幕,是拉丁美洲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但是,关于这场拉美独立战争的性质,长期来国内外史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观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中日战争 ,一次是甲午中日战争 ,一次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两次战争尽管结局不同 ,但中国海军在战争中的命运却是极为相似的。两次战争相距42年 ,中国海军缘何一败再败 ?纵观两次中日战争之间中国海军发展的历程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封建统治阶层对海防建设认识的起伏 ,影响着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 ,也决定着中国海军的历史命运。一中国近代海防建设 ,起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当时 ,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猛烈撞击着中国的国门 ,国内政治局势是在镇压了太平天国以后 ,进入暂时的…  相似文献   

12.
“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①根据考古学者的发现,中国历史大约始于2000万年前,但是,作为中华武德文化的历史,则是伴随着通过部落战争的归并逐步融合起来的华夏民族的崛起而迈出了第一步。最初的氏族部落的战争,是以血亲复仇为目的的,为血亲复仇而战是天然神圣的,是氏族全体成员应尽的“义务”。随着氏族活动范围的扩大,为本氏族的生存而争夺优良的天然环境的战争日益频繁。生产力的发展,使私有财富之“神”光临了人间。干是战争改变了它原始的本质,开始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向着真正意义上的战争转化。军队的诞生,国家的初…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以其深远独特的影响、丰富多样的作战形式在三国乃至整个中国军事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一场典型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争,是一场囊括了野战、攻城、追击、遭遇、火攻、退却、水战等多种作战形式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企图通过江河作战而谋求实现统一而最终失败的战争。无论从大战略的高度来看,还是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分析,赤壁之战都是一场具有多种典型价值的战争。今天,我们分析战争敌对双方曹军与孙刘联军战争指导的优劣得失,仍能获得历史的经验与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是中日两国间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人民生命安危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不但在中国战场上违背国际战争法规悍然使用了化学武器,战后还将大量的化学武器遗弃在中国领土之上,严重威胁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就如翻开一页页不平等的条约,几乎所有的西方列强都曾侵略过中国。其中,英国是西方列强侵华的急先锋。邓小平曾说:"从鸦片战争起,中国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受列强侵略奴役,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欺负中国的列强,总共大概是十几个,第一名是英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英国不但凭借坚船利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虽然它未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和民族独立,更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但是它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是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的80年,经历了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以及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外战争。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军队建设、武器装备、军事人物及学术思想等,是军事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把中国历史粗略地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段,近代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近代军事不但是古代军事的延续,而且是现代军事的根基。近代中国既有丰富的军事历史素材,从军事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上进行科学的综合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中国近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研究与其发生相伴而行,已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其间鸿文卓论,硕果累累,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独树一帜。然而,遍稽论著,却始终未见有关其军事法制建设的系统论述。这种现象是亟需改变的。本文不揣浅陋,拟就此问题略作探讨,以求教于方家。所谓军事法制,即统治阶级或当权者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或政权建立起来用以维护国家或政权军事利益的法律制度和军事性规范的总称。军事法制与军队同时产生,同时并存。无论任何国家或政权要维护自己的地位,都必须建立一支专门从事战争的常备军。为了保证这支军队的兵源和正常秩序、保证…  相似文献   

19.
传统军事安全威胁通常是主权国家判定战争对象和选择战争区域的根本取向。与其它国家不尽相同,天然的安全屏障和强大的综合实力使美国免遭一般意义上的军事安全威胁,求利成为其判定战争对象和选择战争区域的经济取向。美国的战争对象既不都是区域大国,更非都是区域强国,有的国家甚至从总体上来看根本就是经济落后、军力弱小的国家,但美国的战争对象无一不是蕴藏着丰富战略资源、占据重要战略枢纽地位或者是位于战略要道的国家,彰显了美国战争对象判定与其经济繁荣不可分割的内在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20.
“日之将夕,悲风骤至。”古老的封建制度日落西山,濒临崩解,西方殖民者又突然袭来,把近代的中国推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中华民族的空前危机,惊醒了许多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他们千辛万苦地寻找救国真理。中国何处去?用什么思想武器和方式拯救苦难的中国?这是先进中国人苦苦追求和探索的主题。从“军事—经济”这一新视角,反观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看到一条与中国仁人志士探索拯救中国道路相伴随的军事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