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特演”即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是日本侵略军在苏德战争初期准备进攻苏联的计划。过去中、日史学界对这个计划研究不多。研究“关特演”的制定与放弃,有助于深入探讨苏德战争初期的日本军事战略以及日本南进、挑起太平洋战争的原因。本文对此略述浅见。一、“关特演”计划的制定 1941年4月13日,日苏两国签订中立条约,表面上看两国关系已经缓和,但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却在考虑新的对苏战争。1941年4月10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会见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里宾特洛甫说:“由于苏联的所做所为,使德国可能在今年内对苏联发动进攻。”(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编《通向太平洋战争之路》,朝日新闻社1963年版,第5卷第305页)4月16日大岛浩电告东京,然近卫文(?)内阁以此情报真假难辨为由予以否定。5月15日,日军参谋本  相似文献   

2.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国悍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550万大军,对苏联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进攻.全体苏联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满怀必胜的信心投入了伟大卫国战争.战争爆发之初,苏联人民都相信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因为长期以来,苏联一直这样宣传:工农红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如果法西斯的势力胆敢侵犯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红军有能力迅速粉碎敌人的进攻,然后以排山倒海之势越过边境,直捣法西斯的巢穴,解放被奴役的欧洲人民.  相似文献   

3.
(一)自1941年6月23日德国法西斯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起闪电进攻,至苏联人民英勇抗击德寇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是苏联卫国战争最艰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苏军财务勤务如同后勤其它勤务保障一样,克服了种种困难,以大量的经费源源不断地保障了战时动员、部队组建、扩编和军队展开作战等各项需要。但是,在战争初期阶段,特别是在战争爆发的头三个月里,苏军在经费计划和拨款工作上也有不小的失误。首先,出现了混乱的计划拨款制度。苏军曾于1940年颁布了新的财务工作条例。在财务计划拨款方面,新条  相似文献   

4.
6月22日是俄罗斯人难以忘怀的日子。60年前的此日,德国法西斯突然袭击苏联,导致苏德战争的爆发。几十年来,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有关战争爆发的真相始终没有公布。最近,俄罗斯有关部门披露了苏德战争爆发的一些内幕情况。《莫斯科时报》就此作了报道。 在俄罗斯政府这次公布的档案材料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希特勒“巴巴罗萨计划”中攻占苏联欧洲部分的早期  相似文献   

5.
1941年6月22日,德国以闪击战的方式突然进攻苏联,掀起了两个装甲大国的铁血厮杀.在这场苏德对决的惨烈战争中,苏军将帅凭借高超的指挥艺术同入侵苏联的纳粹将领斗智斗勇,双方将步坦协同作战演绎得出神入化,给世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其中既反映了双方同出一脉的作战理念,也折射出彼此不同的指挥风格.  相似文献   

6.
杨永志 《环球军事》2008,(23):54-55
1941年6月22日,也就是苏联卫国战争首日,在苏联上空发生的一切可谓是世界空战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幕。战前几个月,纳粹德国就开始积极筹划对苏联进攻,大批飞机悄声无息地被移防到了苏联边境。而此时,苏联虽然也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但还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心存侥幸。可惜战争的红线是那么脆弱,在苏联人还有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战争就突如其来了——  相似文献   

7.
一、苏德战争前苏联战争准备的经验尽管苏联的在苏德战争前的准备工作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从总体上看 ,苏联的战争准备工作仍有许多成功之处 ,这也是苏联最终打败德国的根本所在。概括起来 ,苏联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战争威胁有清醒认识 ,使苏联在战争潜力的贮备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斯大林对战争威胁一直有清醒认识 ,早在1926年他就断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重新瓜分已被瓜分的世界的初次尝试” ,“继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尝试之后 ,必有第二次尝试”。1934年 ,斯大林在联共(布)十七大上进一步指出 ,由于持久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60多年了,但是这场战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战争,还是给后人留下许多难解之谜。1999年6月,当科学家为追溯这段历史,再次来到曾因发现“曼哈顿计划”而名噪一时的芝加哥大学斯德菲尔德旧址时,又对美军卷入太平洋战争前的一次秘密行动有了新的重大发现。暗渡陈仓,中东运送计划出笼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为集中兵力进攻苏联,开始不断从地中海抽调兵力。英方决心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北非战场上形成对敌优势。8月9~1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纽芬兰岛的普雷斯湾与美国罗斯福总统举行秘密会晤。会上,双方在加强美…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华西列夫斯基是苏联卫国战争中最光辉耀目的军事巨星之一.战争期间,他和朱可夫是斯大林的左膀右臂,共同策划了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和白俄罗斯等决定性的重大战役.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他作为远东苏军的总司令,亲自指挥百万大军向日本关东军发起雷霆万钧的进攻.在苏联历史上,只有华西列夫斯基、朱可夫和斯大林三人两次荣获苏联最高军功勋章--胜利勋章.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显赫的军事人物,在2 0世纪末俄罗斯官方确定和民众评选俄罗斯(苏联)本世纪十大军事家时,却两度落选,引起我国许多军事爱好者的诧异.  相似文献   

