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案例]齐白石与张大千是同时代的著名画家。齐白石曾因张大千擅长临摹自己的画作而心生不满,拒见前来拜访的张大千,而张大千没有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张大千在西班牙办个人画展时,见到了毕加索,在毕加索家中,他看到毕加索临摹了很多齐白石的画。张大千十分高兴地对毕加索说:"齐白石的水墨画的确太好,你选齐白石的画,路真的是找对了。齐白石水墨画技高得叫我无法企及,他画的  相似文献   

2.
单位最近整修院落,原有一条通往餐厅的老路被几只栅栏阻断了,路上方有一个矮小的山坡,常见有人抄近路从上面走。时间久了,一条新路就在小山坡上出现了。第一次,别人拉我一起走,我也没觉得不妥。脑海中浮现出来一句话:君子何以舍近而求远呢?路上不时听到有同志在套用鲁迅先生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走了几次,我开始觉得不妥,自觉不自觉产生一种道德负罪感,单位既然把这条路封住了,自然有单位的道理,暂且不论这道理能不能站住脚,在单位没有改变初衷之前,我们都应该做到令行禁止。  相似文献   

3.
夏凉  张鹏 《国防》2013,(11):75-75
李肇星先生在外交部工作时,有一天头脑中忽然冒出一个问题:成天与外国打交道,那全世界究竟有多少个国家?他一时把自己问住了,就抓起电话问礼宾司司长,司长想了想说:“全世界可能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吧。”他对这一模糊答案不满意.  相似文献   

4.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从小到大,我们面临考高中,上大学,向心仪的女孩求爱,士官转改等等面临别人的挑选时常常听到的话。多数出自过来人或是师长那里,也有你自言自语时自我减压与心理暗示。其实,这句话体现了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生活态度。当然,如果一个想留队的老兵被连长、指导员单独叫过去,并从他们的嘴里听到这句话时,他会好好揣摩这“两手准备”的弦外之音的,心情因而更加忐忑。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拿到画廊里展出。画家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他的要求:任何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幅画有欠佳之笔,均请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发现整个画面都被涂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决定换一个方式试试看。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去展出,不过这次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看到画面上又被涂满了记号,不同的是,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同样的画,却遭到不同的命运,幸好这个画家有着充足的自信心,否则可能就被先前批评的…  相似文献   

6.
周淼 《政工学刊》2003,(5):53-53
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在谈到青年时代的生活时,说“我年轻时感觉是比较骄傲的”,为什么呢?那时他和许多年轻人一样,都是小职员,工作辛苦,薪水也比较低,惟一不同的是当别人下班后喝酒推牌时,他却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为未来的机遇作着准备,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为此他感到骄傲。正是这种学习精神,使他“与众不同”,使他对未来充满信心,使他能赢得幸运女神的青睐,学习对他日后的巨大成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青年战友们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期,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年轻时是什么最值得我们骄傲?是穿上了绿军装,成为一…  相似文献   

7.
问:我是个直脾气, 遇到不顺眼的事就直言相告,却常常因此闹得双方都不愉快,您说, 直率地指出别人的错误不对吗? 答:我想,您在指出别人不足的同时大概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即:受尊重是人的普遍心理需求,只有保存了自尊心的人才有能力要求进步,否则就会破罐破摔, 任你说什么也不在意。既然咱们指出别人的错误是为了帮助他改正,那么我们是不是首先要保护他的自尊心呢?! 我给您讲个真实的故事吧,在一所院校的炊事班里, 有位从农村来的新战友,因为从未接触过做饭,所以案上案下动作都不利索。班长呢,看着他的作派就起腻,再者也认为自己大小是个头儿,有权批评他,所以不论场合、地点、逮着他就教训一番,语言很不讲究。结果这位战士非但炊事技术没有提高,情绪也越来越糟糕,一天到晚一声不吭,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向班长发泄了满腔  相似文献   

8.
在军工企业进行改革脱困的新形势下,如何顺应潮流,发挥优势、抓机遇、再创新业?是摆在每个管理者、经营者面前的大问题。 有一则“钓鱼”的故事,读后颇受启发。 故事说:有一人在池边钓鱼。每当他钓到一条鱼就拿尺子量一量,只要比尺子长的鱼,他就扔回池里。有人问他:“别人都想钓大鱼,你为何丢弃大鱼呢?”那人答:“我家的锅小,大鱼装不下。” 这则故事看似好笑,但仔细想来,对于我们正在实施改革脱困、谋求发展的军工企业来说,不乏有可供借鉴之处。 其一,学会放弃。放弃是一门人生哲学,放弃的同时,也是一种得到。在别人为大鱼争破…  相似文献   

