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深入研究探讨了东北抗日义勇军1933年的抗日斗争,对1933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组织状况、抗日斗争活动及其作用和影响以及所遭受的损失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日伪军大讨伐后,东北义勇军的战斗损失、人员去向和人数进行了翔实的考证,对学术界关于东北抗日义勇军前期斗争结论进行了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3.
卢庆洪 《军事史林》2013,(11):16-23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义勇军(由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组成)余部改编而成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武装。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在没有兵员和军需补充的情况下,牵制了数十万El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Ft战争。现将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历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为东北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东北抗日联军第11军军长祁致中就是其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他的经历很典型地反映了东北抗日联军发展的曲折历程和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5.
张耀新 《军事史林》2014,(12):44-53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干部到东北,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这些抗日武装在战斗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到1936年在吸收其他抗日武装的基础上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肩负着驱除日寇的伟大使命.在与强大的日本法西斯战斗的过程中,东北抗日联军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向正规化方向努力,力争建设一支正规化的人民军队.  相似文献   

6.
韩峰 《中国民兵》2007,(6):10-11
在卢沟桥中国人民打响了全面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除东北抗日联军外,华北、华中、华南等敌后三大战场的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仇敌忾,组成了坚强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间人民武装蓬勃发展,抗日人民自卫军、自卫队和民兵组织在战斗中成长壮大,配合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抗击了关内侵华日军的58%至75%和伪军的90%,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民族尊严和独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8年抗战,艰苦卓绝。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挺进敌后广大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的日本侵略者,创造出战争史上的奇观,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由于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有220万民兵和1000万以上的自卫队这样一支强大的人民武装的支援和配合。据各抗日根据地的不完全统计,8年中民兵共作战29万多次,歼敌10.6万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东北抗日义勇军人数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在对有关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比较,去伪存真的基础上,以1932年夏秋义勇军发展最盛时期为时限,得出了东北抗日义勇军人数为55万这一比较准确可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东北抗联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抗日游击战的策略、方针、作战原则、方式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对其丰富的斗争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为新时期军事斗争提供了历史的鉴戒。  相似文献   

9.
本文全面阐述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贡献:歼灭了大量日军,延缓了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进程;动摇了日伪的殖民统治,打乱了日本企图把东北建成扩大侵略战争的后方基地的如意算盘;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开展大规模游击战,积累了丰富的游击战经验;对阻止日军“北进”计划,支持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起了积极作用;抗日联军协同苏军进军东北,密切配合,为打败关东军作出了重要贡献;和朝鲜共产主义者联合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对战后东方的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全民族的总抗战;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促进东北全境迅速解放创造了条件;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培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东北的抗日前沿阵地上,活跃着一支英勇的国际纵队——韩国抗日武装。他们蒙受亡国灭种之耻辱,肩负抗日复国之重担,英勇战斗,为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为世界特别是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1931年以前,东北韩侨抗日武装独立自主地开展了一系列抗日复国的军事活动;1931年以后,中韩实现联合抗日,予日本侵略者以更大打击。本文以1931年为界,对东北韩侨1931年前后的抗日军事活动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1.
国内学界关于东北联军的研究,始于1953年3月军委总参召开的战史编写工作会议。1955年出版的《东北抗日联军历史资料》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性研究东北抗日联军的史料汇编。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东北抗日联军的研究进入沉寂期。改革开放之后,这一局面得到很大改善,并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政两署迁至锦州,一些东北爱国人士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锦州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并积极组织义勇军奋起抗日。为了鼓励民众抗日,黄显声等主持制定《编委方案》。之后,锦州的抗日义勇军纷纷建立,并取得了"锦州保卫战""江家屯大捷""五台子大捷"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他们浴血奋战、殊死搏斗,为中华民族反抗异族入侵,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3.
仅以此文献给伟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并以此纪念那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中国东北抗日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4.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统一战线是东北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东北抗日联军同各抗日武装、团体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的联盟。它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东北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夺取中国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东北党组织把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原则同东北抗日斗争的实际相结合,取得的一个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5.
1938年春,由于日伪军集结重兵进行讨伐,汇聚于松花江下游伪三江省的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处境日益困难.为粉碎日伪军“驱于一隅,聚而歼之”的阴谋,打通与东满和南满的抗联第1路军及挺进热河的八路军的联系,中共吉东省委决定第2路军主力进行西征,到五常、舒兰等日伪军统治薄弱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此次西征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歼灭日伪军1 000余人,保存了部分有生力量,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使日本在该地区本已相对稳定的殖民统治重新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16.
陕甘宁边区与各抗日根据地国防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 ,在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以“兵民是胜利之本”和“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 ,存在于民众之中”为基本理论依据 ,以“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为目标 ,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的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主要内容 ,适时提出和倡导了国防教育 ,并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初步的实践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11年9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军史资料丛书《东北抗日联军》出版座谈会。军史资料丛书《东北抗日联军》是经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18.
秦迪 《军事史林》2023,(3):15-22
<正>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一支人民武装,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39年至1940年,东北抗联遭受严重挫折,尔后大部转移到苏联境内长期整训。在此期间,抗联始终没有停止抗日斗争,而是陆续派遣小部队返回东北从事敌情侦察等小群游击活动。本文整合相关史料,对东北抗联小部队的出现与派遣,面临的敌后困境及其历史地位作一考察分析,以期拓展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思想 ,是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理论 ,结合以太行为中心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实践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就其主要内容分析 ,这一思想科学界定了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性质特征 ,正确规定了党对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指导原则 ,全面揭示了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发展规律 ,对党的政权建设具有长远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国抗战时期,沦陷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多种形式的反日斗争坚持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在近代中国的特殊地位以及抗战时期的特殊形势,决定了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沦陷区抗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不可忽视的典型意义。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适时调整领导抗战的策略方针,组织各界群众开展反日斗争,领导郊县抗日武装斗争,大力支援新四军作战和抗日根据地建设,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