10.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欧洲大陆西海岸的一个小国,葡萄牙的立场始终如一,从1939年至1945年一直保持中立地位。如果不考虑葡属帝汶在1941年被英联邦军队占领,在1942年之后又被日军占领这一情况,可以说葡萄牙基本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灾难。葡萄牙在二战中保持中立状态,但并不表示它与二战无关,事实远非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葡萄牙的中立不是传统意义的中立,而是非交战状态下的中立。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战胜法西斯德国的主力,为欧洲摆脱纳粹奴役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苏德战争的初期,苏军曾经陷于严重被动,蒙受极其惨痛的损失.仅在战争的防御阶段(1941.6-1942.11),苏军的伤亡和失踪就达200万人以上,超过俄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核武器自1945年问世以来,真正用于实战只有一次,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的核轰炸。但实际上,战后半个多世纪,美国和苏联为争夺世界霸权,曾一次又一次挥舞核大棒,把人类推向核战争的边缘。1977年,美国政府解密了一份代号“扣球”的绝密作战计划。该计划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于1949年指定一个专门委员会制定的。当时美国具有核优势,苏联是主要敌手。“扣球”计划总方案为:1957年1月1日美军发起全面进攻,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军与盟军配合,通过核袭击摧毁苏联的抵抗意志和抵抗能力,并通过在欧洲大陆西部实施战略进攻和在远东实  相似文献   

13.
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转折的一年。在太平洋战场、欧洲苏德战场、北非—地中海战场,反法西斯同盟国都在反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战争主动权已经完全从侵略者手中转入同盟国手里。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美国总统罗斯福、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英国首相丘吉尔聚集在埃及的开罗,举行了20世纪内极具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 开罗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一个是当前军事问题;一个是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以后的问题,商讨对日占领政策。 开罗会议的前一天,美军已开始进攻  相似文献   

14.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的严重失利是现代军事史上最富有教益的事件之一。对这一历史教训需要进—步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加以探讨,以期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战争前夕苏联的军事理论与改革的实践,在这方面作些新的努力。 (一) 首先应当肯定,从根本上说,苏联是十分重视反侵略战争准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  相似文献   

15.
一、一个重要问题的提出苏德战争期间,德军军事行动分成两个阶段:一是进攻阶段,大体从1941年3月22日起到1942年11月19日止。这个阶段中,德军主要作战样式是出其不意的进攻;二是防御阶段,大体从1942年11月19日起至1945年败亡止。这个阶段中,德军主要作战样式是防御和退却。上述这种阶段划分是以战略总趋势为根据的,但在具体战役行动上,仍然进攻中有防御,防御中也有进攻。比如,莫斯科战役是德军发起的进攻战役,发生在德军战略进攻阶段。但是实战中,德军亦有防御作战行动。相反,德军在战略防御阶段时,也发动过库尔斯克进攻战役…  相似文献   

16.
20年代在苏联军事历史上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没有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或战争事件,然而,苏联的军事理论研究在这一时期却表现得十分活跃,被某些军事历史学家形容为“暴风雨般讨论时期”①。尤其是在军事战略领域,20年代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二次大战前作为苏联国家战略方针的基本观点,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苏德战争初期。因此,探讨20年代苏联军事战略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总结其经验教训,不仅是苏联军事学术思想史上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严重失利的战略背景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苏、英、法五大国为首的同盟国与德、意、日法西斯浴血奋战,苏德战场经过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两次战略决战,苏联完全掌握丁战争的主动权;欧洲西战场美英也改变了过去按兵不动的策略,采取了局部反攻的积极行动,最后击溃德国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而在亚洲战场,日本的顽强抵抗给美英军队造成了重  相似文献   

18.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正在苏联学习的毛岸英要求上前线未被批准。1942年5月,他向斯大林写信表达这个愿望也没有回  相似文献   

19.
曾任毛泽东俄文秘书的师哲在其回忆录中透露:1941年6月18日,中共地下工作者从香港获得一份重大情报——希特勒将于6月22日凌晨向苏联发动进攻。这个情报先被送到了在重庆的周恩来手里,周恩来又立即转报中共中央。中央即速电告了斯大林。然而斯大林仍迷信那一纸《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德国疏于戒备。结果,德军果然于6月22日凌晨3时发动了进攻,苏军乱作一团,损失  相似文献   

20.
日本防卫彰显进攻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10日,日本内阁会议顺利通过作为今后10年(2005-2014年)日本防御力整备指针的新一期《防卫计划大纲》以及下一期《中期防御力整备计划》(2005-2009年)。这充分表明了日本的防卫政策正发生重大转变,日渐彰显其咄咄逼人的主动“进攻”态势。“防卫”理念:逐步冲出家门二战后,日本制订的和平宪法第九条明文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然而,由于美国的极力“扶植”和日本自身的战略选择,这一规定在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