9.
除了去为政治领袖提供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战争规划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规划者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军队存在的意义不就是在危急时刻为政治领袖提供各种选项吗?军人的职责就是想别人所不敢想,并目在政治领袖们希望实现这些“不敢想”之前做好预先规划。  相似文献   

10.
在以干旱、贫穷闻名全国的甘肃省定西地区,1984年的新闻人物是通渭县武装部政委符歧圣。老百姓送给他的“桂冠”是“财神爷”。他望着逃荒的人们,久久地伫立着“想受罪,来通渭;想享福,离开这块土。”1981年5月符歧圣一到通渭县武装部任职,就听到了这个广为流传的顺口溜。他查看了一下历代县  相似文献   

11.
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的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羊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羊?”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墨子又问:“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羊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羊不具备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羊,你值得批评呀!”  相似文献   

12.
昂起头来     
有这么一则故画:有一个总爱低头的小 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 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一个绿色的蝴蝶结, 店主不断地赞美她戴上蝴蝶结很漂亮,她虽 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地昂起了头,急于 让大家看看,连出门时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 意。她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哎 呀,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 的肩。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 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是在镜前一照, 头上根本没有蝴蝶结,蝴蝶结在出饰物店时 的那一撞就丢了。  相似文献   

13.
哈哈一笑     
床下有人妻子和丈夫讨论外遇的问题,丈夫突然问妻子道:"假如有一天我不幸有了外遇,亲爱的,你会怎么处理呢?""我绝不会饶恕你的!"妻子坚决地回答。接着她反问丈夫:"假如我有外遇的话,你会怎样对待呢?"丈夫沉思了一下说:"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想我会原谅你的,不计较一切。"丈夫才说完,就听到妻子兴奋地对床下叫道:"出来吧!他不会计较的!"  相似文献   

14.
与自己较量     
阿里在自己还不是拳王的时候,经常击打一个重量和形状都和自己差不多的沙袋。有人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做这么一个沙袋呢?”阿里回答说:“为了与自己较量,我只有一次次地从技能、力量和心理上不断地战胜自己,才有可能战胜别人。”  相似文献   

15.
徐睿 《政工学刊》2013,(8):61-61
二战期间,一位德国老人住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村庄里。一天,一个身穿风衣的男人在他家的栅栏外徘徊。老人观察了许久,然后走上前去对他说:"先生,你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那堆木头扛到那边去呢?我老了,已经扛不动了。"那男人眼睛一亮,连声答应。  相似文献   

16.
27岁与先生相识时,他已34岁,我们都是大龄未婚青年。先生看上去其貌不扬,又不善言语,一副忠厚老实相,对当时一心想逃离农村的我来说,没有被"掼脱"的风险,便一拍即合谈起了恋爱。第一次见面,先生就告诉我,他是谈过几个女朋友的:一位是他邻家小妹妹。和她出去谈恋爱时,除了吃,还是吃,吃得工资不高的先生胆战心惊,最后自觉自愿  相似文献   

17.
刘志 《政工学刊》2014,(3):36-36
20世纪20年代,美国作家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提出,懒惰是驱动人类科技进步的动力。深层意思是说人类为了将自己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行了不懈的思考,其真谛就在于用思考减少劳动量,也就是说人要“懒”就必须“勤”。机关干部日常工作繁重,难免都有想“偷懒”的念头,那怎么办呢?除了更加勤奋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18.
前几日陪同首长下部队,遇到了一位在基层担任主官的战友,闲谈中他带着抱怨的口气说,不是我们愿意搞形式主义,是上级“逼”着我们搞,不搞还不行,完不成任务,就得挨批评,实属无奈之举啊!听到此话很是吃惊,细一想却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9.
向远方飞翔     
一日,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周围的人只在乎我飞得高不高,却没有人在乎我飞得累不累呢?”朋友是个很有能力且事业心很强的人,每天都脚打后脑勺地不停忙碌,常常是工作到三更半夜才能睡觉。他取得的成绩自然也不少,我总是和他调侃:“别这么优秀啊,也给别人留点机会”。  相似文献   

20.
韩愈在《原毁》一文中说:“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意思是说凡事业上有了成就、人格上有了名望,总是随之遭受别人的毁谤。这是为什么呢?韩愈分析道,“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就是说,毁谤诬告别人的人不是懒惰者就是忌妒者。这两种人看待别人都是“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意思是说抓住人家的一点不及其余,只看人家的过去,不看人家的现在,惟恐人家出了名。韩愈之说,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干部提拔前表现尤为突出。据说在有的单位,如想整谁,只要传闻此人将要提升或者看到干部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