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相控阵来控制雷达波束的又一种方法是电控无惯性宽带微波反射器的取向。最近进行的试验表明;在磁场中可以利用高浓度电子形成平面等离子体镜面,反射X波段的微波波束。等离子体镜面的作用相同,但是没有惯性。和高性能的相控阵系统相比,采用等离子体镜面反射技术的雷达系统要简单得多,因而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2.
针对常规相控阵雷达的馈线网络小型化问题以及由发射高增益定向波束引起雷达信号被截获概率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相控阵雷达系统。该系统的馈线网络中仅有一个带移相器的收发共用通道,在时序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贯续接入各收发共用的阵元进行发射信号馈送或信号接收,同一时刻只有一个阵元与通道连接。基于此系统提出了类波束形成的概念与技术,通过各阵元依次发射时间分集的脉冲信号形成类发射波束;各阵元依次接收这些脉冲信号并进行相干脉冲积累以形成类接收波束;并通过控制移相器的相移量以及通道切换时间形成各阵元间发射或接收的相位差进而控制类波束的最大指向。仿真分析证明了该系统能以较小的硬件规模在不形成高增益定向波束的前提下具有与常规相控阵相当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高功率微波武器是指能发射峰值功率在吉瓦以上、频率为1吉赫~300吉赫的脉冲微波束,用以毁坏敌方电力和电子设备的定向能武器,有时也被称为射频武器。按照结构,微波武器分为可重复使用的高功率微波定向发射系统和一次使用的高功率微波弹两种。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射频/微波武器进入实用阶段的时间可能会比专家们以前预测的要提前。  相似文献   

4.
多频段多波束多系统共用跟踪天线——伦伯透镜天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伦伯透镜天线的原理、性能、研制和应用。重点说明它的宽频带、宽角扫描和多波束特性。指出该天线可用于固定或移动节点站,供不同通信系统共用。各通信系统的频段可以不同。由于天线的多个波束可以独立控制,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各自的波束同时对几个方向的目标进行跟踪。  相似文献   

5.
针对自适应波束形成滤器会带来误差噪声,提出一种两级滤波器结构的语音增强方法。第1级由一个可调滤波器与4个麦克风阵列的求和波束形成器组成。通过一个控制信号控制波束形成滤波器。第2级是一个维纳滤波器,通过两个相邻的主输出定向光束之间的互相关实现信号功率谱估计,该估计是基于两个相邻定向光束的噪声输出是来自两个独立的噪声源,语音输出源来自同一个信号源。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可以提高信噪比约6 db。  相似文献   

6.
引言最近十年来在雷达、通信及其他军用系统内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具有电控波束能力的相控阵天线。多数相控阵天线波束形成电路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串接在每个辐射单元通道内的移相器。当控制信号加到移相器时,在天线出口便建立起所需要的微波信号的相位分布,这便使波束偏向给定的角度方向。  相似文献   

7.
根据几何光学/区域投影(GO/AP)法对三面角反射器雷达散射面积(RCS)进行分析,得出旋转角反射器部分侧面实现可变RCS模拟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角反射器可变RCS装置,并利用FEKO电磁仿真软件验证了角反射器可变RCS技术。该技术采用小角度(5°~15°)、逆向旋转方式可实现-5~20 dBm^2空中目标的雷达辐射模拟,且尺寸较小、控制装置简单,可用于靶机模拟各类不同空中目标,提升靶机的功能覆盖。  相似文献   

8.
根据几何光学/区域投影(GO/AP)法对三面角反射器雷达散射面积(RCS)进行分析,得出旋转角反射器部分侧面实现可变RCS模拟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角反射器可变RCS装置,并利用FEKO电磁仿真软件验证了角反射器可变RCS技术。该技术采用小角度(5°~15°)、逆向旋转方式可实现-5~20 dBm~2空中目标的雷达辐射模拟,且尺寸较小、控制装置简单,可用于靶机模拟各类不同空中目标,提升靶机的功能覆盖。  相似文献   

9.
安全性是卫星通信网络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必要保证。将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引入多波束卫星通信网络,可望有效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抗截获和抗侦测能力。分析了卫星通信的物理层安全应用需求,设计了一套波束成形和功率控制相结合的多波束卫星下行链路物理层安全传输策略,建立了信道模型和信号模型,构建了一套多波束卫星网络下行链路的物理层安全性能评价指标,并对指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一种小功率毫米波电扫天线的新技术。它用开关置于上、下两层双加脊波导组成的馈源中的四个二极管实现波束的快速电子扫描。文中讨论了研制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法。实验所得各项指标均较满意。此技术也可方便地推广应用到其它微波频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小发散角的矩形光束,首先设计了一种LED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由一个透镜和一个反射器组成,可以用于船舶航行时的远距离可见光引导。其中,透镜完成横向光束的准直以及部分纵向光束的发散角压缩,反射器完成剩余纵向方向光束发散角的压缩。然后,对反射器的光线反射方式进行了改进,获得了更好的发散角压缩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光学系统可以实现横向发散角为3°,且纵向发散角可以是不同小角度的矩形光束,当纵向发散角为10°时,出射光效达到82.8%。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特殊的宽带高功率微波源,旋磁非线性传输线(gyromagnetic nonlinear transmission lines, GNLTL)由于中心频率高、易于调频以及可以高重频运行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明确GNLTL的特殊工作机理,对比分析GNLTL与传统旋磁应用场景的不同之处。从微观磁化动力学入手,针对GNLTL产生微波的原因进行定性解释。搭建一套低功率的验证实验装置,重点针对实验场景构建、GNLTL设计进行介绍。实验得到微波信号的中心频率为750 MHz,3 dB波束带宽达12%,峰值功率为245 kW,初步验证了GNLTL的微波产生效果。  相似文献   

