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最远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份,攻占60多座大小城镇,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相似文献   

2.
徐占权 《军事历史》2006,(10):37-43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英雄史诗,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很多长征亲历者和史学工作者投入长征史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观点,挖掘出很多新史料,推动了长征史的研究。与此同时,长征史研究也在社会上和史学界形成了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现就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遵义完成了关系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伟大转折——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共产党。而今,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在遍布革命火种的长征路上,驻军子弟兵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正进行着另一场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新长征。仅2004年,全区就成建制组织11个民兵造林专业队完成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7800亩;修建、改造省、县、乡级公路250公里,完  相似文献   

4.
王树增 《国防》2016,(1):78-81
编者按: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经过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成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人类一〇〇〇年》评价道:“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带领着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进入了社会主义。毛泽东使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看到了农民推翻了几百年来的帝国主义统治。”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本栏目“伟大的长征”专题连载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的系列文章,和读者一起重读长征,一起重新领受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以及在历经一切艰难险阻后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5.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世界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它是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战争史的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壮丽起点。正因为长征具有非凡的魅力和伟大的历史意义,有关长征史的研  相似文献   

6.
为了宣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全面展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弘扬红军在长征中所体现和形成的伟大精神,由姜廷玉主编、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视角下的长征》一书,近日与读者见面。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点图书的《多视角下的长征》,在众多纪念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书中,体裁新颖,视角独到,它以独特的写法,从多个侧面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河北省无极县人民武装部会同县国防教育办公室、民政教育宣传广电等部门,积极开展"学习老红军光荣传统、争当新时期红军传人"活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长征中的高超谋略和领导艺术李敦送回眸60年前的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后人无不重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胜利与毛泽东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正是在危难重重的长征中才发现和找到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也正是在长征这个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毛泽东才得以...  相似文献   

9.
正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该展览以长征历程为主线,以重要战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主体,着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深刻诠释长征精神的深远指导意义和巨大时代价值。展览陈列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展出各种图片275幅、文物252件,其中国家一级品33件;展示艺术品45件,其中经典油画、雕塑等28  相似文献   

10.
秘密出发 1934年11月16日,在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3000余名将士,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遗队"的旗帜,踏上了长征之路.和有些苏区红军部队不同的是,我们的长征是秘密出发,没有父老乡亲的十里相送.  相似文献   

11.
红军长征会师陕北的总人数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军长征会师陕北的总人数是怎样推算出来的?刘铁林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时的总人数究竟有多少?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前有过多种提法,其中比较权威的提法有三种:一是毛泽东主席在1971年南巡讲话时所说:“长征前红军三十万,到陕北...  相似文献   

12.
武成海 《军事史林》2016,(12):57-61
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进行的长征,堪称是一件震古烁今的世界性重大军事历史事件.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评价长征在世界军事史的定位时精辟指出:“长征是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另一位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则指出:“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值得研究的是,在当年参加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中,既有身为红军指战员的外国革命志士;又有长征初期至遵义会议召开前,掌握红军最高军事指挥大权的外国人;还有无意中被卷入长征队伍,跟随红军长征的外国传教士.而在长征结束几十年后,为探寻红军何以能赢得长征胜利之谜,又有来自英国、美国、以色列等国的外国人,或徒步重走长征路,或乘车重走长征路,长征路上不时显现出外国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13.
徐世强 《军事史林》2010,(12):10-17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这关系到长征的成败,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然而,能不能建立新的根据地,并不完全取决于党和红军的主观意愿,而要取决于敌我双方力量上的较量。  相似文献   

14.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发表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徐州召开徐红枫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前夕,“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发表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全军30多...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过彝区探讨中共冕宁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彝区途中的“彝海结盟”,是红军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范例。30年代的书刊记述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但限于当时外界对四川彝族奴隶社会知之不多,“彝海结盟”被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颇带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6.
冯虹 《军事史林》2007,(11):42-43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的展厅里,有一架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老式木壳挂钟,它永远定格在1935年1月15日晚上7时,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遵义会议开幕的时刻,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一个伟大坐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发生历史转折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新著──《红军长征史》评介廖国良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的《红军长征史》,已于1996年9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江泽民,总书记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和“英雄的史诗”的题词。60年...  相似文献   

18.
古田会议后.中国工农红军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主力红军发展到15万人,但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红军受到极其惨重的损失,被迫实施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力挽狂澜,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地结束了。长征的胜利,充分说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中国人民自己的军队是战无不胜的、攻无不克的。长征的胜利,是毛主席的军事路线、政治路线和战略思想的伟大胜利。在毛主席伟大的正确的军事路线、政治路线和战略思想的光辉照耀下,中国工农红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军队无数次的围追堵截,使中国革命度过了最危险的关头,并且使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在长征艰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长征精神,最…  相似文献   

20.
秘密出发 1934年11月16日,在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3000余名将士,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遗队”的旗帜,踏上了长征之路。和有些苏区红军部队不同的是,我们的长征是秘密出发, 没有父老乡亲的十里相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