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镤 《国防》2010,(10):75-76
说起空城计,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诸葛亮智斗司马懿的故事。三国争霸时期,魏国统帅司马懿率领一支15万人的部队扑向蜀汉的阳平城。此时,屯驻在阳平的诸葛亮只有5000名士兵,而且可用不足2500人,  相似文献   

2.
粱守磊 《国防》2008,(11):77-78
"隔岸观火"一词,可能来源于唐代僧人乾康的一首诗:"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烹茶童子休相问,报导门前是衲僧。"也有人认为这一词语典出于三国时期的赤壁大战之时。诸葛亮对刘备说:"主公可于樊口屯兵,凭高而望,坐看周郎今夜成大功也。"  相似文献   

3.
梁守磊 《国防》2008,(5):79-80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他人去害人。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但作为一个计名,出自于明代戏剧《三祝记》。说的是宋仁宗年间,宰相吕夷简、谏议夏竦、御史韩渎等人结党营私,视主张改革的范仲淹为生死仇敌,密谋将他除掉。韩渎  相似文献   

4.
杨月虹 《国防》2008,(4):78-79
围魏救赵,源于战国时期的齐魏桂陵之战。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公元前354年,魏国进攻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公元前353年,齐王派出了一支8万人的队伍,由田忌任统帅,孙膑为军师,前去救  相似文献   

5.
孙斌 《国防》2010,(8):74-75
反客为主,即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主与客是古代军事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其含义非常广泛。《十一家注孙子》说:“我先举兵,则我为客,彼为主;为客则食不足,为主则饱有余。若夺其蓄积,掠其田野,因粮于敌,馆谷于敌,则我反饱,彼反饥矣,则是变客为主也。”  相似文献   

6.
朱小龙 《国防》2010,(9):76-77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食色,性也。”关人计便是利用人性的这一特点,或者说是人性的这一弱点,投其所好,用关色诱惑人,使其沉湎于温柔乡中,以夺其心,消其志,乱其谋,移其神,劳其身,竭其力。所谓“温柔乡是英雄冢”,一旦沉湎于敌方布设的温柔陷阱之中,便会斗志尽消,离败亡也就不远了。  相似文献   

7.
借尸还魂是一种迷信传说,指人死后灵魂可以借别人的尸体复活.元代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便多次出现过借尸还魂一词.  相似文献   

8.
擒贼擒王,语出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相似文献   

9.
远交近攻,典出于《战国策·秦策》,也见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入秦后,向秦王献策: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秦王采纳了  相似文献   

10.
“三十六计”谋略自古以来就是集韬略和诡道之大成,堪称中国古代智谋之精华,这些计谋被古今的军事家广为援用。其中不少计名在我国可谓是妇孺皆知,吟诵如流。“三十六计”谋略不但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作战当中,甚至被广博地运用于社会、经济,乃至人生等各个层面。武警部队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也无例外地要用到这些计谋,特别是在作战当中指挥员要善于用计,巧施谋略,避免强取,根据情况发展、变化,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手段,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1.
毛元佑 《国防》2009,(1):75-76
李代桃僵,源出于<乐府诗集·鸡鸣篇>: "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  相似文献   

12.
朱鹏  金彦成 《国防》2009,(12):72-73
关门捉贼,原意是发现窃贼到自己家里偷窃东西,要关起门来,断其退路,以防止盗贼逃走。这样做,往往能使盗贼走投无路,束手就擒,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关门打狗。与“欲擒故纵”之计相反,此计运用到军事上,就是一种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计策。  相似文献   

13.
打草惊蛇源出于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说的是唐朝有一个名叫王鲁的县官,贪赃枉法,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他手下的官吏,也大都同他一样.一天,王鲁在批阅案卷时,发现有人联名控告他属下的一名官员违法乱纪.这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自然同王鲁本人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追究起来,王鲁本人也难逃干系.  相似文献   

14.
毛元佑 《国防》2011,(4):78-79
走为上,源出于《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冷斋夜话》作"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在元明时期的小说、戏曲里,常能见到这一说法,如《元曲选·窦娥冤》第二折:"常言道的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相似文献   

15.
顺手牵羊这一成语,早在关汉卿的戏剧《尉迟恭单鞭夺槊》中,即已出现。《水浒传》第九十九回中也用过这一成语:"前面马灵正在飞行,却撞着一个胖大和尚,劈面抢来,把马灵一禅杖打翻,顺手牵羊,早把马灵擒住。"前面第五计"趁火打劫"中曾  相似文献   

16.
学习借鉴中外兵法是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思想,借鉴中外兵法,创新管用战法,提高领导干部治军统兵能力和带领部队在信息化条件下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军事活动中,瞒天过海往往被用为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法。它是利用人们熟视无睹、常见不疑的错觉来掩盖行动真正企图的一条计谋,“瞒天过海”的关键在于善于隐藏计划,用欺骗的手段暗中行动。瞒得过则大功告成,瞒不过则弄巧成拙。但是,“瞒”不是最终日的,而是“过海”的必要手段。此计中的“天”指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对象。只要善于抓住“天”的弱点施谋设计,使“天”变成聋子和瞎子.“过海”也就不难了。  相似文献   

18.
军校,兵之向往,士之所求也。吾常闻考生者,欲求之而伴灯苦读,屡试不第,抱恨至心残身疾,悲乎?然成才之道,非一非十,胜战之法,不可不察。今集众策,成三十六记以助之,望君功成!随着高学历士兵入伍,考军校、学技术成为热论话题。笔者专门调查了部分考过军校的官兵,搜集了一些考学经验,精选几条供参考。兵法为六项:知考、报考、备考、临考、胜考和败考,每项六记:兵法第1记政治合格。忠于党、国家和人民、志愿献身国防事业是考生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郭绍林 《军事历史研究》2002,197(3):126-128
《李靖兵法》没有以原著的形式流传下来 ,本文从《通典·兵典》等文献中搜集了《李靖兵法》的相关记载和论述 ,并加以研究、总结。认为《李靖兵法》内容广泛 ,但由于李靖认为将师在战争中起着关键作用 ,故《李靖兵法》对将帅的素质和职责着重加以论述 ,本文就这一主要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荚丽 《军事历史》2023,(3):64-69
战国时期经典兵学著作《孙膑兵法》,思想精邃富赡,内容博大精深,逻辑严谨缜密,与《孙子兵法》堪称中国古代兵学著作的“双璧”。《孙膑兵法》的战争观念、战略思想和治军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兵学的政治智慧、战略智慧、军事智慧和哲学智慧,其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丰富内涵,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