13.
控制系统理论对海军的许多指挥、控制和通讯问题都是可应用的。本文提供了由海军电子设备实验中心研制海军指控、通讯系统时,所进行的关于控制系统工作的概述。这里介绍的三个领域的工作是:(1)水面舰船导航数据处理;(2)舰上各个探测器的相互关系;(3)用于窄波束通讯系统的瞄准和跟踪。卡尔曼滤波理论在海军指挥控制系统中有许多应用。为用于驱逐舰而研制的导航数据处理系统是所介绍的应用实例,这种卡尔曼滤波器是在指控计算机里实现的。对各探测器相互关系问题进行了描述,并略述了这个领域中的某些近来的工作。描述一个典型的瞄准和跟踪系统,目的是说明为将来海军的光学和微波通讯系统设计所用的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硬件。通用数字控制器用来说明关于控制系统实现时微型电子设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拖曳式诱饵干扰场景下,目标和诱饵同处于雷达的半功率波束之内,导致传统单脉冲体制雷达有效对其进行分离。针对这一问题,从单脉冲体制雷达匹配滤波采样模型入手,建立了同波束内目标和诱饵的联合概率模型。在该模型下,提出了一种改进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完成目标和诱饵的参数估计。该方法将传统随机游走和独立抽样方法相结合,具有估计准确的优点。仿真结果表明,方法可有效分离同波束内目标和诱饵。  相似文献   

15.
现代防空监视技术及其装备蒋庆全编译微波雷达自30年代问世以来,其基本原理尚无多大变化。然而,固态技术和数字式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雷达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却影响颇大,尤其是无线波束控制和信号处理领域。此外,通过对雷达中电子技术的开发,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  相似文献   

16.
瑞典Ericsson微波系统公司研制了一种POinter近程防空监视雷达用于出日,目前已至样机阶段。该系统是一种三坐标全固态雷达,它可与Mistral、Stinger和Starburst等近程防空导弹系统一体化。Pointer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减少目标搜索时间并增加拦截目标数,提高近程防空系统的总体作战效果。该雷达的探测距离超过20km,探测高度为9~10km。Pointer是一套全自动系统,它包括一个X波段雷达,一个信号处理器,一个声音、数据通讯系统,一个远距离雷达控制监视器,及一个28V直流发电机。该系统还提供备用电池并可加装一个敌我识别系统。该系统…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最坏情况下性能优化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提出一种自适应方向图的副瓣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副瓣任意区域设置多个二次不等式约束,对副瓣增益进行控制,从而可将方向图副瓣电平严格控制在期望值以下。该方法的优化模型可转化为凸二阶锥规划问题,利用内点法可有效求解实现。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存在波束指向误差情况下,该方法既能获得指定的较低副瓣电平,又不带来干扰抑制性能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舰载射频角反射器系统作为一类雷达无源干扰器材,当前已普遍装配于各国海军主战舰艇。为支撑国内舰载角反射器装备体系化发展,同时加速推动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技术革新,综述了漂浮式与浮空式两大类角反射器装备的研制现状和研发理念。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舰载角反射器的发射集成化、发射自动化、诱饵多功能和诱饵可机动4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介绍多点源交叉波束通过干涉效应实现交汇空间功率合成的基本原理,根据空间功率合成机理,建立对功率合成效率、同相叠加点间距的计算机仿真,完成多点源交叉波束干涉效应特征分析,以此作为多点源交叉波束空间功率合成的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研究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波束分集接收的可行性和性能及联合TPC编码性能。分析了波束交叠、波束增益对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影响,建立了用于多波束分集处理的系统模型;引用基于MGF函数的性能分析方法,针对波束分集的研究,得到了Nakagami-m衰落信道条件下的多波束相干最大比合并(MRC)性能;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分析了联合Turbo乘积码(TPC)编码的性能。通过研究表明,在多波束卫星通信中采用分集接收处理不仅完全可行,而且可以有效提高上行链路的性能,降低地面终端的发送功率,解决上行链路发送能力不足的问题,联合TPC编码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